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40年城與景,“千園”之城向“一園”愿景再出發
來源:中裝新網 時間:2020-12-24 11:26:04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12月12~13日,2020年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景觀學與美麗中國建設專業委員會年會在深圳萬科前海企業公館和萬科設計公社成功舉辦。
年會主題為“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與國土空間規劃”,探討了生態文明建設、人居環境營造、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規劃與設計、水利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碧道建設、流域治理與生態修復等景觀設計領域最新的科研與實踐動態及創新趨勢。演講嘉賓聚焦于深圳及其他城市的實踐與研究展開分享,為眾多景觀設計從業者及研究人員提供了寶貴的分享、交流與學習的平臺。
12月13日,年會在深圳萬科設計公社繼續開啟實踐內容的分享與討論。從深圳40年來“城”與“景”關系的回顧、街道復興、海綿城市建設,到對城鎮化的思考、美麗鄉村建設、親自然設計及兒童空間營造等,精彩紛呈。
金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景觀設計師舒翔、雅居樂地產集團景觀研發負責人王嘉源擔任主持人。
金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景觀設計師舒翔先生
雅居樂地產集團景觀研發負責人王嘉源先生
主 題 報 告
設身處地
——讓城市公共空間有機生長
祝捷
深圳市歐博工程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董事、總景觀師
深圳的“千園之城”目標已于今年年初基本實現。景觀設計師應當秉承什么樣的工作思維方式來應對城市和自然的關系問題?針對這一問題,祝捷先生提出了景觀設計師的4種角色設想:醫生,對健康負責;翻譯,對內容負責;農民,對土地負責;父母,對成長負責。深圳人才公園和深超總深灣街心公園兩個不同尺度的項目就是對以上角色的最佳詮釋。
深圳人才公園位于一處填海場地中,設計的對象是體驗、是關系,核心在于場所的特質與內在,需要創造和保護獨特而難忘的場所感、情感的地標。對于場所的特質和情緒,使用者的重新定義很重要,不同的時間可以發生不同的事情。公園最獨特而難忘的現場感,是人和水/海的關系。
人才公園濱水空間 ? 深圳市歐博工程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場地中的不同使用行為 ? 深圳市歐博工程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另一個項目——深超總深灣街心公園尺度不大,創意的策略幫助場地實現了多樣化的功能,包括滿足街區需求、作為社區公園的組成部分、雨水花園、設計中心等。這里已然成為了兒童的游樂勝地。
應對不確定性挑戰的
綠色基礎設施設計范式思考
欒博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綠色基礎設施研究所、一方國際環境景觀咨詢博士、高級工程師
在應對城市發展的內生不確定性(經濟發展、人口集聚和城市蔓延)和外界不確定性(突發性災害及趨勢性壓力)時,傳統的工程學范式往往會失效。增強城市韌性已經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共識。韌性的重要內涵包括吸收、適應;恢復、回復;演進、學習,城市的綠色基礎設施是實現韌性的重要途徑。
8項韌性設計原則 ?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綠色基礎設施研究所、一方國際環境景觀咨詢
基于自然的解決途徑并非消極地留給自然,也非精準地控制自然,而是通過人為的方式更積極地引導自然。瑞士日內瓦艾爾河案例給予我們的啟示是,只有轉變設計范式,才能積極應對不確定性。欒博先生總結了驅動韌性的8項設計原則,并分享了浙江利歐產業園、陜西渭河濕地和大灣區基于自然的韌性系統等實現源頭、末端和區域韌性的案例示范。
浙江利歐產業園案例 ?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綠色基礎設施研究所、一方國際環境景觀咨詢
伴隨·成長:深圳千園之城營建之路
于光宇
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城市景觀規劃設計所所長
于光宇先生以深圳“城”與“景”40年伴隨成長為切入點,分享了對城市景觀(園林綠化)建設與城市發展關系的思考。40年來,深圳在經歷快速城市化同時,難能可貴地實現了綠色與生態的增益。當前的深圳已是綠水青山、山海環繞的千園之城,但也是一座高度建成、高密人口和高強建設的“三高”城市,創造可持續的宜居環境仍需持續地調試與進化。
深圳的“城”與“景” ? 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深圳開創了無數個園林綠化的創新實踐,如率先提出建立三級公園體系(郊野公園-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再如率先劃定生態控制線錨固城市生態格局。同時適應存量和轉型發展,大力推進綠道網建設,營造疏林草地的城景風貌,大力發展公園文化,彰顯城市的人文與品牌。未來深圳的發展目標是從“千園”回歸“一園”,追求更高品質城市環境以及更精細化的城市治理,城市將更自然健康、更公平共享、更具魅力獨特和更人文關懷。
千園之城的未來愿景 ? 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最后他表示目前城市景觀普遍缺乏基礎的底層邏輯,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并分享了深規院景觀團隊城景結合的設計方法論,即以“人”為核心,站在城市的高度,思考人、城市、景觀的關系。
親自然設計
——從關注雨水到關注人與自然
鄒裕波
阿普貝思(北京)建筑景觀設計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首席設計師
當前的購房主體逐步過渡至90后和00后,他們更加關注生態、社會和地球環境。小區的景觀需要像毛坯房一樣,讓大家一起去建造。在疫情的影響之下,人們也更加珍視健康、希望重拾家庭親情、獲得更有凝聚力的社區生活。
作為助益健康的一種途徑,親自然設計可以催化景觀設計在改善城市環境中的公眾健康方面發揮核心作用。原生化的親自然是單一、生物化和遵循自然法則的;而精致化的親自然是考究、集成、復合和縝密的。住宅花園、街道景觀、社區公園、濱水公園、城市廣場等都是我們身邊的自然。阿普貝思的探索實踐由雨水花園延伸至雨水街坊,從高端住宅到科技產業園、遺址公園,再到老舊小區改造,無不體現了對于場地的思考、使用者需求的關注,以及跨專業協作的重視。
從雨水花園到雨水街坊實踐 ? 阿普貝思(北京)建筑景觀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天津雅居樂項目 ? 阿普貝思(北京)建筑景觀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
——在洱海湖濱緩沖帶生態修復項目的實踐
邢磊
北京正和恒基國際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院長
洱海湖濱緩沖帶生態修復項目以洱海保護為根本出發點,采用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構建了一個自然、生態和健康的湖濱緩沖帶生態系統,同時也喚醒了人們保護自然的意識。
試點1km區域是對整個環洱海湖濱帶區域自然地理狀況、社會經濟發展特征、岸線利用情況、上游污染深刻認知的前提下,在1km示范段內落位藍線、綠線和紅線的“三線”保護要求。同時確定空間與時間維度上的參照生態系統,并結合示范段內的土地利用現狀、動植物群落、上游污染源分析等工作提出相應的目標與策略,包括重塑自然空間、構建健康湖泊生態體系、形成可持續的自管理體系、增設低干擾服務系統和保護洱海自然神圣遺產。項目結合了一系列工藝流程與模型模擬,最終實現了“人退湖進”的人湖共生模式,并促生了“分析-工藝-模擬-設計-建設-運營-評估-反饋”的閉環,為后續129km洱海湖濱緩沖帶生態修復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持。
識別生態問題的流程 ? 北京正和恒基國際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村落更新后的自然湖濱帶 ? 北京正和恒基國際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創意生態——城市河流的多重價值
黃艷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黃艷副教授從藝術文化的角度分享了對于景觀中生態問題的思考。生態問題涵蓋了科學問題、技術問題、文化問題、社會問題、哲學問題和美學問題,而唯有符合生態規則的,才會是美的。
武漢漢口江灘公園案例——“漂浮的海綿”即是海綿城市基本技術和原理通過景觀創新形式體現的代表。方案以武漢當地的特色植物浮萍為靈感,營造漂浮景觀,構建放生的護岸結構,在洪水泛濫的時候能夠支撐地面,使其漂浮起來。另一個案例武漢江岸區流水公園讓雨水成為了景觀的一部分,可供戲水、涉水、納涼和觀賞。最后一個案例沙漠水鄉利用坎兒井的水管里機制,通過帶狀景觀提升生態品質,并以明渠作為空調系統來降溫。
浮動的海綿 ? 黃艷
坎兒井模式的應用 ? 黃艷
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
利用自然應對可持續發展挑戰的綜合途徑
林廣思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風景園林系教授
林廣思教授分享了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近年來的發展歷程及相關實踐。由于氣候變化加劇、人口增長加速,許多國家開始反思傳統的生態管理方法。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和歐盟分別就NbS提出了不同的定義,NbS亦可依據提供的服務數量及利益相關群體、滿足特定需求的能力及所涉及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工程化程度等劃分為不同的類型。
NbS的類型 ? 林廣思
NbS不是回歸自然的過程,而強調自然與技術的結合,在灰色和綠色基礎設施間尋找的理想平衡狀態,構建環境友好型的人工系統。荷蘭的“補沙引擎”項目、都江堰灌區域的渠首工程,以及荷蘭奈梅亨瓦爾河等項目都是NbS的代表。應當在景觀尺度來應用NbS,從局地到區域來統籌規劃。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亟需建立起NbS中國案例庫。
福建省城鎮化進程特征及其生態效應
羅濤
福州大學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副院長、教授
羅濤教授通過十余年來對福建的認知,分享了福建省城鎮的過去與現在、城鎮化進程的特征及生態效應。有別于其他省市,福建省的自然地理環境決定了它相對獨立的地理空間單元。長久以來,這里形成了大雜居、小聚居的空間格局;豐富的人口來源造就了各異的建筑風貌。宏觀尺度上的地理空間阻隔,使得福建省歷來與相鄰地區的交往僅通過為數不多的幾個主要通道進行。外來文化入閩之后則多沿河流水路展開,并形成目前涇渭分明的文化分區格局。
福建省省域層面的景觀破碎化 ? 羅濤等(2016)
福建省綜合水平位于全國第二梯隊之首,但在新型城鎮化的某些方面表現不佳。其中,公共服務水平尤為不足。福建省內呈現多中心格局,有著山與海的差異(廈門vs山區明清時期的風貌)、城與鄉的差異(解決鄉村問題之后才能解決城市問題)。如今,這里被定位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第二產業的占比隨之提升。
就福建省城鎮化進程的生態特征而言,我們的研究利用景觀破碎度指標來評價城鎮化過程對城市的影響,結果表明福建省的破碎化程度在全國處在中游水平;由于城鎮化擴張的效應輻射到區域層面,城市層面的生態安全網絡呈現弱化趨勢。研究還發現,城鎮化進程及不同的人口學特征會導致居民景觀偏好的差異。
居民層面的景觀偏好現代化 ? 羅濤等(2020)
美麗鄉村建什么?
一個基層鄉鎮干部的幾點思考
戴芹芹
寧波市鄞州區東吳鎮人民政府新村辦常務副主任
畢業于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的戴芹芹主任將對于景觀與社會的思考融入了基層的工作之中,通過簡單卻不乏深情的演講,她分享了在村莊改造的過程中,與人發生的故事。
天童老街位于浙江省級風景名勝區內,這項立面整治提升項目試圖摒棄一般新農村建設所慣用的手法,但卻在實施的過程中處處碰壁。美麗鄉村建的到底是什么?設計師所設想的鄉村并不等同于村民想要的鄉村。在碰壁的過程中,設計師也在反思:村民低維護、低成本的需求可以視而不見嗎?所謂的鄉土材料還鄉土嗎?是否要拘泥于風貌來建設現代鄉村?戴芹芹主任總結出了天童老街所能帶給其他鄉村振興項目的啟示:并非所有村莊都具備發展旅游的潛能;而在風貌整治的基礎之上,對于老百姓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才是重中之重。
美麗鄉村建設的啟示 ? 戴芹芹
從“道路”到“街道”——腳底下的文藝復興
陳嵐
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景觀設計院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
街道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公共空間,當前人們的出行目的呈現多元化趨勢,通行需求降低,休閑購物和娛樂需求激增。近年來,紐約時代廣場與百老匯大街、倫敦中央活力區、東京銀座等成功案例表明,實現從中央商務區(CBD)向中央活力區(CAZ)的轉變,有助于重塑城市中心區綜合環境,激發街道活力、彰顯城市魅力。我們的“大街區、寬馬路”道路規劃體系延續了30多年,空間割裂、缺乏活力,需要以米為單位進行精密設計。
街道空間存在的問題 ? 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的“1+8+4”實踐可以為街道的復興帶來啟發。“一個統籌”的全過程管理機制旨在建立多方合作的統一調度機制;“8個思路”包括理念、目標、設計邊界、技術路線、分析方式、設計深度、設計團隊和工作機制的轉變;“四維一體的實施路徑”即重構道路交通空間、構建人本城市設計體系、構營造街道活動場所和地區智慧建設。
重構道路交通空間的舉措 ? 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以深圳市福田區為例,作為全市金融貿易、行政文化和交通樞紐中心,這里已經基本形成了“軌道+慢行”為主導的綠色交通出行模式。相關道路空間的改造舉措包括平面拓展、豎向優化、速度管控;根據需求差異化營造特色場所、整合碎片空間和引入浸入式活動、精細化品質提升、布置家族式城市家具、廢棄物可持續利用;全息感知、在線推演、精準調控、全程服務。未來的街道是以人為尺度的街道,期待翻開街道這本書,讀到的是人與城市的公園化生活。
打造智慧出行的舉措 ? 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社區景觀的設計與實踐
夏萍
廣州市泛澳景觀設計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設計總監
社區景觀的設計與實踐涉及高容高密的老城區改造、消防全硬化的設計與實踐,以及構建低成本好效果的公園式住宅景觀,需要從產品、用戶、設計和時間維度來開展。以綠地·越秀海玥項目為例,要想將這處高密度的老城場地改造為會呼吸的花園房子,就需要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社區服務,結合個性化配置、智慧通行,與當地文化共融。萬科·中山古鎮針對不同人群的需求,結合功能性和成本要求,對登高面進行了必要硬化,同時把自然留住。養老型社區融創·美倫熙語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依據現代人居的需求,通過軟景,增強人們對植物與環境的感情,構建綠色與活力生活。這些案例都體現了泛澳景觀所秉持的“園林以想象力再現自然的理念”。
萬科·中山古鎮 ? 廣州市泛澳景觀設計有限公司
在自然中游戲
張旻
北京崇盛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兼設計總監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在游戲中每個兒童都是主動而積極的。孩子們在游戲中運動、在游戲中認知、在游戲中成長。長久以來,滑梯、蹺蹺板和秋千始終是兒童流連游樂場的經典元素,將這些元素與自然相結合,就可以為孩子們提供最佳的游樂場地,感受自然,感受真我。
北京崇盛的戰略合作伙伴芬蘭樂普森(LAPPSET)提倡使用最自然的材料和最自然的設計,鼓勵孩子們在自然純粹的游樂空間中學習、探索、研究、挑戰。同時,北京崇盛在20余年游樂空間的設計實施過程中,也一直在進行開發清潔、有趣的科技(如自發電游戲產品)、地標型產品等不同的探索和嘗試,并且所有的產品均依據歐盟EN1176標準嚴格執行,力爭實現安全性、功能性和美觀性共存。以此來實現讓兒童在游戲中快樂成長。
兒童游樂場地 ? 北京崇盛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芬蘭樂普森(LAPPSET)公司
結 語
深圳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這里見證了城市的迅速發展,也正在經歷由“千園”向“一園”發展的生態保護之路。海綿建設、街道更新、社區營造等實踐在這里生根發芽并系統、持續地執行著。
來自全國各地的其他前沿實踐與研究——新農村建設、湖濱生態修復、創意生態、城鎮化特征研究、社區景觀提升、兒童空間營建等亦頗具啟發意義。
景觀設計師已經肩負起更多的社會職責,在創建更多高品質設計作品的同時,不斷改善人與自然、與社會的關系。
向所有奮斗在一線的景觀設計研究與從業人員致敬!
致 謝
年會由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景觀學與美麗中國建設專業委員會主辦,深圳奧雅設計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山水比德設計股份有限公司、GVL怡境國際集團、深圳翰博設計股份有限公司、嶺南設計集團有限公司、華設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畢路德建筑顧問有限公司、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福州大學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協辦,廣州市泛澳景觀設計有限公司、廣州普邦園林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崇盛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深圳市歐博工程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深圳市麥墾景觀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北京正和恒基國際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阿普貝思(北京)建筑景觀設計咨詢有限公司、成都賽肯思創享生活景觀設計股份有限公司、BOX盒子實踐景觀設計事務所、《景觀設計學》編輯部承辦,深圳萬科云城設計公社、深圳市未名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廣東宏威陶瓷實業有限公司、大道恒美品牌管理戰略合作。
感謝CLA專委會及各協辦方、承辦方和戰略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
感謝各位專家學者、優秀設計師的精彩演講與分享!
感謝深圳市前海管理局的大力支持!
感謝每個景觀人給予此次活動的關注與支持!
精 彩 瞬 間
本文圖片版權均為《景觀設計學》期刊編輯部
編輯、制作 | 王穎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成立于1984年,隸屬中國科協,掛靠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三十年來聚焦中國城鎮化發展,定位國家城市科學高端科技智庫建設,搭建了廣泛、誠信、有效的全球性創業和科研協作網絡,組建了富有進取精神和實踐經驗的領導團隊,形成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產業培育、示范推廣、城市運營為一體的開放性組織框架。學會于2016 年5 月18 日換屆,現任理事長為仇保興博士(國務院參事、原住建部副部長),學會將按照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加強學會核心競爭力培育,并為有志于讓城市更綠色、更宜居,研發新技術、新系統的人士提供最優工作平臺。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
景觀學與美麗中國建設專業委員會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景觀學與美麗中國建設專業委員會簡稱CLA,成立于2016 年底,是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下屬分支機構。由多位來自生態、地理、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建筑、城市規劃、環境工程、土木工程、景觀設計及新農村建設等領域的專家學者聯合創辦。針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CLA提倡以景觀學為應對途徑,使之成為集認知與分析、規劃與設計、營建與管理的科學和藝術結合學科。
相關文章
- 中孚泰丨長春市規劃展覽館及博物館項目規劃展覽館布展
- HAS design and research建筑事務所作品|Simple Art美術館
- 簡美之境 山語銀城150平方米住宅設計
- HAS design and research建筑事務所作品|泰國鋁石窟文創場
- 殿堂級之作天橋藝術中心如何打磨?
-
王耀:滿足客戶的客戶需求 才是好作品
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建筑裝飾設計企業應該如何應對?作為設計院的領導,如何引導職場新人快速適應崗位
- 張展翼:平衡設計中的邏輯和非邏輯
- 劉亞濱:青春一路狂飆
- 設計師高媛:沒有完美的設計,都有不同的遺憾
- 優秀指導老師專訪 | 從選手到導師 周夢琪的“中裝杯”之路
- 中裝新網專訪 | 蔣燕微:用熱愛,譜寫設計的每個篇章
- 中外建姜靖波:深化設計未來也許更多是經驗和軟件的結合
- 鴻樣設計鄭惠心:創造多方共贏的互動空間
- 南通裝飾設計院秦嶺:成功的設計創意是實現得了的!
- 蔣繆奕:豪宅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
-
什么是設計師的成本與價值
近日,《你個設計師有什么成本?》一文刷爆朋友圈,文中講了一個故事,表達了大眾對成本的理解,也提出了一個有
LINKS
中國室內設計與裝飾網 | designboom設計邦 | 新華網 | 中國建筑新聞網 | 搜房家居網 | 北京市建筑裝飾協會 | 中裝設計培訓 | 鳳凰家居 | 中國建筑與室內設計師網 | 中國網建設頻道 | 筑龍建筑設計網 | 視覺同盟 | 湖南室內設計師協會 | 城視窗 | 中裝協設計網 | 非常設計師網 | 新家優裝 | 行走吧,媒體團! | 新疆室內設計聯盟 | YANG設計集團 | 中式設計 | 大宅國際別墅裝修設計 | 四合茗苑中式裝修 | 設計王DesignWant?&?住宅美學Living&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