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風生水起、眾所矚目的家電業和房地產業,同樣關乎人們生活質量的家居業一向顯得較為冷清。而12月2日~5日,經過10年磨礪的中國家居行業,在地產促動和家居消費提升的大背景下,也迎來了全行業的盛會——“2005(博鰲)中國居家論壇”。
據了解,此次由搜狐網等主辦的家居業盛會吸引了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皇朝家私、宏耐地板、博洛尼家居等全國百余家家居龍頭企業及行業協會的參與。會上,來自全國各地家居生產流通領域的精英、協會專家、就“變革中的中國居家行業”面臨的危機及發展空間、如何應對市場競爭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困境 市場飽和人才匱乏
伴隨著近年來房地產業的有力拉動,中國家居行業也孕育著迅猛發展的土壤:行業逐步細分,品牌全國化趨勢加強,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進入2005年以來,面對著全新的行業環境和國外反傾銷的大棒頻頻來襲,國內家居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嚴峻挑戰。
據中國香河家具城管委會主任劉雪松介紹,從今年開始,中國的家居關稅由78%降于零,預計未來十幾年內將有更多的外國家具商涌入中國市場。其中意大利、德國等將搶占中國的高檔市場,東南亞將搶占中低檔市場。在這種情況下,雖然中國的家居市場營業面積高達2000萬平方米以上,處于飽和狀態,但有些地方還在大興土木。劉雪松認為,擴張不僅會使得中小企業在洗牌中逐漸淡出市場,而且現存市場的競爭愈演愈烈。
另外,有專家指出,大部分本土家居企業靠跟風仿制維系生命。這一困境的背后,是國內家居業設計人才極度匱乏。比如,我國5萬多家居企業,擁有設計師不足3000人。另外,中國的家居企業雖然知道設計師的重要,但是很少有企業花力氣去培養自己的設計師,因為這一行業人才流動頻繁,企業怕花了錢給別人做嫁衣。
反思 高產值行業緣何缺巨頭
6000億元,這是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名譽會長張恩樹在論壇上公布的2005年國內家居行業的年產值。而相比風生水起、炒作不斷的家電業和房地產業,政府和社會對于家居產業的關注度和宣傳力卻顯得蒼白無力。同樣關乎生活質量的家居產業為何社會關注度不高,高產值的家居行業卻缺少類似家電業的行業霸主?
張恩樹指出,隨著居民消費行為從溫飽型向追求提高生活質量的轉變,國民用于居住家庭裝飾方面的支出,未來幾年內還將大幅度增加,而且家居行業的增速會比房地產行業更快,因此家居行業缺少巨頭的局面也亟需改變。
經濟學家巴曙松指出,區域化、分散性是家居行業缺少巨頭的主要原因。德國柯諾木業中國區總裁彭鴻斌認為,建材行業對于原材料的依賴性和消費者區域性消費習慣的巨大差異,極大地影響著企業的全國擴張。業界熟知,目前僅木地板全國就有1000余家企業,卻沒有一家市場份額在10%以上;與此同時,北方家居流通領域的巨子:居然之家、集美家居等在南方卻鮮有耳聞,稱雄南方市場的豐盛地板等品牌在北方也是少有問津。
業界人士分析認為,氣候條件和居住習慣的南北差異、分散化的家居制造和地域化的營銷優勢、不成熟的品牌擴張思路等等,都極大地遏制了家居各門類的長足發展和行業巨頭的產生。
共識 走品牌之路才是產業出路
從圣象與萊茵陽光的拓張競爭中,人們看到了當前國內家居市場的白熱化競爭程度;而從南京龍瑞等家裝巨頭紛紛改名”家居公司”到木地板企業自覺提出E0標準,也令人們看到了近年來家居三大門類的改變和提升。面對行業競爭的加劇和企業的自覺進步,與會業界精英和協會專家就家居產業的提升和出路進入了深入探討。
北京宏耐地板市場部總經理張巖認為,品牌眾多,但無絕對強勢品牌;優質品牌存在,但呈區域性分布,全國區域整合不足,是當前家居企業品牌塑造和擴張的痼疾。香港皇朝家私集團總裁林常青認為,家具制造企業要做大做強品牌只有兩個途徑:就是加大開店數量和加強媒體宣傳。
與會家居業界精英都一致認為,家居產業要完全改變現有無序競爭和混亂發展的格局,只有加強大品牌、大公司與個性化的小品牌、小公司的整合和集群,完善全國化品牌擴張的道路,才能真正實現產業升級。(來源:信息時報 作者:陽軍 )
摘自2005年12月09日搜狐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