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全新的綠色醫院環境 將成為現代醫院環境設計的新趨勢
來源:中國醫療建筑與裝備網 時間:2015-04-07 15:56:33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醫院是為患者存在的,患者作為其服務對象,除了要治愈肌體上的病患,心理、精神狀態的康復,也同等重要。因此,醫院在室內外環境設計上特殊需要,越來越受重視,醫院建筑與使用者全方位關系的特征,已拓展得越來越寬。環境作為現代醫院建筑的一項基本功能要素,已成為醫院建筑設計中的關鍵。
環境設計的生態化原則
在世界能源危機的大背景下,各國建筑師在綠色、生態節能型建筑的設計理論和工程實踐上,都有所涉及。當前,我國對公共建筑的節能,也提出了新要求。醫院建筑在公共建筑中,屬于面臨耗能壓力很大的類型,所以建設注重環境的生態醫院建筑,是一種趨勢。
但是,目前的一些醫院項目工程中,院方為追求豪華氣派,盲目擴大空間尺度,高度越來越高,體量也越來越大,正在拉開醫院建筑與生態、綠色的距離。這樣做,不僅使能耗增大,而且極不利于患者的康復。許多新建的大型醫院,為了改變醫院的環境,已將“生態綠肺”和生態中廳的設計理念,融入到了設計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醫院環境設計中注重生態化設計,與設計簡單的庭院綠化空間不同,這種生態化的環境設計,要體現醫院建筑和生態綠色相結合的特殊空間形態。
醫院環境設計的生態化原則,首先,應該注重創造自然、環保、節能的綠色醫院環境,追求優質的室內外環境品質,和自然生態綠化系統,并注重房間的自然采光通風,使患者盡可能地享受到綠色。其次,要強調綠色建筑設計準則,運用生態原理、理念和方法,來研究和發展醫院環境設計,努力形成健康的醫院環境。
整體結構上的環境設計
現代醫院建筑的整體空間布局,經歷了由傳統分散式到集中式、半集中式的一個發展歷程。
從分散式布局,到集中式布局
傳統醫院,多采用分散式布局,即建筑以多層為主,各功能部分之間有庭院或綠地分割。這樣的整體布局,病人完全可以自由享受到綠色的生態環境。
但近年來,城市用地日益緊張,分散式布局占地面積大,已不適應形勢的要求,因此集中式布局,在國內外醫院建設中占有了一席之地。這種設計布局將門診、醫技、病房,全部置于一棟建筑中,雖然很好地利用了土地,但建筑無限制地向高空發展,使病人在看病就診過程中,完全被封閉在人為的有限的建筑空間內。有的住院病人,被安排到十幾甚至二三十層的高層病房中,幾乎與地面完全隔離,更談不上與自然、綠色的交流了。
半集中式布局
值得慶幸的是,人們慢慢在使用過程中,意識到了集中式布局的弊端,并將完全集中式布局,演化為了半集中式,即將門診、醫技、住院分別集中,再通過走廊、交通樞紐等組合到一起。這種布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集中式布局在綠色生態環境設計上的缺陷。
半集中式布局,又可分為兩棟式和3棟式兩種布局形式。
兩棟式,是將醫技部向門診和住院樓轉移,形成門診、住院兩棟建筑。在多層部分前后排建筑之間,或多層與高層之間,都可以空出室外庭院,作為生態綠化部分。
3棟式,是根據基地的條件,由門診、醫技、住院部,以走廊連通成前、中、后“工”字形、“王”字形布置,或左、中、右“山”字形排開。
3棟式布局形式,比兩棟式在綠色環境空間的處理上,更顯靈活。另外,半集中式布局又恰當地緩和了用地緊張的問題,充分利用可有限的用地,是目前新建醫院采用最多的形式。
必須將環境綠化放到重要的地位
醫院在規劃設計時,整體布局結構上的生態設計方法,就是必須將環境綠化放到重要的地位,不能一味地追求容積率,房子挨著房子,在狹小的場地上建超密度的建筑,完全違背生態化原則。
只有在室外環境設計上,注重庭院化,反映人類向往自然的本性,才具有很好的醫療價值。例如,在門診部分設置庭院,使之成為內部候診空間的延續,緩解擁擠、嘈雜的狀況,改變封閉環境給人的內向、憂郁的感覺。在住院部設置庭院,能更有效地為患者提供休息、散步、放松的自然氣氛。一個整潔美麗、溫馨舒適的綠色就醫環境,不僅能使患者大大受益,而且可以展現醫院的特色風貌,形成現代化醫院必備的生態型綠色環境。
領域間的環境設計
目前醫院的發展趨勢,一是綜合醫院“大而全”,二是專科醫院“小而精”。現代綜合醫院,容納了越來越多的功能,包含診療空間和非診療空間等。這里暫且把這些功能空間稱為“領域”。這里的“領域”,可以是門診的一個科室(如內科),醫技科室(如影像中心),也可以是住院部的一個護理單元等。
領域間的生態環境設計,可以為水平和垂直兩方向。
水平方向
目前醫院常用的設計方法,是用“醫院街”或者中廳的形式,將上述的各個領域串連起來,所以領域間的生態環境設計,部分就是醫院街或中廳、過廳的設計。
其中,醫院主街雖然主要負擔交通功能,但作為串連各部分的樞紐,可以通過局部放大或劃分區域的方法,進行植物種植,使行走在醫院街中的病人,在室內也能感受到綠色帶來的活力。在中廳,則可以配合上下貫通的空間,種植高大喬木,并在中廳的首層,布置室內庭院,形成“生態中廳”的氛圍。
垂直方向
領域間在垂直方向的聯系,就是建筑外墻面了。
在外墻面進行垂直綠化,是把綠色植物等自然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有機地融入建筑物表皮的內部空間,如低層屋頂、雨棚頂、外廊頂、凹入墻面的陽臺花臺、雙層幕墻之間的綠化等。
這種垂直方向的立體綠化,大大增加了綠化總面積,可以作為建筑物的內部和外墻有效的遮陽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為醫院建筑提供了更健康、更宜人的建筑物外部和內部小生態環境。
領域內的環境設計
領域內的生態環境設計,應該更多地注重細節。內部空間環境中的一棵樹、一盆花,都代表有生命的、有活力的大自然。在醫院建筑的各個領域內,需要開放的環境、綠意盎然的效應,這種效應可以改善空氣、減少噪聲、消除眩光、界定和過渡環境。
生態環境設計在門診、醫技部分的重點,是病人候診區
病人在醫院中最花時間的,是等待。如果病人在一個黑暗的、不能自然采光通風的空間里候診,帶來的影響是不能忽視的。
無論是廊式、廳式或廳廊式候診形式,均應該盡量做到自然采光通風,并適當地在廊邊、廳中央,布置綠色植物及生態小景觀,因為這里是病人最近的能直接觸及到的空間氛圍。
候診區的生態環境設計,要從小處著眼,可以充分利用除去必要的交通以外的空間,使病人在漫長的等待中,能體驗到綠色、輕松、自然的氛圍,從而有益于病人的心理健康。
護理單元領域內的生態環境設計
住院病人在病房內呆的時間最長,他們遠離自然,面對病痛,心理健康很重要。在護理單元內,可以通過設置病人陽光活動室,內配綠色植物,給住院病人提供自然休閑的交流空間。
在病房區對醫生護士工作環境的關注,成為醫院設計中的重點
許多醫生、護士長期在無自然通風采光的環境中工作,特別是在采用復廊式設計的建筑中,更接受不到自然的氣息。這種情況下,他們在工作中的壓力很難緩解。
可以通過在南北兩側的房間中,將靠近護士站的部分打開,形成前后開敞的空間氛圍。
總之,營造一種生態、節能、建筑與自然環境相融合的全新綠色醫院環境,將成為現代醫院環境設計的新趨勢。
上一篇:以人為本:醫院建筑設計中的服務性細節
下一篇:醫院第一印象:醫院大廳應該怎樣裝修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