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豐碑 盛世基石|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公共禮儀空間
來源:清尚文化藝術 時間:2025-07-16 13:27:03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簡稱抗戰館)是最主要的國家級抗戰紀念地之一,是全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歷史的大型綜合性紀念館。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報請中央同意,由北京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北京市重大項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綜合調度對現狀紀念館進行改擴建。
擴建工程由北京城建集團施工總承包、清尚張慶華團隊完成公共禮儀空間深化設計及施工工作。2025年7月7日,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儀式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隆重舉行,抗戰館以全新的姿態,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同大家一起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感悟偉大抗戰精神。
抗戰館擴建工程保留抗戰館原有地上建筑,采用地下挖掘策略擴建展廳,借助地下建筑進行軸線偏轉校正,實現地下出口尾廳禮儀空間與南敵樓及南側雕塑園軸線精準重合,確保歷史文脈的延續與空間秩序的和諧統一。
序廳、中廳、尾廳三大公共禮儀空間+地上地下兩大展廳+南北四個下沉庭院形成整個建筑布局
抗戰館主展館(原有建筑)
抗戰館尾廳(新建建筑)
穹升璨星火 鐵壁護昆侖
推開主展館鑲嵌著獨立自由勛章的銅門,抗戰館的標志性巨作——《銅墻鐵壁》大型浮雕矗立于眼前,生動再現了抗戰時期的重大歷史場景。抬頭仰望,序廳穹頂的數字星光屏上,璀璨的星辰象征著四萬萬同胞的團結一心。星光與銅雕交相輝映,共同勾勒出一幅中華民族眾志成城、共御外侮的歷史畫卷。
主展館獨立自由勛章銅門
《銅墻鐵壁》主題浮雕墻
序廳采用“一體兩翼”的空間布局,東西兩側廳與中央序廳貫通。兩側廳通過抬升地面高度,自然引導觀眾視線與參觀動線,營造出漸進式的空間體驗。西側廳以“歷史回響”為主題,墻面鐫刻著新中國歷代領導人對抗日戰爭的評價語錄,與對面氣勢磅礴的《長城》大型浮雕形成時空對話。廳堂盡頭,一尊八路軍戰士塑像正吹響沖鋒號,其昂揚的姿態與背后“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主題標語相互映襯,成為引導觀眾進入展廳的醒目標識。
序廳立面展開圖
序廳西側廳
《勝利的號角響徹山河》
東側廳則以“精神傳承”為主線,巨型浮雕《黃河》與西側長城遙相呼應,象征著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與對墻上的“抗戰精神”共同構筑起震撼人心的精神場域。兩側廳通過藝術語言的對話,完整呈現了抗戰歷史的厚重與精神的永恒。
序廳東側廳
階梯光影慕 中廳續華章
中廳作為地下新建的禮儀性空間,中央禮儀階梯9.3米的寬度與9.3米的空間凈高是對“9.3”抗戰勝利日這一具有紀念意義數字的雙重隱喻。藻井天花裝飾以獨立自由勛章圖案為原型,通過現代設計手法將紋樣進行藝術化再設計,融合功能性照明,使傳統勛章圖案煥發當代生命力。空間主材選用米黃木紋石,木紋石天然形成的深淺紋理猶如歷史年輪,為空間注入厚重的歷史質感。
中央禮儀階梯與主題壁畫《江山永固》共同構成莊嚴的儀式軸線,階梯兩跨14級臺階寓意中華民族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歷程,兩側扶手上的6組雕塑生動再現了抗日根據地軍民團結抗戰的經典場景。每組雕塑人物姿態各異,但視線均自然導向地下展廳,在完成空間引導功能的同時,更以藝術化的方式印證了 “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
中廳(南向北視角)
中廳(北向南視角)
高臺匠思巧 忠魂薪火傳
尾廳空間采用中軸對稱設計,天花五跨方形藻井如一條歷史軸線,自北向南延伸至尾廳南門。中央禮儀階梯以56級踏步構成4組14級臺階單元,寓意56個民族同仇敵愾,浴血奮戰14年的抗戰歷程,與穹頂的藻井軸線上下呼應,構建出“走向勝利·邁向光明”的崇高意象。兩側階梯坡道緩緩攀升,并設置兩部流線型斜行電梯,解決無障礙通行問題。南出口立面勛章銅門與原建筑主館形成呼應,延續建筑的歷史脈絡。當參觀者自北側展區行至尾廳,拾級而上走向大門,完成最具儀式感的敘事閉環,仿佛能穿越時空,在莊重的氛圍里回顧歷史,抗戰記憶在此升華為永恒的精神豐碑,抗戰精神如同不滅的明燈,永遠照亮中華民族砥礪前行的道路。
尾廳(北向南視角)
尾廳(北向南視角)
尾廳(南向北視角)
抗戰館整體空間設計通過視覺符號系統與色彩體系策劃,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富有感染力的空間敘事體系。
序廳以深沉的暗色調營造凝重氛圍,地面選用深灰色水磨石鋪裝,將觀眾帶入那段崢嶸歲月;中廳空間亮度逐漸提升,地面材質過渡為中灰色調;轉至尾廳,明亮而開闊的空間氛圍,淺色水磨石地面與自然采光相得益彰。這種由暗至明的空間敘事,通過色彩與光線的漸進變化使空間成為展覽敘事的物質載體,引導觀眾完成從沉重到振奮的情感升華,最終實現歷史記憶與當代精神的完美共鳴。
三大禮儀空間
獨立自由勛章圖案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圖騰,也是抗戰歷史的視覺錨點,被反復應用于天花藻井裝飾、銅門裝飾等,在展廳空間中形成統一而延續的視覺記憶符號,成為連接歷史與當下、傳承抗戰精神的重要載體。
獨立自由勛章
藻井裝飾圖案設計
藻井裝飾圖案設計
藻井勛章裝飾采用不銹鋼仿銅材料,不銹鋼板蝕刻鍍色工藝再現勛章圖案的細節,多層疊加的立體成型工藝,構建出富有層次感的凸凹線條紋理,通過橫縱向的支撐結構設計確保裝飾構件的結構穩定性,實現了歷史符號與現代工藝的完美融合。
銅門裝飾圖案
火焰圖案被用于各展場和通道的大門門把手上,象征著抗戰勝利是點燃民族自信心的精神火炬,它點燃希望,傳遞勇氣,永遠燃燒,永不熄滅。
火焰圖案門把手
丹陛作為抗戰館廣場的重要景觀元素,是歷史記憶與人文精神的文化豐碑。這座由漢白玉雕琢而成的藝術品,由和平鴿、花卉、橄欖枝構成,剛柔并濟的雕刻語言,凝聚著雕塑工匠的精湛技藝,向世人訴說著和平與希望的永恒主題。
丹陛
雕塑工匠精雕細琢
55天極限攻堅
2025年4月20日,抗戰館禮儀空間精裝工程正式啟動。面對55天的極限工期(2025年6月15日驗收),項目團隊以“戰時狀態”攻堅克難,通過“五大核心策略”構建全周期作戰體系。
一、精準預控體系
1、深化設計前置:派駐5名專業工程師實施全過程駐場設計,完成200余個關鍵節點深化,通過三維模型校核,對外加工構件(石材/不銹鋼等)實現毫米精度控制。
二、科學組織創新
1、多作業面交錯時采用立體施工策略,如“地面分塊流水+立體交叉”工法,建立23個平行作業面。
2、組織450人兵團作戰,實施“白班夜班雙循環”機制,累計完成2萬工時無安全事故。
三、精益管理保障
1、12人核心管理組實行“5+2”全天候督導。
2、建立4小時問題響應閉環,實現施工全過程零返工。
3、關鍵工序采用“首件樣板制”,誤差控制在±1.5mm內。
四、安全管控體系
1、信息安全管控:嚴格按照保密要求管理圖紙及數據,實施“三不一專”原則:不上網、不云端、不無線、專線運輸。
2、高空作業執行“雙繩雙鎖”標準(主繩+應急繩);動火作業實行“一證三員”制度(動火證+看火員+監護員+巡查員)。設置15個安全監督崗,配合總包單位,實施網格化巡查。
五、質量管控體系
1、建立材料全鏈條追蹤把控流程,從采購、加工、安裝層層把關,實行“三驗制”:場內初驗——進場復驗——安裝終驗。
2、施工團隊嚴格執行精細化作業流程,實行三級質量檢查制度,全方位保障施工品質。
工程施工現場
清尚精裝施工團隊在615工程勞動競賽中榮獲第一名
管理組現場巡查
615工項目驗收順利通過
在北京市重大項目建設指揮部、城建集團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經過55個晝夜的連續奮戰,抗戰館精裝工程以“零缺陷、零延誤”的卓越品質順利通過驗收,不僅創造了同類項目建設效率的新標桿,更向抗戰勝利80周年獻上了一份厚重的時代禮物。
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攻堅戰,生動詮釋了中國建造的速度與品質。建設團隊以“戰時狀態”攻堅克難,用專業與汗水澆筑精品,將紅色基因融入建筑肌理。當這座鐫刻著民族記憶的紀念碑矗立在宛平城,它不僅承載著歷史的回響,更閃耀著新時代建設者的精神光芒。
總包單位|北京城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精裝施工單位|北京清尚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項目負責人|張慶華
項目經理|呼玉喜
項目團隊|任建農、于海濤、劉津良、劉金龍、華鑫、袁海濤、王曉星、劉彥冰、于海龍、滿玉茹
深化設計團隊|莊宏駿、張志標、段保國、王坤、吳超平
創意文案策劃|聶影、柴琳
建筑圖案及紋樣設計|陳瑾
相關文章
-
王耀:滿足客戶的客戶需求 才是好作品
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建筑裝飾設計企業應該如何應對?作為設計院的領導,如何引導職場新人快速適應崗位
- 張展翼:平衡設計中的邏輯和非邏輯
- 劉亞濱:青春一路狂飆
- 設計師高媛:沒有完美的設計,都有不同的遺憾
- 優秀指導老師專訪 | 從選手到導師 周夢琪的“中裝杯”之路
- 中裝新網專訪 | 蔣燕微:用熱愛,譜寫設計的每個篇章
- 中外建姜靖波:深化設計未來也許更多是經驗和軟件的結合
- 鴻樣設計鄭惠心:創造多方共贏的互動空間
- 南通裝飾設計院秦嶺:成功的設計創意是實現得了的!
- 蔣繆奕:豪宅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
-
什么是設計師的成本與價值
近日,《你個設計師有什么成本?》一文刷爆朋友圈,文中講了一個故事,表達了大眾對成本的理解,也提出了一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