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綠色”已經成為我國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綠色建筑、海綿城市等相關政策相繼出臺,都為建筑裝飾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契機。
為此,中國建材報綠周刊專訪了我司設計研發中心總設計師李展海,請他談談設計與建筑、生活的關系。
獨立的學術科學
設計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科,它的研究內容和服務對象有別于傳統的藝術門類,它所存在的意義是把“美”這個字以具體的形式呈現出來。而在呈現“美”的過程中,會涉及到社會、文化、經濟、市場、科技等諸多方面因素,因此設計是個綜合性很強的學科。
有人說:設計就是創新。如果缺少創意,設計就失去價值;如果缺少創造,產品就失去生命。
也有人說:設計是為人而設計的,服務于人們的生活需要是設計的最終目的,設計之美也遵循人類基本的審美意趣。對稱、韻律、均衡、節奏、形體、色彩、材質、工藝……
在世人的眼中,設計師一直代表著“標新立異”“化腐朽為神奇”的群體,他們能將天馬行空的想象變成現實。但設計師們卻認為“設計是戴著‘鐐銬’在跳舞”。
“鐐銬”代表限制,舞蹈代表自由。兩個相悖概念的如何在設計的領域里巧妙的融合?設計師又是如何帶著“鐐銬”來舞動長袖?不久前,記者帶著這些問題,走訪上海金茂建筑裝飾有限公司時得到了答案。
設計師要戴著“鐐銬”跳舞
設計是在建筑給人既定的條件基礎上,重新根據設計師的想法和主人的啟悟所做的事。而最理想的豪宅,是建筑空間與環境的對話,也是建筑空間本身的一個對話。實際上,能夠稱之為成功的設計,體現在整個居住環境上,室內、室外景觀的相互融合,實現與環境的深度對話。
“目前人們所需要的設計,需要利用不同的方法、文化,有品位地將一些元素融合協調在一起,打造出讓人覺得很美、很舒服的空間。這個過程考驗設計師的功力。”李展海告訴記者:“我們所提到的綠色,包括陽光空氣,這是大自然給我們的恩賜,這么多的元素,我們要如何融入到室內裝飾設計上?這是目前每個提倡綠色、節能、環保的設計師必須考量的東西。”
“以我們這棟辦公樓為例,去年年底開始設計,面臨幾大難題,一是成本問題,在成本控制的同時,作為建筑裝飾企業,自己的辦公空間做不好,又憑什么告訴別人我們的裝飾設計很牛?
設計要給人以美好的回憶,無論是精心打造的公寓住宅還是辦公場所,都要滿足這個出發點。我們通過垂直綠化,讓人們走進這座辦公樓就能從感官上感受到綠色。
這棟辦公樓電梯廳比一般的至少節約2/3的成本,真正要顯示出高端最好用石材,但石材造價高,所以我們用局部少量的石材,加上一點鏡面或不銹鋼,再加一點綠植襯托,從外觀上讓身在其中的人們感到非常舒服,這就是一個成功。”
李展海認為,設計師是帶著“鐐銬”跳舞,而非隨心所欲。有限的成本,有限的空間,有限的時間,去完成客戶所需要的設計,解決客戶的困難,才稱得上是合格的設計師,不然就會淪為業主或者包工頭畫圖的工具。一個優秀的設計也往往是在一個限制很多的場地上出現的,因為優秀的建筑師長袖善舞,善于完美的解決各種問題,化腐朽為神奇。也有很多大師作品是在沒什么限制的場地上出現的充滿藝術性的設計,但它們實際上也是在解決問題,在“對話”,只不過對話的對象變成了文化、哲學或者材料之類。建筑師有兩種優秀:解決現實問題的技巧性、解決抽象問題的思想性。
優秀的設計不僅僅在于滿足需求,更在于分享和塑造使用者的良好習慣。在金茂公司辦公區,每個工位上都可以看到從天花板垂下來的線,這是一個局部控制開關,按照規定,如果辦公人員離開座位超過十分鐘就要把燈關了。在李展海看來是節能環保不只是觀念,而是需要落到實處的行動,而這個行為習慣需要設計師在設計中去引導。
從2013年《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出臺后,綠色建筑就成為了建筑領域的主流話題。時下,國人特別注重視覺,從城市建設,整個社會發展,甚至日常飲食的選擇都注重視覺。這從設計的本質上來說是一個偏差,過于單一化需求,讓設計的五感難以立體化呈現。
“設計上的‘五感’,就是五官能感受到的五種感覺,如果設計上能完全考慮到這五感的話,便能夠達到綠色的基本要求。在設計師眼中,空間和建筑都是有生命的,當你把建筑當成一個生命體去看待,自然就會考慮到很多。做好綠色建筑的設計首先要有天然的材料,同時設計師能夠把自然要素運用的更加充分,而且將節約環保這方面演繹到極致,實現建筑與環境的對話,這些才可以說是綠色建筑的基本要素。
再深入解讀的話就是從視覺上,聽覺,味覺,觸覺,嗅覺上帶給人舒適的體驗。比如香格里拉酒店,你去任何一個香格里拉,進去之后都是一個味道。這是從嗅覺上給你的刺激,讓你永遠記住這個味道,同時再配以典雅的視覺設計,輕松和緩的音樂,這樣就會給人一種立體的感受。”李展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