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建筑都在講述自己的故事,南棧房壹山樹咖啡廳的設計思考,著眼于從歷史的基礎中生發出當代生活的敘事。南棧房的建筑作為歷史記憶,建筑的外立面完整地保留了這種歷史痕跡。
矩陣縱橫設計:安慶富春東方銷售中心
洪德成作品:益田·影人四季花園E戶型樣板房
徐國峰:泛海國際 Art-Deco風格,華美主張
東倉建設張星:香港COCO辦公室
傅厚民:香港奕居精品酒店設計
梁志天:北京富力灣湖心島別墅項目A2戶型
李冰冰、黃曉明、任泉合營火鍋店熱辣一號設計方案
倪衛鋒作品:伊休高級實木定制案例
Work8眾創空間——最具顛覆性的辦公空間設計
孫君:廣水市桃源村鄉村景觀改造 古村落浴火重生
滾滾的車輪推動時代的列車轟鳴向前,碾碎多少曾經的記憶。工業時代曾經的偉大在消費社會中褪色無力,城市更新的方法需要讓歷史的痕跡重新生發出新的枝芽。秦皇島港的南棧房過去是存放堆煤的裝載庫房,隨著港口產業的轉型發展——西港東遷后,這里不再作為生產設施,現在已申報成為省級文物。秦皇島港口的轉型使其再一次進入人們的視野,作為歷史的記憶,將要回到時代舞臺的聚光燈下。
在南棧房更新中,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思考:一是如何創造記憶與此在的共生,二是如何讓工業時代的遺跡在當下人們具身認知中再中心化。
共生實踐
南棧房的設計要求是在南部做一個咖啡館。這是一個重要的交往空間,其重要之處不是簡單的創造一個休息空間,而是通過保留的歷史建筑與植入的現代空間之間的共生實踐,實現市民參與。這是南棧房的工業史記憶與新都市文化的對話。
每一座建筑都在講述自己的故事,南棧房壹山樹咖啡廳的設計思考,著眼于從歷史的基礎中生發出當代生活的敘事。南棧房的建筑作為歷史記憶,建筑的外立面完整地保留了這種歷史痕跡。暗紅色的鐵門昭示著工業遺存的過去,并不出眾的立面形象經過歲月的磨礪逐漸呈現出無可替代的厚重。室內空間的設計與建筑歷史風貌保護的手法需要呈現出很大的容差,才能承載人們豐富的情感。
壹山樹咖啡新的室內功能空間與南棧房內部木梁桁架構筑起的工業文明進行著對話。新的功能以空間模組的方式介入歷史記憶中,各自的敘事構成一種獨特的場域空間體驗。不同的功能,如咖啡、劇場、書吧與學習角等空間,以一種空間蒙太奇剪輯的方式相互對話,同時與南棧房歷史空間共生。從歷史到此在,在俯仰之間建立,這就是壹山樹咖啡希望帶給每一個顧客的具身體驗。
再中心化
按照布迪厄的場域理論所指出的,場域中的空間場域、資本價值和人的慣習,以一種網狀結構的方式相互作用,通過改變其中任何一種要素,都會對場域構建產生影響。作為歷史建筑的改造更新,公共空間的再中心成為港區場域重構的發力點。
其方法路徑是功能的網狀并置,自內向外輻射重構。首先改變功能復合的工業化思維,基于對于消費社會片段和碎片化的客觀認識,每一個功能模組自成體系,具有獨立的吸引力,自成中心,構成子場域。多個子場域的并置成為一個網絡,在歷史建筑的空間中對話。
壹山樹咖啡以其獨特的場域,使得南棧房原有工業庫房遺跡轉化成為具有歷史遺跡的舞臺,每一個到訪者都以咖啡、閱讀、會談、嬉戲和觀演等公共參與方式,具身的成為了舞臺上演員與觀者。消費與創造同時發生,這是一種極具魅力的場域體驗。
對于每一個空間的設計,設計的細節成就了空間的品質。開放式的島臺位于兩個主入口的中間,它自然而然地構成了空間的主體,不僅定義了材質、色彩,更奠定了基調與氛圍。
精心挑選的家具于兩側對稱而置,像在邀請三五好友圍爐團坐。陽光灑在浸入歷史的斑駁墻面,搖曳的樹影在地面閃爍,光影勾勒的美感讓時光穿梭于歷史與當下,暢想著港區的過去與未來。
原木搭建的夾層書吧擴展了空間的層次與豐富性 。拾級而上,通往知識的殿堂。有咖啡小點滿足味蕾,更有書籍文字撫慰精神。這里經常舉辦讀書分享會,所有書籍都是社會性的捐贈,借由書的往來,讓人與空間產生了聯結。
列斐伏爾重新發現日常生活的目的是讓日常生活成為藝術品,對于壹山樹咖啡的設計是重要的啟發。藝術是生活的升華,設計是藝術的呈現。
壹山樹咖啡成為整個南棧房的中心,重構了南棧房的場域屬性。從沉悶的被動參觀,轉換成為公共參與的舞臺。通過網絡的傳播,南棧房壹山樹咖啡的影響,已經輻射到城市中,成為秦皇島最受歡迎的咖啡打卡地。
山房筑的設計團隊運用哲學與社會學方法,實踐中運用了場域理論通過對局部空間改造來助力港區場域的重構與再中心化。
如同一位顧客在到訪壹山樹咖啡的博客中寫道的:一座咖啡館創造了一段記憶、連接城市的歷史與當下,悄無聲息地撰寫每個到訪者生活的敘事。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壹山樹咖啡
項目地點:河北秦皇島
項目面積:1600平方米
設計主創:劉宇潔 鐘山風
室內設計:北京山房筑藝術設計有限公司
軟裝設計:北京山房筑藝術設計有限公司
山房筑介紹
北京山房筑由鐘山風與劉宇潔發起創立。山房筑致力于建造與重構當代生活中的人文記憶,希望從規劃建筑室內多專業角度,實踐對于空間、環境與美學的設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