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建筑大學馬輝:AI時代的“設計思辨”|2025設計教育變革創新研討會
來源:中裝新網 時間:2025-05-30 14:41:00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2025年5月22日下午 ,第十一屆“中裝杯”全國大學生環境設計大賽東北三省聯賽啟動儀式暨“設計教育變革創新與設計產業轉型升級”研討會在吉林藝術學院成功舉辦。活動由中國建筑裝飾協會主辦,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學術與教育專業委員會與吉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共同承辦。
來自中國建筑裝飾協會、東北三省裝飾協會等協會領導,全國各地30多所高校的設計院系領導、教師及設計領域專家等近百名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了設計教育變革創新與設計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思路和實踐路徑。吉林建筑大學藝術學院馬輝教授應邀出席活動并發表了《AI時代的“設計思辨”》主題分享。
馬輝
吉林建筑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學專業工學博士
哈工大建筑計劃與研究所(長春)負責人
以下是分享內容:
各位專家、各位學者、同學們,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想探討的主題——藝術與科技的關系,既是設計教育領域的傳統命題,也是AI高速發展背景下的全新課題。設計學科天然具有多交叉屬性,藝術與科技始終緊密交織。傳統教育模式中,技術表現、結構搭建等技術部分是設計教學體系的重要脈絡。但AI帶來的顛覆性變革,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藝術與科技的關系。我想從三個方面分享思考。
第一,從教學體系來講,深度將藝術與科技融合,搭建和培養面向未來的具有數字素養的人才體系。在設計教學實踐中,我們常發現學生單純依靠語言進行設計分析,缺乏理性支撐。若能借助前沿科技,將數據可視化融入課程作業,設計分析便能以真實數據與實踐經驗為基礎,展現更強的說服力與專業性。
第二,在未來的專業建設中,科技對教育的支撐不應局限于課程體系,更應延伸至教學環境,充分的考慮現實空間與虛擬空間的互動關系。以空間設計教學為例,打破現實與虛擬空間的界限,這樣我們教師指導學生做設計的時候,可以構建真實的或沉浸式、場景化的教學環境,能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設計邏輯,讓教學場景從抽象概念轉化為可感知、可操作的真實體驗。
第三,技術與藝術的充分結合至關重要。當前Ai技術的發展可謂一日千里。剛出現CatGPT,次日就可能被更先進的設計手段取代。這讓我不禁思考:設計是否更應該回歸本源?正如剛才李鵬老師提到的——究竟世界的本質是什么?我們是否該在快速迭代中探尋設計的原點?
我認為必須始終堅守設計的核心價值:人的主體價值、倫理底線以及設計思維。這些根本性的維度,是我們無論如何都不能丟棄的根基。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的職責正在發生深刻轉變。過去教師主要承擔知識傳授的職能,今天信息觸手可及,未來獲取知識將更加便捷,我們或許更需要思考教育的本質內涵。
最近關于“師范”二字的討論給了我很大啟發。“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八個字在新時代愈發顯現出特殊意義。我們不僅要教授專業技能,更要以師德為引領,為學生提燈引路。
當技術浪潮席卷而來時,教育者更需要保持清醒:如何讓技術服務于人的價值,而不是讓人淪為技術的附庸?這是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須直面的課題。謝謝大家!
會上頒發了第十一屆“中裝杯”全國大學生環境設計大賽委員等證書。馬輝教授受聘為大賽學術委員。
相關文章
-
王耀:滿足客戶的客戶需求 才是好作品
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建筑裝飾設計企業應該如何應對?作為設計院的領導,如何引導職場新人快速適應崗位
- 張展翼:平衡設計中的邏輯和非邏輯
- 劉亞濱:青春一路狂飆
- 設計師高媛:沒有完美的設計,都有不同的遺憾
- 優秀指導老師專訪 | 從選手到導師 周夢琪的“中裝杯”之路
- 中裝新網專訪 | 蔣燕微:用熱愛,譜寫設計的每個篇章
- 中外建姜靖波:深化設計未來也許更多是經驗和軟件的結合
- 鴻樣設計鄭惠心:創造多方共贏的互動空間
- 南通裝飾設計院秦嶺:成功的設計創意是實現得了的!
- 蔣繆奕:豪宅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
-
什么是設計師的成本與價值
近日,《你個設計師有什么成本?》一文刷爆朋友圈,文中講了一個故事,表達了大眾對成本的理解,也提出了一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