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公路邊修建墻面,讓原本狹窄的國道路面更緊張了。由于車流量大,途經車輛會車時行人不好避讓,有安全隱患。”
“大人都不好躲(車),需要貼著墻根走,更何況還有每天上學的小孩子。”一位村民直言。據了解,僅東橋村沿路就住著80余戶,村里上學的孩子約有100多名。
縣委宣傳部:修墻是村容村貌整治相鄰市縣都在搞
為了對村民的說法進行求證,記者一行來到漳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黨盛榮說,對于修墻一事,“我們不知道這個事情,修建這些墻沒有通過縣里,只有鄉政府知道。”當記者提出通過縣委宣傳部聯系有關知情部門時,黨盛榮則顯得不耐煩:“我到哪里給你聯系?”
另一位縣委工作人員則表示“這是212國道改造美化項目”,從鄰縣一直修過來,“有十幾公里長”。
在記者的一再堅持下,黨盛榮離開辦公室,幾分鐘后再次返回并告訴記者:“這是村容村貌的整治,公路沿線的改造工程”,他說,這種工程相鄰的市和縣很多地方都在搞,目的主要是讓公路沿線好看一些。對于其它問題,黨盛榮說“我們不清楚這回事。”
鄉長:部分群眾反對因“剛脫盲認識還不到位”
隨后,在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記者一行來到了殪虎橋鄉政府,見到了鄉長鞏志強。他表示縣里知道修墻的事,而且這些墻還是“學習甘肅省內其他地方建設新農村的先進經驗”,主要由扶貧單位縣委統戰部出資,目的是“進行村容村貌集中整治,改善和美化人居環境,創建生態文明鄉鎮,促進新農村建設。”
據介紹,該項目施工方由鄉政府招標,一部分是對舊墻進行改造,另一部分是新建。為了整齊,墻體設計高度統一為兩米,頂部覆蓋琉璃瓦是為了與本地民居建筑風格統一。對于工程預算,鞏鄉長表示相關文件和負責的人都不在,他也不是很清楚。“造價是每米還是每平方米500多元,記不得了。”并且,由于“粉刷工作還沒結束,具體的造價還說不上。”
“為什么要先改墻而不是農戶的房屋呢?”鞏鄉長表示“這是先改變整體面貌,整齊了,讓全體農戶都看到改變。所有的都要逐步改變,包括危舊房改造。”當記者問這些改造何時能夠全部結束,他說“預計到2020年全部結束”。
記者繼續發問:“有部分村民認為,修建這些墻是為了給路過的領導看,是‘形象工程’,是‘遮羞墻’,近年來,國內也有個別地方因修建所謂的‘遮羞墻’而引發爭議,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鞏鄉長稱只是個別村民有意見,大部分村民是擁護和支持的。“人居環境好了,就把群眾的整體觀念改變了。”同時,他表示“我們這里的部分群眾才剛剛脫盲,對于這個做法的認識還不到位,也理解不到這個層次。”
對于村民反映的學生交通安全問題,鞏鄉長表示“安全隱患是時刻存在的”,“主要是學校要在路隊護送方面加強管理,每家每戶也會接送學生,這個隱患不是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