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發布《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十三五”規劃》,旨在建設節能低碳、綠色生態、集約高效的建筑用能體系,推動住房城鄉建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規劃提出,“十三五”時期,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建筑節能標準加快提升,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推廣比例大幅提高,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有序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規模逐步擴大,農村建筑節能實現新突破,使我國建筑總體能耗強度持續下降,建筑能源消費結構逐步改善,建筑領域綠色發展水平明顯提高。
具體目標是:到2020年,城鎮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部分地區及建筑門窗等關鍵部位建筑節能標準達到或接近國際現階段先進水平。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比重超過50%,綠色建材應用比重超過40%。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面積5億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節能改造1 億平方米,全國城鎮既有居住建筑中節能建筑所占比例超過60%。城鎮可再生能源替代民用建筑常規能源消耗比重超過6%。經濟發達地區及重點發展區域農村建筑節能取得突破,采用節能措施比例超過10%。
規劃提出五大重點任務,包括加快提高建筑節能標準及執行質量,全面推動綠色建筑發展量質齊升,穩步提升既有建筑節能水平,深入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積極推進農村建筑節能。其中提到實施建筑全產業鏈綠色供給行動。倡導綠色建筑精細化設計,提高綠色建筑設計水平,促進綠色建筑新技術、新產品應用。完善綠色建材評價體系建設,有步驟、有計劃推進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工作。建立綠色建材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動態發布綠色建材產品目錄,營造良好市場環境。開展綠色建材產業化示范,在政府投資建設的項目中優先使用綠色建材。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加快建設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培育設計、生產、施工一體化龍頭企業;完善裝配式建筑相關政策、標準及技術體系。積極發展鋼結構、現代木結構等建筑結構體系。積極引導綠色施工。推廣綠色物業管理模式。以建筑垃圾處理和再利用為重點,加強再生建材生產技術、工藝和裝備的研發及推廣應用,提高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比例。
規劃強調,引導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特許經營等方式投資、運營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項目。(來源:廚衛資訊)
2017年建材業將應該哪些大“變臉”?
裝配式建筑需求強勁
2017年,用于裝配式建筑的綠色建材、新型部品、復合型建材有望持續增長。一些地方紛紛對裝配式建筑給予短期的供給和長遠的需求安排。上海近日發布《上海市裝配式建筑2016-2020年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了未來五年上海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對策措施。
2016年,上海規定,外環線以內新建民用建筑應全部采用裝配式建筑,外環線以外超過50%,同時預制裝配率達到40%及以上的,每平方米補貼100元。重慶市城鄉建委負責人日前表示,明年將推出五大舉措,促進裝配式建筑發展。
目前,重慶市財政局出臺了裝配式建筑資金補助政策,確定了42個示范項目,其中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項目16個,鋼結構項目26個,預計消化鋼鐵產能30萬噸,同時重慶加快培育預制構件生產企業,形成了預制構件產能15萬立方米/年,并引入鋼管束、箱型鋼板剪力墻、大跨度空間桁架等先進鋼結構技術體系。
綠色設計發展加快
最近,由世界綠色設計組織主辦的“世界綠色設計論壇2016”預測,中國綠色設計前景廣闊。出席論壇的中國駐歐盟使團公使銜參贊張志勤表示,環境污染已成為全人類面臨的問題,綠色設計將是未來全球可持續發展永恒的主題。中歐在綠色設計領域開展了較為廣泛的合作。明年,雙方將在這一領域進行更多交流合作。
據了解,世界綠色設計組織2013年成立以來,非??春弥袊G色設計的發展空間,目前在中國成立了第一家綠色設計研究院和第一家綠色設計協會,成功打造推廣綠色技術、綠色材料、綠色裝備的平臺,并組建了綠色設計專業咨詢智庫,與中國科學院合作發布了全球第一本《中國綠色設計報告》。
為了用綠色設計引導裝配式建筑發展,近日上海市還舉辦了設計文件審查人員參加的第一批裝配式建筑培訓班,旨在提高上海市裝配式建筑設計施工圖審水平,通過綠色設計在源頭牽引綠色建筑有序健康發展。上海市建設工程設計文件審查管理事務中心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說,在綠色設計和圖審方面,我國有著很好的發展領域和空間,需要有效拓展。
集成房屋有望突破
在2016年住博會上,集成房屋掀起一股熱浪。11月12日召開的2016長沙住博會,集成房屋也成為主角。由于集成房屋可簡約、可復古,可居注可娛樂、可用于特殊用途,易于運輸安裝、拆遷,重復使用。科技的發明與進步,能夠建造出自由多變、科學智能、與自然和諧共存、將現代與傳統工藝結合的復合型建筑,因此市場需求較大。
目前,因為地理環境、風土人情的不同,我國已形成了閩派、川派、徽派、蘇派、京派、晉派等風格迥異的建筑群體,過去的傳統建造方式很大規模應用推廣,現在有了集成技術,從成本角度完全可以做到。江蘇泰潤集裝箱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惠明說,比如廢棄或不用的集裝箱,作為建筑元件的百變皇后,完全可以發揮自由想象,展現現代建筑與自然環境的完美結合。
目前傳統的集裝箱生產迫于全球經濟的不景氣,必須轉型另謀發展路徑。作為全球最優秀的船舶裝配企業之一,泰潤早已把集裝箱作為研究課題突破、布局并向集裝箱模塊建筑房屋成功轉型,其生產的集裝箱及裝配專用于豪華游輪與軍用設施等,防火、防潮、隔音、防震、保溫、舒適及環保系數極高,滿足各類搭建需求的同時,更能適用于對地形或者環境要求非常苛刻的情況。
需要指出的是,它借助高科技、太陽能、風能以及機械動力的融合,讓原本呆板冰冷的箱體模塊,打上中國文化的烙印,向全球輸送傳播瑰麗的中華建筑文化。
新型板材前景廣闊
2017年,將是新型板材的發展年。一方面,新型板材作為消費者日益需要的健康材料,廣泛用于家居家裝;另一方面,由于新型板材在工藝和特種技術方面,形成了輥壓成形技術、旋壓成形技術、板鍛成形技術、電磁成形技術、激光成形技術、多點成形技術、漸進成形技術、無鉚連接技術,以及不可小視的3D打印等,因此應用范圍擴大,同時新型板材正在由單一的木制品,向鋁、鎂、鈦合金及復合材料方向發展。
這一多樣性發展,催生了一批技術工藝更先進的新型板材企業,同時,淘汰一批缺乏創新能力、工藝水平低、靠低價競爭取勝的中小板材加工企業。如重慶計劃在明年投資1.5億元建年產500萬平方米輕質墻板生產線,可消耗當地的工業廢棄物和建筑垃圾300萬噸,節約土地200畝,節約標煤1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18.2萬噸,減少二氧化硫6000噸,氮化物5000噸。來源:玻璃工業網
業內人士認為,2017年,傳統的建材將進一步衰退,有些甚至要逐步退出市常如水泥產量在2015年就顯露下降之勢,“十三五”期間,隨著32.5復合水泥逐步停產,高標號水泥、純硅酸鹽水泥占比提高,水泥產量定會大幅下降,水泥產品結構會發生明顯變化,只是水泥熟料會保持相對穩定。
預計2020年,我國水泥熟料需求量將從2015年的13.3億噸,下降到12億噸,年均下降2%。尤其是隨著“三品”行動的逐步推進,增加適銷品種、提升產品品質、打造知名品牌,更好滿足差異化消費需要,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是明年建材和建筑部品業需求的主旋律。更多相關建材行業分析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建材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來源:中國報告大廳)
繆國元科技與革新是發展動力晨光涂料董事長
嚴港引領膜材行業新常態上海勁弩實業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