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當前智能家居、智能建筑的火爆局面,中國室內裝飾協會智能化裝飾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向忠宏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應該冷靜對待,智能家居、智能建筑的發展仍屬起步階段。普及率低、認知度低、標準滯后等問題仍是行業發展亟待破解的難題。
記者:智能家居、智能建筑在國內的總體發展狀況如何?為何說仍處于起步階段?
向忠宏:目前,整個行業發展還不成熟。對于大多數開發商來說,智能化還停留在以樓宇對講為核心的初級階段。
行業發展不成熟主要是兩個原因:首先,智能化并非居住必需品,而是住房消費升級之后的一個產物。用戶對房屋的最主要訴求仍是地段、面積等“硬需求”,對高品質的居住“軟訴求”才剛剛開始。其次,居住智能化是一個交叉行業,涉及自動化、建筑、裝飾裝修、電氣、家電等多個領域,無論是政府還是市場都很難協調多個領域,致使行業發展面臨很多壁壘。
記者:如何破解這些行業發展難題?
向忠宏:隨著行業的發展,業界已開始關注整個行業的整合問題。海爾集團進入智能家居行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海爾既是傳統的家電廠商,又在開發房地產項目,其智能家居業務整合了整個上下游產業鏈。首先在自己開發的地產項目上應用智能化系統,為行業開創了一種新的發展模式。
在最近舉行的一些行業研討會上,一些業內人士包括我本人也都在呼吁各個廠商開放通信協議,做好不同系統之間的兼容、整合。
而事實上,早在2000年,原建設部就出臺了一個關于智能建筑的設計標準。我們現在執行的是2006年修訂版《智能建筑設計標準》。但隨著近幾年網絡技術、IT技術突飛猛進地發展,這個標準早已不適用了。各個智能系統供應商都在使用自己的標準。但據我所知,上述標準正在修訂之中,相信新標準的出臺將會促進行業標準的統一。
記者:標準的統一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向忠宏:目前,房屋的智能控制系統只能控制到電源,即對照明、空調等電器的電源進行開關操作,但這還遠遠不夠,我們需要控制到對電器的具體操作,比如燈光的明暗、空調的溫度等。但目前的家電產品缺乏與智能家居對接的控制模塊,智能控制系統便無法充分發揮其效能。在智能家居的整個產業鏈當中,大多數家電廠商的缺席是一個遺憾。國內很難找到能與智能控制系統相銜接的電器。比如,智能家居系統在選擇空調時,一般都青睞日資的大金空調,因為大金空調在智能控制領域經營多年,其空調產品有獨立的模塊,可以與控制系統進行很好的對接。
記者:在節能方面,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有何空間?
向忠宏:從節能的角度來說,建筑物的智能化能源管理可挖掘的潛力十分巨大,其對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節能作用同樣有效。一個好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統能夠最大程度上避免因為電器使用不當而造成的能源浪費。比如智能家居的控制終端可以顯示整個家庭的耗能情況,哪些用電設備需要關掉,哪些用電設備需要調整都一目了然。
相對民用建筑而言,公共建筑的節能效用更明顯一些。對一棟大型公共建筑的智能化節能改造,可以節省15%~30%的能源消耗。與電器本身的節能改造相比,智能化節能系統的建設成本更低、收益更高。一個電器無論其自身多么節能高效,不當的使用都會造成能源的浪費。而智能化節能,正是通過對整個系統的綜合控制從而更科學、更合理、更高效地去使用電器。
目前,以智能化節能改造為核心的合同能源管理已在國內廣泛開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其項目平均5年內便能收回投資。
建筑節能和家電節能分屬兩個不同領域,而智能化的節能控制系統卻把兩個領域有機地結合了起來,它一方面是建筑節能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把電器節能納入了進來。但政府對于建筑節能和電器節能的政策鼓勵依然是“兩張皮”,缺乏系統的概念,對于智能化系統節能的政策鼓勵更是空白。今后在這一方面,同樣需要統一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