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強悍!“新清明上河圖”現“高房價”
2015年米蘭世博會各國場館設計大賞!
一切為了孩子 國外幼兒園優秀設計精選
日租金12.8萬元 華爾道夫酒店四合院套房賞析
美!全球票選20座“仙境之橋”
【圖文直播】中國建筑裝飾三十年紀念大會頒獎盛典
中國各地奇奇怪怪的建筑!習大大作何感想?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七屆五次理事會順利閉幕
【圖文直播】2013-2014年度全國建筑工程裝飾獎頒獎典禮
熱播劇《歡樂頌》,誰給“安迪”劉濤設計了辦公室?
如何找到足夠的生活空間無疑是居住在大城市面臨的最艱巨挑戰之一,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也十分諷刺。隨著大城市房租不斷攀升,城市人口過飽和,空間設置也相對死板,在這樣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希望尋求到價格實惠又高效的替代居住方式。一個新興的micro-home(微型住宅)概念引發了風潮,這是一種小型住所,通過滿足一系列當今生活對移動性、高效性與靈活性的需求,對城市體驗進行重新定義。
smart 旗下國際網絡出版物smart 雜志集合了提升城市生活水平的全新創意,這個電子雜志也逐漸成為了當今城市問題解決方案的在線指南。通過編輯講述的故事,雜志為讀者提供了關于微型住宅產品的綜合概覽,還展示了一系列適應性強、靈活同時又出人意料地經濟實惠的居住結構體。smart 雜志不僅提供了關于微型住宅和靈感空間的深刻見解,更從這一領域中評選出優勝者并進行嘉獎,小型住宅創業公司cabin spacey入選了雜志的smart城市先鋒獎(smart urban pioneers)前三名,將與另外兩組選手爭奪15000歐元的獎金。
smart雜志近期刊登了一篇關于微型住宅的清單文章,帶領讀者深入了解了對目前迷你居住市場產生震動的超前理念,也讓大家認識了多個振奮人心的革新者。文中突出展示了愛沙尼亞設計團體kodasema 的作品“KODA”;來自倫敦的bert & may與建筑師box 9共同設計的“bert’s boxes”,這兩個項目都在小型空間中創造出了令人驚奇的寬闊感。其中“KODA”為立方體形態,25平方米的面積卻有著寬敞的開放起居室和超大面積的玻璃外墻,“bert’s boxes”在13.5米長的走廊兩側分別設有大面積起居空間、廚房島以及戶外露臺。
這篇文章還邀請讀者對倫敦carl turner 建筑事務所的作品進行探索,其中“magnificent container(華美集裝箱)”與“slip house(滑動住宅)”兩個項目整合了靈活工作空間的需求。其中“magnificent container”為一家非盈利機構提供場所,機構主要教兒童在親近自然的同時進行有效的能源利用。與之相似,“slip house”將住宅與辦公空間相互堆疊,從而將生活與工作融合在一起。
除此之外,“futteralhaus”等可持續項目也因其對城市生活的超前思考而成為矚目的焦點。這一項目最初由建筑師maxim kurennoy 在2011年設想,建筑體可以輕松地搬運并在任何地點組裝,整體使用太陽能發電,能夠實現完全的自給自足。
smart 雜志還探索了jeff wilson的工作與生活,jeff wilson是美國地區微型住宅最主要的支持者之一,為此,他決定將自己的生活空間壓縮到一輛經過改造的大型垃圾箱之中,此舉也為他帶來了“垃圾箱教授”的綽號。也正是這段不凡的經歷讓wilson創立了微型住宅公司kasita,力求對居住體驗進行徹底改造。
公司的首個原型作品面向年輕創意人士開發,房間具有共33平方米的居住空間,在超高層高及大量自然光的作用下,房間顯得比實際面積寬敞得多。不僅如此,這一住所還配備家庭助理技術,自動變色玻璃窗更是一大賣點。
kasita的住宅均為模塊化設計,這便意味著它幾乎可以建立在任何地點,同時當房主需要搬家時又能夠輕松移動?,F在,kasita住宅的準買家們僅需預付1000美元的定金便可訂購,房屋總價格大約在139000美金左右。
smart雜志不僅是當今微型居住潮流的專家,更是這項運動的積極擁護者。雜志舉辦的2016年smart城市先鋒獎號召創意者提出提升城市居住水平的全新想法、概念以及項目,密切關注重新定義城市體驗的革新方式。
由simon becker 和andreas rauch組成的“cabin spacey”團隊是前三名獲獎者之一,這個二人組利用易運輸易組裝的微型住宅設計解決了人們對品質、高效以及靈活空間的不斷增長的需求。近一年以來,在smart雜志的支持下,這個創業公司輕松達到了眾籌活動30000美金的基準目標,目前已經開發出一間住所的原型。
通過的微型住宅運動的深入探索,smart雜志為讀者提供了解決城市居住難題的綜合指南,同時向讀者展示了可持續可移動的現代城市生活體驗的具體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