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裝的地板起泡了,什么原因難以弄清,顧客與廠家各執一詞,逼得顧客走上投訴之路,并以拆掉原地板、更換別的品牌來表示抗議,而廠家遲遲不能給顧客以滿意的答復。最近發生在生活家地板身上的這一“起泡門”事件,折射的不僅是產品品質問題,而且是企業在維護品牌方面的大敗筆。
算起來,起泡的生活家地板不過20多片,而且是顧客所購總額達1萬多元的地板中最便宜的強化復合型,加起來不過四五百元。既然分不清責任,先給顧客退掉,讓人家歡歡喜喜娶媳婦,高高興興住新房,豈不快哉?就算責任是顧客的,生活家地板也算不上做什么“冤大頭”,畢竟人家消費了1萬多元的產品,退個四五百元,照樣是一樁賺錢的好買賣。何況人家要是滿意了,到處宣揚生活家的好,帶來的口碑價值哪是區區幾百元錢所能替代的?
應該說,新裝地板起泡,很多品牌都遇到過,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兒,讓消費者滿意是第一要務。生活家地板在面對起泡事件時,采取的是“據理力爭”的戰術——一定要和顧客較個真兒,分清誰的責任,最后卻什么責任也分不清。售后人員來了一次,拿走一塊地板,說是去檢測,于是沒音兒了,這一拖就是兩個星期,耽誤了顧客的新婚大喜,惹得他惱到了心中,恨到了骨子,逢人便說,千萬別買生活家地板,它太坑爹了!最后還因他的投訴而被媒體曝光,生活家遭到同行的輕視,受到消費者的鄙棄,失去了聲譽,那損失可大了!
如果說生活家地板不愛惜自己的品牌,肯定大錯特錯。君不見網上轉載的7月26日商報報道《新裝生活家地板起泡,誰之過?》的很多鏈接點進去都成了空頁,顯然是被生活家通過公關方式給刪掉了。同時,在幾天的時間里,通過百度搜索忽然多了N條生活家地板的馬屁文章,硬生生把那篇報道擠出了百度搜索第一頁,又顯然是生活家找“水軍”批量發布的。然而,刪掉了新聞,卻留下了尸體,“起泡門”是生活家抹不掉的事實;發再多的馬屁文章,也依舊掩蓋不了生活家在品牌維護方面的失敗。
在眾多的馬屁文章中,有一篇題為《生活家地板金鑰匙服務提升地板美學價值》的文章稱,生活家地板在全國各地成立了50余家金鑰匙服務中心,達到“專家的服務、貴族的享受”的五星級酒店式服務標準,公司總部開通400免費客戶服務電話,承諾實行24小時回復制,在三天內針對客戶所出現的問題拿出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對照生活家地板在“起泡門”中十幾天沒有解決問題的作為,這些溢美之詞就無異于給自己扇了一記響亮的耳光。要知道,如果不是記者采訪時驚動了生活家地板董事長劉碩真,恐怕要等生活家方面退貨比登天還難。好在生活家還有一個清醒的掌舵人,知道維護品牌比爭論產品出問題由誰負責更重要。
只是,一個品牌面對危機時,如果總是要等到老板親自過問才能解決,那就值得探討了。生活家“起泡門”事兒很小,卻足以讓家居同行當做反面教材好好學習,深入反思,捫心自問:是否該對消費者寬容一點,寧愿損失一點兒小利益,也要維護品牌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