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對象:鄭楊輝
1. 您是如何進入室內設計行業的,請簡要介紹一下您的從業經歷?我的從業階段到目前為止可以歸納三個過程1;1993年福建師大美術系畢業后到1997年間,是跟著自己的大學老師從事室內設計繪圖學習和實踐階段2;1998年到2003年獨立從事室內設計和施工,是從事裝修行業,積累了施工經驗和創業的最初階段3;2003年—2008年是從事工程施工兼做設計的階段,2008年—至今是放棄工程施工專業從事室內設計階段。
2. 近期正在進行哪些新項目?在您的從業過程中,是否有印象比較深刻或者是最滿意的設計作品?目前正在深入一個辦公場所空間設計。前些時間剛完成一個售樓部和一套復式樓的現場實景拍攝。在我的從業過程中,有兩個作品是我比較滿意的,一是別墅空間【心跡歸航】二是餐飲空間【尋常故事】,因為在作品的設計過程中,設計師的個人情感和設計理念表現得更充分些。
3. 有人說設計師的作品里或多或少都會摻雜設計師的個人情感和思想,會影響設計師整體的設計風格和手法,您是否認同這個觀點?(您個人比較擅長或喜歡的設計表現手法是什么?)我個人比較認同這種看法,因為室內空間是設計師在滿足空間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個人文化底蘊支撐下的空間訴求的視覺反映;設計師的個人成長經歷所造就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審美情趣一定會在作品中反映出來,我比較堅持設計師多元樂觀的生活態度,將人生美好,友善,陽光的生活態度在自己的作品中定格。至于設計師的風格和手法,我覺得只是個人表現空間設計理念不同的手段而已,沒有絕對和高低之分,是設計師個人的喜好和駕馭設計方法的偏好。我比較喜歡新東方的設計理念,用亞洲文化的設計符號植入空間中,賦予空間更多的精神氣質。營造適合亞洲民眾的人居空間。
4. 隨著行業的發展和成熟,中國設計師對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也正在加強,很多設計師以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為主題做出了很好的作品,您對此有何見解?文化元素在設計中運用,您是怎樣看待?作為福建的設計師,您覺得這里有著什么樣的獨特地域文化?這些年中國設計師在設計學術高度上所取得的成績為世界矚目,根植于中國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并以此來作為空間設計的文化底蘊支撐,這是很民族的,在這一點上我很贊同,世界也因有著不同的地域文化的空間場景,而變得讓生存于這個世界的人們互相欣賞和羨慕著,呈現多元的空間設計文化。只是我個人認為圍繞這個文化的主題進行室內空間的創作,若是能用更當代,更國際化的視野來對待室內設計,那么所展現出來的作品會更具國際化。福建的有著特殊的區域文化,閩商文化空間是福建人在多山濱海的生存環境中打拼創造生活所積累的人居環境,但因為多山的環境所成長起來的福建設計師人群,需要更多的用福建濱海城市的開闊性視野來豐富開拓自己。福建的文化可以用土樓,鼓浪嶼,武夷山,三坊七巷來概括。根植于福建區域文化的福建設計師,這些年來游走于亞洲日本泰國以及歐洲各國,正是福建設計師努力學習開拓視野的設計生活寫照。
5. 現在全球都在倡導低碳生活,有人認為越自然、越原始的生活就是低碳生活,您眼中的低碳生活應該是什么樣的?室內設計師應該是低碳生活的倡導者和推廣者,您覺得設計要如何與低碳相融合?我眼中的低碳應該是不影響人類生活的本身,比如生活質量,工作效率等,但如能在此前提下,所進行的低碳生活,將有利于人類的生活,比如丹麥的哥本哈根,城市有專門的自行車道,政府倡導低碳節能的自行車作為出行的交通工具,低碳節能有利身體健康。而室內設計師作為低碳生活的倡導者和推廣者,我認為設計在選擇空間表皮材質的時候,更多的選擇從大自然中不需要進行二次深度化學加工的質樸材質,比如藤制品,比如天然石材等。
6. 此次到歐洲出行給您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您覺得中國與歐洲發達國家在設計理念上有什么區別?這一次的歐洲之行主要是意大利深度考察,給予我最深的感受是意大利這個古老偉大國家曾經的輝煌深深感動我,生活在這個國家的人們友善陽光的生活態度。但地中海周邊國家的慢生活我不太習慣,也許和中國人的勤勞有著不一樣的節拍吧。中國是在急速發展的國家,設計師的設計理念不斷地進步更新,但我覺得非生活,不設計是設計永恒的主題,所有的設計根植于生活的基礎。歐洲人敢于生活創造生活的理念值得我們借鑒。
7. 寬北設計機構未來有什么規劃?(會從哪些方面尋求更高的突破?)公司既然選擇了放棄施工而做設計,所以將來必將是在室內設計的行業里繼續前行,但會以高,精,準作為公司的現階段發展目標。以高端的設計品質,以對某個室內空間領域的深度鉆研精神,尋找對應的客戶群體作為設計服務的準確定位。
8. 現在人們喜歡用年齡的標簽來區分自己,70年代、80后、90后……作為您那個年代的人,對于你們這個年代的人群,有一個怎樣的記憶?我介于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之間,所以特定的成長環境,給我我很多成長的回憶,生于這個年代的人,應該有過那個年代比較艱辛的成長空間,但是勤奮,坦誠和樸實是那個年代給予我深深的烙印,有著強烈的愛國熱情,就連當時我們小學時上語文課,老師說用‘一定’造句,我們就會說,一定要解放臺灣。還有對小日本的仇恨也是那個時代的愛國教育讓我們刻骨銘心;那個年代成長的我們曾是如此饑渴吸取來自外界的流行文化養料,在我們看來,流行文化并非僅僅是娛樂,是生活的調劑,其中蘊藏了無數的精神追求——理想、愛情、義氣、反叛的吶喊、柔聲的傾訴…… 曾經關注緣于2002年的羅大佑演唱會。而且羅大佑的每一首歌的歌詞大都銘記在心,并且還可以跟著把每一首歌唱下來呢!70年代出生的人因忙于工作、安家立業而變得渾渾噩噩的生活里又激起了躁動的浪花,心底的某種久違的激情被喚醒,樂于重新翻出那些已經蒙上灰塵的老偶像劉德華,張學友,費翔,胡慧中,林青霞,聽他們的老歌、看【血疑】【排球女將】【加里森敢死隊】【虎口脫險】還有瓊瑤的愛情片等老電影、老動畫片來感受感受當時的氣氛,在那些如今看起來很粗糙幼稚的文化巡禮中,找回曾經那么執著、那么投入、那么沖動、那么單純的精神共鳴。生于這個時代的人基本見證了室內行業發展的過程,從徒手繪畫指導施工到今日的從事正規室內設計行業。成長的歲月雖然深深懷念,但身處現在的我,堅定的當一名游走學習的設計師。
9. 室內設計經過20余年的發展,已經進入到快速發展的時代,您眼里的室內設計行業發生了哪些變化?從事室內設計快20年,感受到室內設計行業的巨大發展,對于設計師來說,從過去單一的材料在空間中應用到現在室內空間材質的豐富,設計師更多的是設計理念的提升和審美的國際化,用更當代的視野來闡述空間氣質。
10. 互聯網時代的來臨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革,您平時會通過網絡關注行業信息嗎?網絡是否對您的工作、生活是否產生了一些影響?會通過互聯網關注行業信息,只是當我發覺互聯網對設計師個人影響力傳播速度是如此之快時,我發現自己其實是個落后者,所以至今因為參加各種行業賽事,才有了一些和來自各地的同仁溝通的機會。至今還是一位草根設計師,不過,用平靜的心情真實面對自己的設計生活才是我現在最真的淡定。
11. IDEA-TOPS艾特獎是由清華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與中華室內設計網聯合主辦的空間設計獎項,請談談您對艾特獎的期望吧。艾特獎的宗旨非常好,旨再打造最具思想力和影響力的行業優秀設計師,有了學院的學術支持和指導,加上來自更多的世界各地的設計師的參與,本著公正公平公開的競賽原則。我相信艾特獎會更具國際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