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孚泰是三分之一成功大劇院的主要實踐者
雖然在劇院建設領域浸淫近18載,業績輝煌,但中孚泰董事長潭澤斌對中國劇院建設的現狀并不滿意:“我國十二五規劃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每個城市都在建大劇院、文化演藝中心,滿足人民的精神追求。但是大劇院、音樂廳等文化設施,是建筑行業內公認的專業性最強、技術復雜程度最高、涉及專業種類最多的工程項目。由于建造者沒有經驗,造成70%的不合格,這是對社會財富極大的浪費。”
確實,近年來,各地掀起了建設大劇院的熱潮。但高端劇院的建設需要將科技與藝術兩大門類進行完美的融合;需要將建筑學、建筑聲學、燈光、音響、舞臺機械、舞臺美學、智能控制、聲學建材、結構、舞臺技術、裝飾工程等20多個專業學科整合到一起做到完美呈現。遺憾的是,國內具備這樣整合能力的企業少之又少,導致所建設的大劇院三分之一存在較大質量缺陷,三分之一不能滿足專業演出要求,只有三分之一能達到設計標準。
大劇院是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到一定水平,人們對美好生活更加向往的基礎上誕生的,改革開放后到1990年前,國內基本上沒有新建的劇院,建國以來建設的24個劇院,已經滿足不了現代對劇院的要求。
盤點20年來的新建劇院建筑,可以看出,我國劇院建設可大致劃分為4個建設年代,有11座代表性大劇院。
上海大劇院是第一代大劇院代表作,它的誕生,翻開我國現代化大劇院建設新篇章。然而,這一時期,由于中國還沒有掌握劇院建設的核心技術,建成的劇院的質量良莠不齊。
2005年~2010年,第二代大劇院代表作——東莞玉蘭大劇院、武漢琴臺大劇院、武漢琴臺音樂廳、青島大劇院、國家大劇院等的建成見證了國內劇院建筑向聲學、技術和藝術高峰攀爬的過程。
2010年建成的第三代大劇院代表作——廣州大劇院因建筑藝術、建筑聲學、室內藝術的完美結合與擁有極高投資價格性能比和強大會議功能的甘肅大劇院一起,成為劇院建筑的又一個里程碑。
如今,剛剛落成或即將竣工的第四代大劇院代表作——大連國際會議中心、山東省會文化藝術中心、哈爾濱大劇院,引領世界劇院建設的水平,它們和第三代大劇院一起,影響著中國劇院建筑的未來10年。
這11座有代表性的大劇院中,中孚泰人及其團隊是其中9座的主要貢獻者。其中廣州歌劇院是我國第一個達到世界頂級聲學效果的大劇院,武漢琴臺音樂廳是我國聲學效果最好的音樂廳。
18年來,中孚泰人秉持誠信、務實的理念,始終如一地實施優質工程戰略和技術領先戰略。潛心專注于高端音樂廳、大劇院等文化建筑,已發展成為行業細分市場的領先企業和技術與質量領跑者,具備成功實踐國際建筑大師作品的工程技術能力和合作經驗,是建設優質大劇院的主要貢獻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