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建筑”已經慢慢進化,從最早的為人們提供遮風避雨的場所到追求更舒適更理想的空間,再到當下追求可持續發展和綠色低碳的空間。
我們的時代是用藝術給建筑加分的時代,差不多已經結束了,而下一個時代,是技術能力突破的時代,建筑學的未來是更綜合、更廣義的,將有嶄新的可能性。
——磯崎新(日本現代主義建筑設計師)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建筑開辟了一個充滿可能性的領域,激發創新解決方案,這種思維方式激勵建筑行業探索新的想法和技術,創造反映當前和適合未來需求的空間。
自2021年起,黨中央、國務院推出一系列“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指導意見,規范和促進綠色建筑發展,提高人居環境質量,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湖北聯投集團把握時代發展的機遇,積極轉型,以此項目為依托,致力于打造一個集綠色、智慧、科技、人文于一體的5A甲級寫字樓。
該項目從設計之初,立足以人為本的使用需求,通過提升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碳排放、提高空調系統效率等具體措施,實現“綠建三星”建設目標,成為武漢市首個達到新國標三星級綠色建筑預評價標準的項目,引領湖北省低碳、綠色建筑的發展方向。
金螳螂參與湖北聯投科技產業大廈的建筑幕墻設計、施工、室內裝飾設計、施工,以其創新的建筑幕墻和內部空間,彰顯可持續發展理念。
湖北聯投科技產業大廈,這是金螳螂幕墻打造的國內首個超高層單元式幕墻光伏建筑一體化立面項目。
在BIPV應用挑戰中,金螳螂大膽探索,極致創新,實現了建筑設計、幕墻設計、光伏系統設計、電氣設計的高度融合,彰顯了“光伏+”的應用前景和無限可能。
在設計方面,看似普通的折型幕墻蘊藏著精微智慧,透明部分玻璃幕墻保障自然采光,末端光伏玻璃兼顧垂直遮陽,夾角處設置隱藏式自然通風構造。
如此設計集合發電、采光、遮陽、隔熱、通風等多重功能,又極具立體感和現代感,為建筑插上了綠色與智慧的“羽翼”。
據估計,主要功能房間將100%實現平均自然通風換氣次數不小于2次/h,整座塔樓宛如一片“會呼吸的森林”。
在選材方面,弱光性強、穩定性高、適配度高的碲化鎘(CdTe)薄膜材料,為建筑提供了持久而穩定的能源支撐。
實驗表明,碲化鎘的光譜響應與太陽光譜非常匹配,僅2mm厚度的碲化鎘薄膜就足夠吸收AM1.5條件下99%的太陽光,即便在弱光環境下,碲化鎘組件也能保持較高的發電效率。
此外,碲化鎘薄膜光伏組件可以制成柔性材料,適用各種曲面和不規則形狀的建筑外立面設計,達成美學、性能、生態的有機結合。
屋面光伏發電板
在施工方面,圍護結構裝配化技術的運用,實現“工廠造構件、現場拼房子”確保建造了的精度、速度和可持續。預制化、模塊化、標準化的單元結構,不僅提高了組件的生產、安裝效率,也降低了后期的維護、更換成本。
幕墻“發電翅”系統
在智能化管理方面,通過電力轉換控制裝置,完成組串、匯流、逆變,實現光伏并網發電;通過能源管理系統,進行實時監控、優化分析和智能調節,真正實現了“零碳建筑”和“智慧建筑”融合發展。
據測算,該建筑總發電面積3719平方米,總裝機容量364千瓦,發電量可達30萬度/年,電費降低值可達21.5萬/年,碳排放強度降低值可達1500噸/年。
每一個數字,跳動的不僅是技術精度,更是人文溫度。
項目室內設計目標是創造一個可以激勵與賦能每位員工和團隊的空間,融入平衡功能、效率、生態、美觀等要素全新的概念,以推動更大的成功,同時彰顯聯投集團的價值觀與使命。
金螳螂設計團隊從建筑外觀中汲取元素,以更新、更高、更遠為理念,提煉出“雙翼振振”動態元素,設計融合了美學和文化,旨在打造一個既保留傳統、承接歷史,又能滋養創造力的環境。
選材以“素”為美。素,就是保持最樸實的本色,是不添加任何雜念的純真。自然素材源于天然,順應環境,歷經了時間的洗禮,愈加散發歷史、恒定、堅韌之美。
南入口進來后,眼前即是大照壁山,朱雀明堂。又猶如大幕徐徐拉開,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沿用雙翼振振,預示更高,更遠。第一進大堂之后,轉過來方進人北側交通門廳起承轉合,大屋堂堂。
在項目的施工過程中,金螳螂BIM先行理念得到了充分的貫徹,將BIM+數字建造體系融入項目的全生命周期中,充分發揮了BIM的協調性和信息高度集成性,有效解決了項目工序繁多、管理協調難度大等問題,極大地提升了項目管理的效率,真正實現項目綠色施工。
湖北聯投科技產業大廈的建成,將成為武漢華中金融城的一大新地標,它不僅提升了城市的天際線,更促進了產業的聚集,為區域總部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金螳螂運用更新的設計理念,更新、更環保的建筑材料,更智慧的施工理念,探索綠色建筑,可持續建筑的發展理念,真正實現建筑的迭代更新,打造適合未來需求的建筑、空間。
這座大樓,是科技與智慧的結晶,是綠色與人文的交融,它將在未來的歲月里,見證湖北聯投集團的輝煌與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