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名稱:阿拉善盟博物館,陳列布展及內部裝飾工程設計
建設地點:內蒙古阿拉善盟巴彥浩特東城區
建設規模:阿拉善博物館占地面積2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2000平方米,主體建筑為四層。共設五個展廳,分別為:一層2個展廳,阿拉善自然生態變遷展廳、阿拉善成立30周年建設成就展廳,還設有貴賓室、接待室、商店、辦公用房;二層3個展廳、阿拉善民族文化展廳、阿拉善巖畫專題展廳。
阿拉善博物館簡介如下。
博物館定位:博物館的基本功能是收藏、研究、教育。收藏、研究、教育,概括了博物館的基本功能,反映了博物館的主要內容。博物館是“人與物之間的結合”,這種“物”是指全部博物館資料;“人”,是指博物館的利用者。在博物館中“物”和“人”,是以同等地位而相互聯結著。“人”與“物”的結合,演化出博物館的種種活動,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智能。博物館是為社會服務的機構,博物館收藏實物是為了服務與社會。因此,博物館應該致力于研究人和物的關系,這一點是最為重要的。
展陳風格定位:定位并不是對環境要做的事情,而是在參觀者的頭腦里對展陳環境進行定位。阿拉善博物館是一家地區性綜合博物館,是以歷史文物為主的歷史類陳列,以石雕、巖畫和民族民俗文化代表性實物為主的藝術類陳列,以動植物標本為主的科普類陳列,以實物、模型和圖板為主的成果類陳列。
設計背景分析:以信息的有效傳達為準繩,平衡、取舍、創造展示空間所需的各種元素。創造出讓人深刻記憶的體驗過程,以使觀眾將復雜的科學知識轉化為易于理解的形式。將繽紛復雜的科學信息轉化成容易讓人接受的形式,打破刻板的敘述方式,將展覽內容的表達變得藝術化并富于創造性。將陳列擺設、展品設計和室內效果三者結合為一個整體。參觀博物館的入土包括不同年齡、不同家庭、不同社會、教育、不同種族與宗教的組別,他們有著不同的生活背景、興趣、能力及年齡,但現今人們到文字博物館不光是學習參觀,也是旅游、消閑。參觀人士在尋求知識或作深入探討之余,亦期望博物館之行能更為有趣。展示陳列的設計中滿足參觀者對咨詢教育與娛樂消閑的需求。在讓參觀者增進知識、自我增值的同時,感受到參觀博物館的樂趣,同時提供專業的服務。
設計定位如下。
經濟性評價結論:博物館設計中關于經濟性考量主要是光照的節能環保及材料運用的持久及實用性兩方面內容;
技術性評價結論:本項目中所涉及到的有關照明技術要求、材料及新型材料技術處理、博物館展柜專業性等方面內容,全部由專業技術廠家加工制作。
現實性評價結論:此處博物館設計相關照明技術要求、材料及新型材料技術處理、博物館展柜專業性等方面內容,全部經過實際驗證,均可實施。
設計原則如下。
1.體現“布局合理,展柜實用,特色鮮明,水平一流”的陳列展覽的總體要求。
2.要符合“三貼近”的總原則,既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以參觀者為中心,縝密思考參觀需求及參觀感受。
3.展示形式設計服從并服務于展示腳本的內容,用設計語言更好的詮釋展示內容。
4.注重把握展示設計的節奏,注意把科學性、嚴謹性、趣味性、知識性有機結合。
5.把握總體設計的協調統一原則,考慮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做到合而不同。
6.認真學習展陳大綱,深刻了解展示內容,在展示效果上做到生動、貼切。
7.尊重地域特有的風格習俗,認真了解地域及民族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
設計理念及特色:大美阿拉善,堅韌頑強的精神,高標準,現代化的“阿拉善盟博物館”,她將歷史傳統與現代觀念有機的結合,將阿拉善盟的民族性、地域性兩大特點完美相融!因此我們在設計中充分考慮到阿拉善盟博物館民族性與現代化的關系,總體風格沉穩大氣,既體現、傳達阿拉善地區博大悠久的民族文化,又具有國際化認同的博物館標準;按腳本展示的內容,運用不同的風格及特色,體現不同的展示內容,統一中求變化,做到合而不同。
阿拉善盟博物館01
阿拉善盟博物館02
阿拉善盟博物館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