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性格影響著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大到終身大事的決定,小到早晨坐哪趟公交上班。性格既簡單,又復雜,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描述一個人的性格,也可以研究一種性格寫一本書。同樣,人的日常溝通,也被性格影響深遠。
溝通,顧名思義,有溝壑需要填,才能通達。良好的溝通,能使復雜的事情,走上捷徑,能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鄺曉海老師給我們講了滿滿三個小時關于《性格與溝通》,受益匪淺。
首先,得先知道幾個理論
馬斯洛理論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
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由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Laurence.J.Peter)提出:每一個職工由于在原有職位上工作成績表現好(勝任),就將被提升到更高一級職位;其后,如果繼續勝任則將進一步被提升,直至到達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即每一個職位最終都將被一個不能勝任其工作的職工所占據。層級組織的工作任務多半是由尚未達到不勝任階層的員工完成的。
SMART原則
目標管理由管理學大師Peter Drucker提出
1. 目標必須是具體的(Specific)
2. 目標必須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 目標必須是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
4. 目標必須和其他目標具有相關性(Relevant)
5. 目標必須具有明確的截止期限(Time-based)
其次,來看看我們都學到了什么
影響溝通效果的因素
是多方面的:環境、地位、信任、情緒、態度、性別、年齡、成長背景等等,其中任何一個層面達不到要求,就很難達成良好的溝通效果。
性格和星座的象限分區
通過這個象限,可以看到,人得性格可以分為四個群類:活躍型、和平型、完美型、力量型。而對于每一種性格,相對應有相似性格的星座。我是天秤座的,和完美型的性格很接近,看看你自己是不是能對號入座呢?
自我覺知
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類溝通中,每個人難免會形成一些自己的溝通習慣,比如口頭禪“然后”“這樣”等等,都是在自己不自覺的情況下,脫口而出。或者一些手勢,肢體語言等等。
這些自認為平常的溝通習慣,別人在跟我們接觸之后有什么樣的看法?能不能改進?什么情況下我們的溝通能做的很好,什么情況下又很差?
經常性的自我覺知能夠提升我們的溝通能力,改掉溝通中的弊病。
調節性格,為不同類型的溝通過做準備
與上溝通
職場中,為什么要分職位的高低?
這個問題,可以簡單的解釋為“屁股決定思維”。
那么在底層員工看來整天無事可做的領導,在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領導的作用主要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實踐管理方法、落實管理意圖、傳遞管理理念。
與上溝通中,下級員工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 主動報告工作進度(讓上司知道工作程度,合理安排工作任務);
2、 對上司的詢問有問必答,而且清楚(讓上司放心);
3、 充實自己,努力學習,才能了解上司的言語(讓上司輕松);
4、 接受批評,不犯三次過錯(讓上司省事);
5、 不忙的時候主動幫助別人(讓上司有效);
6、 毫無怨言的接受任務(讓上司圓滿);
7、 對自己的業務主動提出改善計劃(讓上司進步)。
與下溝通
提出工作要求,讓下屬明確要做什么工作;
提供適當信息,與工作內容有關的信息能夠幫助下屬有效的完成任務;
適當的激勵,適當的激勵機制能夠增加員工的工作動力;
準確的考核,對于工作目標有準確的考核機制,也是進步的方法。
水平跨部門溝通
主動,主動與別的相關部門溝通,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謙讓,在工作中要學會同事之間的謙讓,能夠更好的解決問題;
協作,部門間的相互協作,是保證公司正常運轉的關鍵;
雙贏,實現參與部門的雙贏,是每一次溝通的目的。
與客戶溝通
與客戶的溝通要實行F(特質特性)A(優勢)B(利益)的原則,切不可三者混淆。
并且要做到:不要排他;提前做好準備;化繁為簡。
常見的幾種溝通技巧:
多聽少說;避免聆聽誤區;空椅子;問問題的方式和技巧
有效溝通的捷徑
利用反饋 匯報;事前問清楚,時候負責任
簡化語言 講話要有重點;善用比喻和類比
主動傾聽 兩個耳朵,一張嘴;分析與思考
溝通中的心態
自我、自、自私
人們常常將這三種心態混淆,所以導致溝通中矛盾頻發,問題不斷。不同的溝通中,我們總是在調節著三者的重合部分,比例不一樣,溝通中的產生的效果也不一樣。
課程總結
1、 溝通是有目的的
2、 溝通需要分析對象
3、 溝通需要做好準備(對策、底線、情緒)
4、 溝通的結果是一個共贏的局面
5、相關書籍推薦——《少有人走的路》M·斯科特·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