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設計知識:門診樓主樓與裙房應有的基礎沉降控制
來源:建筑工程教育網 時間:2015-07-10 08:49:06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門診樓主樓與裙房基礎沉降控制有哪些?
綜合醫院一般分門診樓和住院樓,住院樓多為高層建筑,而門診樓多為4~6層的建筑。建筑功能上的要求,住院樓和門診樓相連。由于高層和多層的荷載差異較大,所以基礎易產生顯著的沉降差,有可能產生結構難以承受的內力和變形。為了避免由此造成的結構上的過大的裂縫,可以在高層和多層之間設置沉降縫,將其分開成兩個獨立的單元。
設置沉降縫后,雖然解決了建筑物的沉降差異而產生過大裂縫的問題,但是由于上部結構必須在沉降縫兩側均設置獨立的抗側力構件,形成雙梁、雙柱、雙墻,給建筑在使用和功能上帶來不便。結構上也存在基礎埋深、整體穩定等問題。因此是否設縫,需要根據具體情況,綜合考慮。
如果不設沉降縫,高層和多層間的沉降協調就至關重要。以天津五中心醫院為例,天津為沿海沖擊平原,地質條件較差。一般高層及多層建筑以樁基礎為主。根據《建筑樁基技術規范》第3.1.18條,“以減小差異沉降和承臺內力為目標的變剛度調平設計,宜結合具體條件按下列規定實施:
對于主裙樓連體建筑,當高層主體采用樁基時,裙房(含純地下室)的地基或樁基剛度宜相對弱化,可采用天然地基、復合地基、疏樁或短樁基礎。…“這樣,住院樓部分,根據柱距、荷載情況,可以選擇直徑較粗、持力層較深,即樁長較長的高承載力樁,如承載力不夠,還可采用擠擴灌注樁、灌注樁后壓漿技術等。多層部分可以選擇相對較細的樁,持力層相對淺些。另外,可以用水浮力調節兩邊的壓力差。天津地區地下水位較高,通常靜止水位在1m左右。如果門診、住院樓都有地下室,水浮力對基礎的影響很大。要想增加多層部分壓力,減少高層部分壓力,可以在計算樁數時,多層部分考慮水浮力的有利影響,使樁的承載力盡量用足,而高層部分不考慮或少考慮水浮力,從而減小兩邊樁的沉降差異。在其他地區,根據當地的地質條件,可以主樓采用樁基礎,裙樓采用筏基;或主樓采用筏基,裙樓采用獨立基礎。
高層與裙樓之間不設永久性沉降縫,在設計中,還需采取以下措施減少主裙樓間沉降差:1.施工時先施工主樓,后施工裙樓;2.主樓與裙樓間設置沉降后澆帶,后澆帶內混凝土待主樓沉降穩定后方可澆筑;3.加大主樓與裙樓間連接基礎梁剛度及配筋。
上一篇:建筑設計知識:需注意的醫院總體規劃的設計步驟
下一篇:建筑設計知識:智能化醫院建筑應該存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