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自然光環境的設計在醫療建筑中的重要性
來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作者:劉珊珊 時間:2015-11-03 15:02:00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2、天井與內院
主要運用于高層醫院建筑中,天然光在天井中來回反射形成擴散光場,并通過調節天井表面的吸光系數和建筑構造尺寸,控制其采光系數,最終得到滿意的采光環境。
相對天井而言,內院空間更大,除了解決采光問題,還可以布置景觀空間作為等候區的延伸和患者活動的場所。當醫院用房緊張時,還可以用來擴建病房。因此,內院在醫療建筑中的使用率相當高。英國劍橋大學馬丁研究中心的大量建筑實例研究表明:隨著內院高度的增加,到達相鄰空間直射光線的進深迅速減少。因此,為保證內院的相鄰空間能獲得足夠的天然
采光,內院高寬比例的最大值是 3∶1,在這個范圍之內,內院的相鄰空間就能得到足夠的照度。
二、窗的運用
側窗采光是用建筑物周邊的窗戶讓光線透入的采光方式。側窗的有效采光范圍為窗高的3~5倍。影響房間橫向采光均勻性的主要因素是窗間墻。窗間墻越寬,橫向均勻性越差。在側窗采光的方式下,能引入日光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建筑物的朝向。將建筑物較長的一面向著南面和北面可加大日光的利用。而減低東朝向和西朝向的窗戶面積,可防止大量陽光直接進入建筑物,減少眩光的產生。
醫療建筑側窗的形式通常做成長方形,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側窗己經不僅是以往單調的窗扇形式,還包括幕墻、落地窗、轉角窗以及高側窗等等這一系列從建筑周邊采光的窗扇形式。側窗作為建筑的主要自然采光方式,運用于醫療建筑的不同功能部分,強調不同的使用要點。
1、門診
門診部分的房間多用于診療,因此其側窗的重點是滿足醫療診室的工作照度,便于醫生清晰明確的判斷患者的病情。
2、走廊
早期建成的醫療建筑走廊多為內廊式,只有兩頭開窗,與其說是采光,不如說是滿足通風需要。隨著醫院建筑的人性化設計展開,走廊空間和功能的拓寬,走廊的自然采光也逐步開始使用,走廊上的側窗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兼顧滿足采光和觀景兩重要求。
3、病房
側窗。病房的側窗起到的作用不僅是采光,同時也是患者了解外界環境的窗口,患者通過窗戶感知并且和外界交流。為了達到良好的采光和視覺效果,側窗采光口的位置、尺寸及材質尤為重要。試驗表明,隨著窗戶設置高度的提高,進入室內進深處的照度也會增加,有利于改善整個房間照度分布的均勻性。但是如果窗戶的位置太高,患者則無法與外界進行交流。新的技術下,有一些病房直接采用幕墻、轉角窗和落地窗,配合一定的遮陽設計,以獲得更好的視野和光環境效果。
為了使病房的天然采光達到最大效果,同時又要減少眩光的產生,一種比較好的做法是將觀景部分和采光部分的玻璃分隔開。要達到這個目的,用作采光的玻璃應盡量靠近天花板,使日光能從天花板反射到房間內部。也可以采用輕型折光板,把窗戶分為上下兩部分的同時還能加強室內的光線。
天窗和高側窗。隨著窗戶設置高度的提高,進入室內進深處的照度也會增加,因此天窗和高側窗的照度均勻性較好,但是不存在和外界交流的可能性,較少運用于病房,在醫院門廳、走廊以及病房區域的活動室等公共空間環境中使用較多,尤其是在中低層醫院建筑的頂層空間。天窗采光系統的形式包括 :矩形天窗、橫向天窗和鋸齒型天窗。鋸齒形相當于提高位置的高側窗,光特性與高側窗相似,采光系數最高值一般在 5%~7% 以內。天窗和高側窗在滿足采光要求的同時,結合光影效果,為使用者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和環境效果,尤其是天窗,會使人感到與天空、太陽的直接聯系,使患者產生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上一篇:論眼科手術室的環境管理
下一篇:九要素做好眼科手術室的環境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