国产性做久久久久久-国产性视频-国产性色视频-国产性片在线观看-午夜dj影院在线视频观看完整-午夜dj影院在线观看完整版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官方網站
 當前位置: 首頁 >資訊 > 要聞 > 行業要聞 > 正文
明確各類城市城鎮化路徑 我國小城市將放開落戶
來源:新京報  作者:蔣彥鑫 廖愛玲 鄧琦  時間:2013-06-27 12:03:36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在昨日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上,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作了《國務院關于城鎮化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中稱,我國將全面放開小城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逐步放寬大城市落戶條件,合理設定特大城市落戶條件,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

  特大城市可在遠郊先改戶籍

  對很多特大、大中城市而言,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到底難在哪里?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在特大城市,當地農業人口轉向非農業人口興趣已經不十分強烈。

  李鐵稱,大城市的戶籍管理體制改革,首先可以考慮針對已在大城市長期定居、穩定就業、舉家遷徙的外來人口。他們總量中占比并不高,解決他們的落戶不會帶來太多財政上的負擔。在操作環節上,一些特大城市可以在周邊的建制鎮和遠郊區縣,率先進行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比如可以考慮把在主城區的長期舉家遷徙的外來人口落戶到遠郊區縣和小城鎮。

  ■ 盤點

  “十五”規劃首提城鎮化

  資料顯示,“城鎮化”被官方首次采用確認是在13年前。2000年10月11日,在中共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的《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中,正式采用了“城鎮化”一詞。

  這份建議里專門用500多字闡述“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

  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镕基在對該建議進行說明時要求,“中國的城鎮化不能照搬別國的模式,必須從自己的國情出發,走有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

  2001年8月,一份專門針對“十五”城鎮化發展的重點專項規劃全文對外刊發。對于城鎮化制定了5大政策措施,包括改革戶籍管理制度,要求各地可根據當地需要及綜合承受能力,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穩定職業或生活來源為基本落戶條件,調整城市戶口遷移政策。

  此后,對城鎮化,在黨的十六大到十八大的報告中都有提及。

  2007年黨的十七大提出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按照統籌城鄉、布局合理、節約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帶小的原則,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以特大城市為依托,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至此,“大城市”和“城市群”成為主流認識。

  十八大更是要求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良性互動、同步發展。

  到2012年12月15日-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要求,“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

  5大頑疾困擾中國城鎮化腳步

  昨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報告中提出,城市攤大餅式擴張、農業轉移人口難以融入城市社會等問題,在我國城鎮化過程中非常突出。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提交的關于城鎮化的調研報告也認為存在諸多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建議。

  問題1 盲目追求城鎮化速度

  全國人大財經委在報告中稱,一些地方借推進城鎮化之名,盲目追求城鎮化速度和城鎮化率,大搞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開發投資,超前規劃各種工業園區、開發區和新城區,缺乏產業支撐,造成很多“空城”,占地過多。

  2000-2011年,我國城市建成區面積增長76.4%,遠高于城鎮人口50.5%的增速,城鎮建設用地年均增長110萬畝以上,但開發強度普遍偏低,工業用地容積率一般只有0.3-0.6,而發達國家和地區一般在1以上。

  【建議】

  全國人大財經委提出,推進城鎮化要尊重客觀規律。城鎮化是經濟發展的結果,不能超越發展水平和發展階段拔苗助長。絕不能像片面追求GDP那樣追求高城鎮化率,更不能由政府大規模舉債搞“造城運動”,否則勢必會造成很大的問題和隱患。

  【解讀】

  陳耀表示,目前相當一部分地方政府把城鎮化作為刺激投資,拉動經濟的手段,推進的速度有些超前和過快,造成了一些問題。

  陳耀建議,城鎮化與產業形成良性互動,這是城鎮化的基本要求。農民進城要就業,就必須要有產業的發展,如果不能同步推進,就會帶來系列社會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學研究室主任張耀軍表示,今后的城鎮化發展中,要多注重質量,更多考慮人的舒適、發展和健康,因為人的城鎮化才是核心。

關鍵詞: 城市 城鎮化 落戶 人口
分享到:
[責任編輯:徐靖]
免責聲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別標明中裝新網原創稿件的內容,其他均來自于網友投稿或互聯網,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所發布圖片或文字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本站工作人員予以解決。QQ:2853295619 手機:1352085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