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性做久久久久久-国产性视频-国产性色视频-国产性片在线观看-午夜dj影院在线视频观看完整-午夜dj影院在线观看完整版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官方網站
 當前位置: 首頁 >人物 > 人物報道 > 正文
既要走也要想——六年參加米蘭家具展的回顧與思考
來源:www.id-china.com.cn    時間:2013-05-28 13:51:19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自從2006年首次受邀參加以來,清華美院已是第六次參展了,相比之下,由初次參展時的惶恐興奮,到現在的自信思考,回想起幾年的參展也經歷了一個個的蛻變過程,這種變化更多的是思維和心理上的,而連續的參展也使我們與國際的語境越來越接近。

  文:于歷戰 王蕾

  自從2006年首次受邀參加以來,清華美院已是第六次參展了,相比之下,由初次參展時的惶恐興奮,到現在的自信思考,回想起幾年的參展也經歷了一個個的蛻變過程,這種變化更多的是思維和心理上的,而連續的參展也使我們與國際的語境越來越接近。

  每次去意大利參加米蘭家具展回來總有許多感想。現在的社會和媒體對于米蘭家具展越來越熱衷與關注,每年抱著各種心態去米蘭參觀展覽的中國人也很多,各類期刊上也常見很多相關的介紹與報道,而大多是以看客的角度,能夠真正以參展者的角度并有所體會的并不多。這次受美國《室內設計》中文版邀請對今年的米蘭家具展寫點什么,借此機會,作為參展者,并是連續六年參展的角度談一些感想。

  2010年米蘭家具展衛星沙龍展清華美院展覽現場。

  “人形”凳:胡游柳、荊瀟瀟

  首次參展

  2005年底,清華美院第一次接到邀請參加2006年的意大利米蘭國際家具展。而正是當年,中國的家具出口首次超過老牌的家具出口大國意大利成為世界第一,并每年仍以強勁的勢頭增長著。多年家具出口世界第一的意大利,終于無可挽回地被中國趕超。作為以設計支撐產業發展的意大利,自然對此極為驚詫,多年的優勢地位被取代,而對對手卻一無了解,慣性思維使他們覺得,想必這個對手的設計業應該是極為強大和發達,否則怎么能夠超越他們引以為豪的以家具設計為支撐的家具產業呢。而環顧歷年的米蘭家具盛會卻找不到一家中國大陸的包括家具設計的任何設計機構與家具生產企業,強烈的好奇終于促成了其對清華美院的首次邀請。作為清華美院,收到邀請自然興奮緊張,我們自己當然清楚生產與出口的第一并不證明我們有發達的設計體系,那時的家具設計行業極度的萎縮,全國從事專職家具設計的人員鳳毛麟角,即使在高校也是這樣,許多高校迫于就業的壓力,即使原有家具設計專業也被更好就業的環境藝術、室內設計所取代。而這次收到邀請,而且是來自設計發達核心的邀請,自然不能怠慢,作為愛面子的中國人,又是自認為國內第一、國際一流的學校,第一次代表國人在國際亮相唯一的選擇就只能是盡量把臉打得更腫一點。

  2009年米蘭家具展期間清華美院在米蘭理工大學Bovisa校區舉辦的展覽現場。

  連環凳:楊云昭、楊璇、劉臻、陳茹

  2006年米蘭家具展衛星沙龍展清華美院展覽現場。

  毛衣柜:王蕾,食盒棋具:朱婕

  2006年米蘭家具展衛星沙龍展清華美院展覽現場。

  四面藥柜:李笑寒,漆幾:劉鐵軍,滾燈:王蕾

  但凡實力薄弱又要顯示的時候就只能求助于老祖宗了。于是,在研究和無奈之后,中國風再次成為了不二的選擇,好在,多年的實力使我們的學生在中國風之外還是拿出了部分具有國際語境的設計作品,事實證明,新的具有創意的設計更容易引起共鳴。那年,我們共有兩位教師、三名研究生帶了六件作品參加了2006年的米蘭家具展Fiera核心展區的衛星沙龍展。

  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并促成了組委會對中國院校以后的持續邀請,但我們知道,這并不代表我們有良好的設計,對中國風格的選擇就體現了我們設計能力的孱弱。環顧中國參加的各樣國際盛會的歷史就不難發現,各樣的中國傳統風格幾乎成為中國在國際社會亮相時中國形象的固定符號,即使是現代中國也鮮有絲毫的改變。西方也有悠久的歷史、強烈的傳統風格,但在各項現代展示中無不爭先恐后地顯示自己現代創新的一面。如果我們在以后的參展中仍一味死抱中國傳統風格無疑是一種不思進取、惰性思維的表現。

  再有,首次的參展使我們意識到,思想要想真正得到改變,設計要想取得真正的進步,就必須真正的參與進去,必須接近國際發達設計的核心,并成為其中一員,而以前我們只是看客。因此,我們決定要持續的關注,要連續的參展,雖然組委會為公平起見,為給更多的各國院校以參展的機會,不允許一個學校連續參展。但是,在直到今年的六年時間里,我們還是通過各種形式連續參加了米蘭家具展,其中有三次參加的是核心展區,即:衛星沙龍展區的展覽,其他參加的是外圍展。

  2010年米蘭家具展衛星沙龍展清華美院展覽現場。

  禮盒:劉平、白蘭、趙倩倩、陳韻

  2010年米蘭家具展衛星沙龍展清華美院展覽現場。

  書柜:(上)胡游柳、李曉君

  連環凳(右中):胡游柳

  套幾(左側墻角處):方風陽

  酒架(套幾上): 關昊

  三角高凳:(左下)吳尤、付陽、孟曉靜、林牧森

  回到核心展區

  2010年,由于前一年我們聘請了著名的當代藝術家邵帆先生和我共同給學生共同上家具設計課,使得我們有機會進一步合作共同指導學生參加2010年的米蘭家具展。邵帆對于中國傳統家具和建筑中的榫卯結構有著深入的研究與實踐,他把這種傳統家具中的結構形式上升到了審美的高度。也正因此,對于榫卯的研究、審美與推廣成為我們本次向西方介紹的重點,于是,我們共同商定2010年米蘭參展的主題就確定為“榫卯”。

  2010年米蘭家具展清華美院展覽招貼。

  招貼設計:胡游柳

  繼續參展

  2007年,清華美院再次參加的是由中、日、韓三國的三所院校共同進行的課題成果的展示,展廳是位于米蘭西南部著名的Tortona中的Supper Studio 13的米蘭家具展的外圍展。外圍展由于遠離核心,其規模更為龐大、更豐富,也更具有活力,更沒有邊界。在這里從參展主體到展覽內容都異常多樣,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院校、獨立設計師、藝術家、品牌廠商等等,都盡其所能舉辦各種各樣的視覺盛宴,每個展廳的每個角落參展者都不放過,盡其所能,爭奇斗艷,都希望吸引同樣為數眾多的參觀者的駐足,但在這種設計信息的海洋中,這又是何其難呀。對于我們的學生而言無疑是難得的學習機會,是設計的頭腦風暴。

  2008年,同樣是由中、日、韓共同聯手,由于前一年的成功嘗試,這年的三校聯合得以有理由進入核心展區的衛星沙龍。亞洲國家的好大喜功促使嘗到甜頭的韓國學校投入巨大,幾乎成為展覽的主導,而我們的參展心態越來越平和,來米蘭參展已經成為我們學生課程的一部分。

  2009年,同樣參加的是外圍展,是在米蘭理工大學Bovisa校區設計學院展示學生的設計作品。這次學生展示的是家具結構的機巧與形式的巧妙結合,我們學生的創造力使得一向以理性思維見長的西方人也感到驚訝和好奇,紛紛來探討結構的奧秘。正像蘇丹老師所說的,我們是定期洄游的大馬哈魚,不同的是大馬哈魚洄游到上游是為了產卵,而我們不但要展示我們的作品,更要汲取養料。

  而為了避免出現簡單的對中國傳統家具形式的模仿,我們特意規定了不得直接出現中國傳統家具的任何形態,而只能夠取其精神,經過學生和教師的艱苦努力終于很好地完成了作品。幸運的是臨參展前,我們收到組委會的邀請,時隔兩年后再次獲得了單獨在Fiera核心展區參展的機會。為了使展覽更為完整和豐富,也為了使西方人更好地理解這次的設計背景與中國傳統,我們同時在米蘭理工大學Bovisa校區舉辦了中國傳統榫卯結構的文獻展,兩個展覽一個現代,一個傳統;一個變異,一個原型;一個實踐,一個理論;一個在核心展區,一個在大學內同時舉行,互為補充,使得這次展覽更加全面、充實、豐滿,因此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2010蘭家具展期間清華美院在米蘭理工大學Bovisa校區舉辦的榫卯文獻展 覽現場。

  明式大便(前面作品):邵帆

  2011年的參展作品之一,時尚巴別塔。

  時尚巴別塔:曾樂、孟曉靜、張金、于留洋

  現實中的虛擬展示

  2011年,我們希望在參展形式與參展內容上有所改變,三次的核心區參展也使我們今年不再可能獲得同樣的機會。每年不同的學生都渴望這樣的展示與學習。于是我們思考著其他的參展形式,而對于展覽形式的思考實際也是對于如何參展的糾結,外圍展高額的場租使作為學校的我們望而卻步,雖然有一定的企業贊助,我們也希望把錢花得更有效率。我們發現是展覽都帶有某種門檻,或是水平的,或是經濟的,或是利益的,都要經過某種權威的或寬、或嚴的審查,即使是自己主辦展覽也不可能叫所有的人都來參加,這也使得傳統的展覽形式帶有某種霸權的特征。而現代的手段似乎為改變提供了可能性,互聯網的出現使信息的獲得變得平等、便捷、無縫,博客的使用使每個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發布者。于是我們想到了虛擬展示,利用現代技術,可以使每個人都成為參展的主體,展覽的主體變得平等有效,同時,可以將展覽推廣到更大的范圍。于是,從項目的開始到制作實施便都在真實的前提下虛擬地進行。作為剛剛舉辦過世博會的我們,2015年意大利米蘭的世博會成為我們此次展覽選題的切入點,分別位于米蘭三年展、Tortona、Duomo的三個典型場地的選擇組成了三個不同側面的展示系列,不同類型、風格的展示使得展覽更為全面有趣。

  而如何在米蘭獲得現場的展示空間呢,米蘭理工大學的Manfredo Manfredini教授提供的建議使我們再次參展具有了可行性,他提議我們可以在展區附近租幾個停車位作為展覽場地使我們豁然明白,每年在Tortona外圍展區的街頭總看見大量的街邊展示,有的利用自己的汽車,有的干脆就在路邊支起地攤,他們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師、藝術家,他們或是租不起展位,或是租不到展位,或是干脆不想租展位,于是便利用街道自娛眾樂,參觀者也樂于見到這種場面,這使得米蘭家具展變成真正的米蘭設計周,平民化,參與感很強,也使展覽并不限于有限的室內,而是蔓延到整個的街區,使整個米蘭設計周的層次更為豐富,場面更為活躍,整個城市都充滿了設計的活力,當然這要建立在包容和沒有城管的基礎上。于是,我們便將此次參展策劃成一次設計活動并將我們的展覽融入其中,既節省資金,形式又自由靈活,學生也樂于參與。

  經過周密的策劃和大量的前期準備,展覽如期進行。為了攜帶與展示的方便我們利用三個拉桿箱,打開以后就能夠進入到學生們營造的另一個世界。在不同地點的流動展示使這一事件本身就具有展覽價值,展覽非常成功,學生們的積極參與,大膽的嘗試使我們真正地融入到了西方人的思維之中,這是西方人能夠理解和接受的形式,更為平和與自然,更符合學生和年輕人的行為特點。

  2011年米蘭街頭的清華美院的展覽招貼。

  招貼設計:何為

  2011年米蘭街頭的清華美院的展覽招貼

  2011年在米蘭參加米蘭家具展外圍展,學生們拖著作品招搖過市

  2011年清華美院師生在外圍展主展區Tortona街頭進行展覽,引來參觀者駐足。

  外圍展主展區之一的米蘭三年展展區外,展品還沒擺好就引來不少感興趣的參觀者

  2011年清華美院師生在外圍展主展區Tortona街頭的展覽現場

  米蘭三年展展區外,學生在向參觀者詳細解釋作品內容

  新的發現與思考

  從貼海報起,我們游走于米蘭的大街小巷,經過宣傳、開展我們卻有了驚奇的發現。雖然各方的參展者仍然進行著認真的準備,參展作品的質量也依然很高,但規模和密度似乎有所改變。Tortona往年熱鬧的街頭景象不見了,往年這個地方摩肩接踵熱鬧異常,通往這一區域必經的鐵橋往往是擠滿人群,成為行人交通的堵點,而今年卻少有人來,外圍展區中往年最大的展場今年也封閉裝修,我們一直擔心找不到合適的位置今年卻異常容易,街頭展示也少了許多,開始的兩天甚至可以用冷清來形容,直到第三天的夜晚才逐漸熱鬧起來,前兩年的金融危機也沒有出現這種景象,多年的連續參展使我們能夠明顯地感受到這種變化。

  與展覽和人流減少正好相反的是中國的面孔增加了,往年只在參觀者中的中國面孔今年也成為了參加展覽的一員,僅在Fiera核心展區的衛星沙龍展上就有兩個中國大陸的展位,這在往年是從未見到的。位于Tortona的外圍展區不但見到了中國設計師個人參展,更有以貿促會牽頭,聯想集團贊助的帶有政府行為性質的中國設計師的推廣展覽,雖然面積不大、影響有限,但畢竟發出了中國的聲音。而在中國大陸這邊,經濟的發展使我們越來越自信,各種雙年展、三年展也在頻頻舉辦、策劃之中,大有取代西方成為新的設計中心之勢。

  米蘭設計盛會的降溫似乎是大勢所趨,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生存問題越來越多地被重新思考,可持續發展成為各個行業討論的話題,設計行業如何參與其中,推動社會的進步成為主流設計師思考的重要命題。而當今設計本身過度的發展蘊含的危機正在逐漸顯現,現代設計不但沒有推動以節能環保為主題的可持續發展,純粹的以商業為目的的令人眼花繚亂的產品更新換代對于資源的浪費反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沒有新觀念、新材料、新技術為支撐的所謂的設計創新中,純粹的以形式感取勝的設計很難持久。即使設計師試圖通過設計對于改善人們的生活,對于社會的發展有善意的表達,但由于其背后最終起作用的操縱者是無限追求商業利益的商業行為,其結果可能也是乏善可陳。因此,即使像米蘭家具展這樣世界頂尖的設計盛宴在繁盛幾年后的降溫也是情理之中了。

  降溫并不意味著停滯,而是沉靜下來思考,再以更加正確的方向、更加堅實的腳步前進。而我們所要做的同樣應該是清醒的認識與思考,被西方淘汰的設計理念是否會在我們這里重新找到適合的土壤?我們已經做過太多這樣的事,我們已經污染了我們的空氣、河流和土壤,我們是不是還要繼續污染我們的思想?

  2009年米蘭家具展期間清華美院在米蘭理工大學Bovisa校區舉辦的展覽現場

  屏風:何為、包佳、王婧、施宇峰、舒晨

  2009年米蘭家具展期間清華美院在米蘭理工大學Bovisa校區舉辦的展覽現場

  喜屏:何為、包佳、王婧、施宇峰、舒晨

關鍵詞: 于歷戰 清華美院 米蘭家具展
分享到:
[責任編輯:畢連鏡]
免責聲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別標明中裝新網原創稿件的內容,其他均來自于網友投稿或互聯網,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所發布圖片或文字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本站工作人員予以解決。QQ:2853295619 手機:1352085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