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幾次不成功的轉型導致了成都東方家園的經營狀況每況愈下,但股權轉讓交易受阻,才是使其暫停營業的導火索。盡管數位商家均表示“也不是完全做不起走的”,但如今,幾千萬的貨物被凍結店里,商家能做的,也只能是等待大股東和總部的最終決定。
位于成都紅牌樓、同善橋橫街的兩家東方家園超市,如今都處于閉門歇業狀態,數千萬貨物被“凍結”,員工工資和社保也被拖欠。
到底是何原因,造成了如此局面?
昨日,一位跟隨東方家園店成長了12年的元老劉煒(化名),梳理出成都東方家園的興衰史,向華西西都市報記者娓娓道來。劉煒說,兩個月前,他已經離職了。“沒辦法,這個平臺已經壞掉了,再也呆不下去了。”
而記者也了解到,此次閉門歇業并非成都一家,全國多家東方家園都出現了問題。資金鏈斷鏈、股權交易不順暢、增資出現障礙,都是此次風波的重要原因。
聚焦·人物
最好的時光:一天能賣30萬
“2002年到2005年,是成都東方家園最好的時光,那時還只有紅牌樓的店,每年的銷售額都在1個億左右,平攤下來每天的銷售額都有接近30萬。”回憶起那段甜蜜歲月,劉煒一陣感嘆,“那個時候,我們自己進貨自己賣,供貨商都要聽我們的,話語權在我們這里。”
2005年,積淀了好幾年巨額利潤的東方家園,決定轉型升級,從單純賣家居到多元化經營,涵蓋了家居、家裝等多種業態。
后來,東方家園還在青羊區新開了一家門店。物業也是自持,資金實力可見一斑。
“2005年的轉型投入太大了,卻收效甚微。升級完成后,每天經營報表拉出來一看,結果和我們預想的差距很大。”在劉煒看來,這次轉型是東方家園走下坡路的開始。“隨后又是全球金融危機,接著是網絡電商的興起,打擊一個接著一個。”
轉型的傷痛:每天進賬幾千,水電費都不夠
劉煒告訴記者,2011年底時,又一次轉型,成為壓垮成都東方家園的最后一根稻草。
這次轉型,成都東方家園一改以往自主進貨的經營方式,將大部分場地直接租賃出去。“瓷磚等主要的品類全部租賃出去了,我們感覺做不起走了,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減少損失,但是那些商家根本不在我們這兒成交,只當是做一個形象宣傳罷了。”
于是,單店每天的銷售額直線下滑,紅牌樓每天平均維持6000元左右,而青羊店差一點,平均維持在兩三千左右,和高峰時期一天30萬相比,狂跌百倍。“有時候,遇到退貨,銷售額還是負的。”
劉煒告訴記者,每天進賬兩三千,水電費都不夠。“冬天開空調,電費都是好幾千,每天營業額連水電費都不夠付,還別說員工工資了。”
對于此次暫停營業,劉煒覺得上層股東易主是一方面的原因,然而成都店“是自己把自己給折騰死了!”
聚焦·股權
兩大股東說法矛盾 仍在博弈
劉煒所說的上層股東易主,可以在東方家園爺爺輩公司東方集團(600811,股吧)的公告中有所體現。
去年12月5日的一則公告顯示:東方家園家居建材商業有限公司(后簡稱“東方家園”)65%的股權,已經由中國建材投資集團、瑞寰資本轉讓給了龍柏宏易資本集團(后簡稱“龍柏宏易”),由此,龍柏宏易才是東方家園的實際控制人。而成都的兩家店也是其分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