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都在說宏觀經濟影響、房地產市場影響而造成市場萎縮。我們先看幾組數據:
從84年的全行業不到100個億,做到2014年底工程量是3.16萬億,建材家居銷售量是40700億,已經很大了,已經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的一個部分??偭窟@么大,但是行業材料企業上百億級的不多,全行業在滬港深上市公司是71家,就是材料企業,能過百億的僅僅是9家。
全行業的生產企業有多少家呢?52萬家,為什么生意難做,4萬個億,52萬家企業在冊,陶瓷行業1萬多家,涂料行業1萬多家等等,全部是生產企業。造成企業感覺很困難的原因,不是總量減少,更不是房地產下滑,是太分散!
家居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變革時代
裝飾行業的總量每年都在遞增,2013年以前,每年遞增是2位數,2014年降了一點是9.8%,但是遠遠高于GDP的增長速度,這個行業還一直在賺錢。因為家居行業是剛性需求,發展趨勢仍然高速增長,這個行業很好。
過去公裝全部是一個工程,一個裝修公司。比如說金螳螂、廣田、亞廈這樣的公司各有自己的體系,每個企業都由廠家給提供的工程項目,所以好多廠家都有工程部,就是今后這方面,一定也在改變。工程項目已經進入轉型期,當供應鏈企業逐漸步入這個行業的軌道上之后,采購模式會發生大的變化。
家裝是變化太大了,在家裝領域里邊到今天為止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在國內所有的資本大佬,所有的互聯網平臺,所有的房地產大型企業,所有的大型的公裝企業,全部進入這個領域,全部進來了。為什么呢?因為這是互聯網O2O最后的一塊蛋糕?;ヂ摼W已經深入各個領域,最早進入的是新聞行業,媒體行業,到今天只有裝飾行業始終沒有動起來,為什么?因為生產的是半成品,最后一公里的落地問題始終等待解決。到今天為止,已經解決了,為什么,因為有技術,有軟件,有互聯網金融,全部用進來以后,把問題都解決了。所以呢,在家裝這個領域里面很快就會發生是革命性的變化,傳統的家裝公司今后可能有一大批消失掉。
家裝今后到底怎么做?實際上每一個家裝電商,都有各自的商業模式。家裝電商未來將是“整車模式”,過去傳統的家裝,消費者都可以到材料市場上選自己的零部件,然后來找到家裝公司來做。拎包入住現在是一個故事,可能在家裝公建里邊,都會打造自己的品牌汽車。各自做不同的檔次,不同的品牌,但是全部都應該是整裝,所以現在就造成的材料生產企業也要發生變化。
材料生產企業未來如何變化
過去你可以有經銷商,專營店,服務商體系,今后你完全不會為了市場而操心,你就會是汽車制造廠的零配件供應商,由于房地產形勢、公裝的趨勢和家裝電商都有變化,材料生產企業會有四大變化,并且大家很快就會看到。
第一大變化,渠道變化。渠道變化是什么,原來的代理商干好了轉型成服務商,原來的經銷商業務死掉,原來的經銷商是告別時代?;ヂ摼W最大的就是去中介化。中間化是什么,你們生產廠家,最后到了消費者手里,中間環節就是你的經銷商,那必須砍掉。假如說F2C很有可能就是大方向,這是一個變化。
第二個變化,集中度會越來越高。為什么這樣講呢?公裝領域他為供應鏈付出,家裝電商雖然說現在有幾百個,經過最多兩年時間,能留下幾家比較扎實的,商業模式比較好的,這些企業可能存活下來。每一個電商也好,每一個供應鏈公司也好,他不會選成千上萬個品牌,每個電商不會選很多。現在陶瓷行業一萬多個品牌,涂料行業一萬多個品牌,這幾個電商他們需要這么多嗎?
拼價格,拼質量,集中選材取材的時候,集中度會越來越好。比如陶瓷行業,可能未來三五年可能是五個品牌,可能是二十幾個品牌,這個是根據市場來最后選擇,品牌集中度會越來越高。
第三個變化,材料企業并購。由于渠道的變化,由于品牌競爭度越來越高,材料生產企業將會誕生一批百億級以上的企業。因為我剛才講了,這個行業本身就沒有,因為現在除了那9家上市公司以外,以后還會出現很多百億級以上企業。
所以董明珠曾經講了,我賣空調可以賣一千個億,賣瓷磚的可以賣多少錢呢,這是不是行業的問題。當你要做一百個億以上的時候,你的產能可能就不足,不足怎么辦?并購。當你的品牌進入不了這個領域的時候,你怎么辦?被人并購,或者說死掉。這就是行業并購的一個整合。
大家埋頭只做自己的事,不知道下一步的趨勢是什么,還在投入經銷商企業,還在建立經銷商旗幟,還在打自己的廣告,到處做廣告宣傳,實際上做的是無用功。當你看不清這個局勢變化的時候,那你肯定是面臨的是死亡。所以說在材料企業生產這里邊,這是一個深刻的警示。
我也認識到今后的發展。但是經銷商培育了幾十年了,在52萬家材料生產企業里邊,10年以上的有21%,10年以上這些企業,經銷商體系打造的大多比較完整,有些企業有上千經銷店,取舍兩難,因為趨勢要變了,而這些經銷商體系怎么辦,這是一個糾結。如果現在自己不革命,等到一覺醒來,別人來革命的時候,你就死掉了。所以材料企業,一定要認清這個形勢,有的材料企業也搞互聯網,實際上是有錯誤的,你做什么就把自己的事做好?;ヂ摼W是什么?互聯網是個工具,互聯網是讓你做到極致,讓你做得很專注,所以認為材料生產企業,你先把你的產品做得扎扎實實。
第四個變化,所以作為生產企業一定要把自己的產品做好,做精,做緊實,你可以通過嫁接互聯網的各路平臺,可以嫁接各種渠道,發展渠道。所以你做互聯網你能做到多好,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你可以請專業的人來做,需要專業的大量的資金,當然你可能有流動資金的問題,你生存的很艱難,你可能沒有錢再去做互聯網。但我們應看到,阿里巴巴做得很好,騰訊做得很棒,百度做得很成功了,搜房網做得非常好了。行業內的齊家、土巴兔做得也不錯,我們還要燒錢去互聯網?一定要認清楚這幾個變化,先認清形勢,看清趨勢,然后再做自己的準備。
第二個問題,已經看清當前的趨勢了。不管現在在家裝領域,不管大家怎么去拼搏,怎么個火拼,包括材料生產企業怎么整合,今后怎么跟大家競爭,實際上說的嚴重一點,一定是你死我活。要么你發展起來了,要么你就死掉了。實際上我覺得有的人到了這個時代覺得很痛苦,我辛辛苦苦的把我的企業做到今天了,發展了十五年、二十年了、甚至三十年了,我做到今天很不容易,一步一步摸爬滾打到今天,遇到這個時代了,所以大家很痛苦。
每一次工業革命,就會造就一批強者,遇到這次革命,也會造成一批強者。亂世出英雄,有創業的機會,有成功的機會。如果在傳統的時代,你想造就百億級的,造就千億級的企業是相當困難。但是今天在互聯網時代,上百億的企業很多,通過基礎與資本的結合,很快就上百億級。所以這個時代大家應該清醒一點,只要站在準確的角度上看清前面的方向,然后再定位。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因為誰抓住了這個機會很快就會成功,資本推的太快了?;ヂ摼W太好利用了,有錢、有工具、有思路,怎么能不成功呢?所以誰抓住誰成功。這是時代帶給這個行業最大的驚喜。
任何一個成功的企業,一定是做了別人沒有做過的事,而不是重復別人。當這個時代來臨的時候,就應該早準備,BAT這么成功,當然不是模仿,一定是自己的創新。
聚合精英企業,打造百億級航空母艦群
協會現在要做的就是聚合,把材料企業的一部分精英聚到一塊來,要聚52萬家太不現實了,要去聚5萬家也不實際,可是聚50家很容易。怎么融呢?是產業鏈的融合,上中下的融合,實體和資本的融合,實體和服務的融合,和金融的融合。然后通過對接來做搓合,這是要做的事情。
材料分會每年為大家做這樣幾件事:
每年做一本產業發展報告。這份行業報告是國內建材家居目前唯一的一本行業的書,因為要做行業的教科書,要做行業的風向標,然后做行業的信息的題目,這個是在行業的一個權威的話語權,讓政府機構的決策,和企業的決策同頻。
每年做一次材料企業的百強評選。也就是說把材料企業的一百強找出來,或者說有一些成長型的企業把你培養起來,推動起來,成為的一百強企業,是行業的領軍企業。
每年都搞一次年度的產業大會。共同探討行業焦點問題,分享自行業發出的聲音。
打造一艘航空母艦。實際上是站在平臺上來整合的產業鏈。上游做房地產業,到公裝企業,到家裝電商,到家裝的后市場,整個一個產業鏈條,整合下來,然后通過一些新型的技術,進行數據串連來融合,包括資本、包括供應鏈、包括倉儲和短途的配送,整個一條產業鏈要把控。
到今天為止,房地產業的平臺,公裝企業的平臺,家裝電商的平臺,家裝后時代平臺已經全部成型,現在正在打造的是倉儲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已經在準備了,這是推動的項目,現在缺一個什么?供應鏈的整合。所以我們要組建一個建材家居百強企業聯合體。
要在16個品類里邊,大的行業選3到5家,小的行業選2到3家,大家組成一個聯合體,組成一個組織。然后這個組織要解決什么問題呢?第一,把這個品牌集中度拿出來。第二個,通過這個組織的抱團,形成對接的出口。公裝、家裝,包括房地產、包括電商平臺,成立一個整體,建立一個新的渠道,通過品牌來打造,渠道對接,一定要在這一百家左右的企業里邊,排掉一批百億級以下的,共同來整合、帶動和優化行業。
從并購,接替,資源整合,資源優化的角度出發,不是說越多越好,是行業越優、越精,越好。材料企業不需要很多,只需要滿足每年4萬個億也好,5萬個億也好,滿足市場需求??梢砸话賯€企業,可以二百個企業,可以五百個企業,足夠了。留下的企業數不多,但是規模大。有一百億的,有五百億的,有一千億,這是正常的。大家現在應該能看到,家電行業已經整合得已經差不多了,空調的生產廠家從最開始的幾十家到現在只剩下了3家,彩電現在有幾家?冰箱有幾家?材料企業的革命過幾年就是這樣,家裝行業的洗牌最多兩年,就是說到2016年的年底,一定見分曉。材料企業超不過五年也該整合了,當家裝電商,公裝企業,地產企業市場沉浮以后,可能對接的這些企業火了,好了,剩下的那批企業難過了,或者死了。就是這樣,這就是下一步整個的一個套路。所以作為一個行業協會,要帶動材料建設家居領域的一些企業發展,是代表一個行業,不是要滿足全部的企業。
一個更加燦爛的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希望可以和更多企業一起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