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所與體驗 ——倫敦Soho街區市集改造方案
來源:中裝新網 作者:易沙 時間:2017-12-15 10:10:27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我是這么愛著Stockpot。
我喜歡它簡單的店面,
我喜歡那種食客們緊挨著坐著,膝蓋碰膝蓋,
然后還有新的食客要擠進來找到僅有的空座坐下的氛圍。
我喜歡這里手寫的菜單,盡管每天都基本一樣。
我喜歡這里的食物,這里的價格,
也喜歡一邊吃著食物,一邊聽著鄰座,
可能是附近一家電影制作公司的前臺,
在談論著那些朋友間的八卦…”
開始這個倫敦soho區Berwick Street 街改造的項目之前,我看到了很多這樣的告別,對于那些位于soho,曾經承載了很多記憶的小店的想念。人們想念soho那種融合了時尚與臟亂、眩目與卑暗的多元文化形態,想念在那樣的一個場所中那種沒有約束與分別的生活狀態。但是,當我第一次面對Berwick Street 的現狀時,我意識到,隨著時代的進程,城市的改造,許多的場景不可避免地消失了,而與之相聯系的情感與想念也只好成為記憶。
正如導演李安借“少年派的漂流”說出,人生就是一個放下的過程,最大的傷害就是沒有一個時刻好好地道別… …All of life is an act of letting go but what hurts the most is not taking a moment to say good bye .-----“life of Pi” Li An
作為一個設計師,可能我們沒辦法改變歷史的進程,但幸運地是,我們可以有機會借助作品,凝固這個告別的時刻。Soho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各種種族、文化、性別和年齡在這里共存,這種共存帶給了這個街區獨特的多元文化:這里是英國流行音樂的中心,又同時是邊緣文化的聚集地,以Madame Jojo為代表的夜店將同性戀文化、喜劇表演、主流音樂以及俱樂部文化結合在一起;這里是英國最主要的獨立電影、電視和后期制作的工業產業聚集地,同時又是時尚時裝產業主要布料的供貨商聚集地;這里有最高檔的成衣定制工坊,又同時有遍布經濟的街頭食坊。而所有這里的人們,不管是soho的常住人員還是外來的游客,都將在Berwick Street Market 這個有著250年歷史的街道市集聚集,交流寒暄。
這是一幅多么鮮活的市井景象。然而,在近期的倫敦城市化改造進程中,soho因為及其優越的城市位置,大批的開發商和資金涌入,高檔化、單一化的進程愈加明顯,Soho這種多元化正在消失。這樣的一個背景構成了這個Berwick Street Market 改造的語境,我們應該以一個什么樣的方式來向這個正在消失的soho告別呢?或者,更準確地講,這個設計應該怎樣在向前發展的同時,向這個場所,soho,它所蘊含的精神?
從時間的維度上來看,我們不應該拒絕變化。新的時代總會有對應于所處的這個時代所特有的表達方式。但正如Carlo Scarpa對于歷史的看法:歷史不是終點,而是未來向后發展的起點。Soho可以向前發展,外在的形式可以改變,但這里孕育了400多年的靈魂應該還在,那種“多元的共存”應該還在。這是我所理解的soho,也是這Berwick. Street.Market改造的基石,場所精神。
Berwick Street 實際上是一個很好的范本,一個soho多元共存的縮影:從最東頭Waker’s Court Street 開始,性文化小店、夜店、書店、布料店、咖啡店、餐廳、高級成衣店、音樂唱片店一直到電影后期制作公司,這么多業態共存著,圍合了中間這個街區市場,BerwickStreet Market 盡管隨著soho的改造,租金飛漲,這些小店在逐漸消失,這個市場也在逐漸衰落,但構筑或者是維系住這個場景,這個最能反映出soho日常的場景,應該就是這個改造項目的目的。而我認為,這種“多元的共存”就是核心:只要這種多元的形態在,這個市場就會在。
如果把一個場景看做是一個舞臺的布景,那么其最終體現的是在這個布景中表演的人,但人又確實是借助這個布景來傳遞出情感。在構想這個改造的市場(Berwick Street Market)的時候,人是怎么在這個市場中活動,在活動中有什么樣的體驗?這是我考慮的最關鍵因素。怎么樣讓人在這樣的一個場景中感受到soho的存在:“多元的共存”的存在?怎么用建筑語言來喚起,或者是激發起人的這種體驗?這是我所選擇切入的角度。
最終,我選擇植入一個在形態上類似漂浮的“橋”來將整個空間激活,讓人們對于這個市集的空間體驗從僅僅路面的二維進入到空間的三維,通過強化人們在這個空間“逛”的行為模式,進而增強人們“相遇”的可能性;同時這個“橋”就像一條“線”,引導著人們穿行于不同的功能場景,穿行于室內和室外空間,在同一個時間維度上,體驗到多元的空間體驗,這些多元模式的體驗最終被匯集到這條“線”上三個放大的空間,模糊掉原有街區室內和室外的概念,將整個街區構筑成一個舞臺,一個能反映soho日常的生活舞臺,一個能體現“共存”的場所精神。
The Missing Link
以“消失的聯系the Missing Link” 為主題,意喻了項目所面臨的危機與挑戰:soho的多元文化正在消失;同時也帶出了項目的主題:重回這種聯系。設計最終總體上呈現出一個宏大的敘事性場景:未來,Berwick Street Market 因為這個“線”的介入都得到了激活,商販在售賣著傳統的水果,顧客可以同時和二樓的朋友打招呼、聊天;同時攤販的頭頂上一個時裝秀正在進行,模特走入街兩旁的傳統布料店的二層,再進入到室內的工作坊空間,最終可以走三樓出來;對面新建的城市酒店的屋頂被改造成一個露天的舞臺,現場音樂表演在進行,“橋”瞬間轉變成臨時的觀眾區;一個融合了藝術工作坊與臨時展覽的空間被安置在“線”所串起來的多功能的臨時“空間盒子”,功能的疊加模糊了各種多元被分隔的邊界;街邊的書店和市場的攤位因為一個“線上”的in-between的空間被聯系起來,行走在室內和室外的時空中的人們,仿佛從soho“干凈的白天”走入“邪惡的黑夜”。正如導演希區柯克在電影“驚魂記Psycho”中對人性的兩面的拷問,soho最讓人玩味的“共存”:時尚與猥瑣、眩目與卑暗、高檔與大眾、主流與邊緣,轉化為一種可以意會但很難言傳的感覺,讓人們在場景的轉換中去體驗。
當德國的哲學家本雅明提到空間時間的氛圍(aura)時,他論述了氛圍本身的豐富與復雜性:
“When someone walks down a street she produces the street and is,simultaneously, produced by the street…--Walter Benjamin
但通過這個項目,我對這段話更準確的理解是:場景的核心是情感,而情感因為場景而被體驗。
本文經作者授權
本如有轉載請聯系后臺
【作者介紹】
▲深圳市洪濤股份有限公司設計院院長:易沙
易沙 資深設計師,現任深圳市洪濤股份有限公司設計院院長,深耕在室內設計行業十余年,先后榮獲全國百名優秀室內建筑師、杰出中青年室內建筑師、IAID最具影響力中青年設計師、深圳市先進工作者等榮譽。后不斷學習深造,在2015年-2017年完成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室內設計MA INTERIOR 學位。其他重要作品還有:寧波東錢湖CORDIS(朗豪)度假酒店(在建)、深圳五洲賓館B樓改造工程、深圳麒麟苑酒店、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寧波大劇院。
驚! 喜! 在 !最 !后——
深圳市洪濤裝飾股份有限公司設計院院長 易沙
將出任 2018年上海交通大學設計管理國際總裁班 導師
課程方向:《室內設計與經典工程管理》
易沙導師作品案例賞析:“停留的藝術” | 寧波文化廣場朗豪酒店
易沙導師大師論壇主題演講:人生其實就是一個“未完成”的過程
課程咨詢:
馬老師:18811085233
高老師:15611055456
或加好友咨詢藝高小秘書:
相關文章
- 中孚泰丨長春市規劃展覽館及博物館項目規劃展覽館布展
- HAS design and research建筑事務所作品|Simple Art美術館
- 簡美之境 山語銀城150平方米住宅設計
- HAS design and research建筑事務所作品|泰國鋁石窟文創場
- 殿堂級之作天橋藝術中心如何打磨?
-
王耀:滿足客戶的客戶需求 才是好作品
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建筑裝飾設計企業應該如何應對?作為設計院的領導,如何引導職場新人快速適應崗位
- 張展翼:平衡設計中的邏輯和非邏輯
- 劉亞濱:青春一路狂飆
- 設計師高媛:沒有完美的設計,都有不同的遺憾
- 優秀指導老師專訪 | 從選手到導師 周夢琪的“中裝杯”之路
- 中裝新網專訪 | 蔣燕微:用熱愛,譜寫設計的每個篇章
- 中外建姜靖波:深化設計未來也許更多是經驗和軟件的結合
- 鴻樣設計鄭惠心:創造多方共贏的互動空間
- 南通裝飾設計院秦嶺:成功的設計創意是實現得了的!
- 蔣繆奕:豪宅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
-
什么是設計師的成本與價值
近日,《你個設計師有什么成本?》一文刷爆朋友圈,文中講了一個故事,表達了大眾對成本的理解,也提出了一個有
LINKS
中國室內設計與裝飾網 | designboom設計邦 | 新華網 | 中國建筑新聞網 | 搜房家居網 | 北京市建筑裝飾協會 | 中裝設計培訓 | 鳳凰家居 | 中國建筑與室內設計師網 | 中國網建設頻道 | 筑龍建筑設計網 | 視覺同盟 | 湖南室內設計師協會 | 城視窗 | 中裝協設計網 | 非常設計師網 | 新家優裝 | 行走吧,媒體團! | 新疆室內設計聯盟 | YANG設計集團 | 中式設計 | 大宅國際別墅裝修設計 | 四合茗苑中式裝修 | 設計王DesignWant?&?住宅美學Living&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