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為江蘇建筑幕墻行業
高質量發展提供高水平引領
在2018年江蘇省幕墻領軍企業家沙龍上的講話
王有黨
(2018年11月1日即席講話整理)
這次沙龍各位企業家的發言質量,比前幾次又有明顯提高,大家對于新形勢下幕墻行業如何高質量發展,有分析有研究,有實踐有心得,有辦法有收獲,既有高的著眼點,又有實的落腳點,這個交流就很有意思,我們的領軍企業領到了點子上,“幕墻行業領軍企業家沙龍”這個名字更加名符其實了。
領軍企業 “領”什么呢?從發展定位上講,就是怎樣把企業做強,一個是把企業規模做大,大而強,一個是把企業做專,專而強,是兩種不同發展方向的示范引導。從領軍企業家的內涵講,示范引領的是思想觀念的先進,眼界、胸襟和思路的開闊,對市場形勢的準確研判,對發展趨勢的把握正確。從企業品質講,示范引領的是企業和行業現代化發展,如技術的提升,人才的提升,管理的提升,建造方式的變革等。有不少企業家談到了品牌建設,對品牌建設的意義和思路有進一步的領悟,通過品牌建設提升社會認可度和行業認可度,增強市場競爭力,還談到要通過多參加省裝協組織的活動,向先進企業面對面學習,通過相互交流來感受和提升品牌的高度和標準,更好地加強品牌建設,這也是具體的引領。在行業遇到的困難的情況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做好自己,打造過硬品牌去占領市場,這是一種發展理念的引領。
對于市場的開拓,對于推行總承包制條件下,我們專業企業怎樣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大家有很多見解和實踐,也很有成效,這些都是領軍企業應該率先認識、探索和做出示范的內容,非常好。由于時間關系有些題目難以展開,有些思考是點滴的、局部的,層次還不是很深。我們舉辦沙龍的目的就是要在思想的相互碰撞當中,把點上的不成熟的、相對來說層次不太深、不太高的這些思考和實踐,通過集思廣益,變成集中的、成熟的、層次高的理性思維,由這種理性思維去指導行動,一方面指導我們自己的行動,一方面通過自己的行動來領軍行業,這樣我們沙龍的層次就較高,目的就更明確,效果就更好,吸引力就更強。
這幾年省裝協一直倡導企業家勤善思,舉辦沙龍就是提供學習、思考、交流和提升的平臺,大家要積極參與。以前有些企業家參加沙龍活動以后,說想來學東西什么都學不到,覺得沒有什么東西可學。這里有兩個問題,一個就是沙龍發言質量有待提高,有些做得很好但不善于歸納總結,這也是我們老板的缺陷,把金子淹沒在沙灘上,大家不太容易找出來;另一個是聽的人本身缺乏思考,自己不知道要什么,在別人的發言當中感到茫然。我曾舉過一個例子,云南的旅游業剛剛興起時,大家對西雙版納比較向往,紛紛前往,結果有的人去了以后沒有收獲,說不到西雙版納終生遺憾,到了西雙版納遺憾終身。這就是自己沒有思考,不知道自己想看什么,結果費力勞神,白忙一場。企業家參加活動,首先是自己有思考,然后從別人的思考中吸取營養,相互啟發,這樣才能有所收獲。
發言水平的高下,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學習、實踐與思考的水平,反映出從傳統老板到現代企業家的距離。現代企業家有什么要求?我認為起碼有三點。第一要有現代企業家精神。識大體、顧大局,有寬闊的眼界、胸襟和思路,善于研判形勢、把握趨勢,結合本企業實際制定正確的市場定位和發展戰略,根據戰略目標和長遠規劃進行分步實施,逐步推進,而不是前進方向和目標不清晰,抓一把算一把,過一天算一天,小勝即滿,小富即安。第二要有現代領導意識。善于當“帥”,有“將將”之才,能吸引培育和使用人才。實行的是層級領導機制,帥以主要精力想大事做決策,將主要是根據決策抓落實,帥做帥的事,將做將的事,各負其責。而不是帥將不分、事必恭親,連學習和思考的時間都騰不出,有的參加半天會都坐不住。第三要有符合市場規則,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行為方式。有責任擔當,遵守市場規則,在良性競爭中合作共贏,在困難條件下保持奮斗激情堅忍不拔。而不是精明多于高明,甚至違反市場規則,投機取巧,損人利己,不能適應變化的形勢就怨天尤人。這些表述不一定準確,僅供參考。但是,我們領軍企業的企業家應該成為現代企業家,不要滿足于做老板,要不然就不能成為領軍企業。
今天沙龍的支持單位雄宇公司是做工程吊籃的企業,與我們很多幕墻企業有合作。他們的介紹主要是宣傳自己的企業和產品,但是我們從中看到他們了由小而專到大而強的經驗,其中很重要的是企業文化,倡導一種企業的核心理念,企業發展為什么?通過誰來發展?發展目標是什么?依靠力量和發展動力是什么?講得清楚。我剛才看到《無錫日報》宣傳他們的一個標題,叫“‘轉’促效益,‘智’造價值”,突出了“轉”和“智”這兩個字,“轉”是轉型,轉型就是改革。“智”就是要以現代經營方式和現代技術來創造價值。這對我們也是很好的啟發。
這次幕墻沙龍的主題,仍然是從十九大以后,省協會展開的一系列活動的主題,即怎樣推動全省裝飾行業由快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剛才大家有一個觀點非常精彩,就是在遇到困難的形勢下來商談高質量發展才更有意義。以質量求生存,產品的高質量,企業運轉的高效益,是幕墻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可視標志,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轉變,而是對我們行業企業全方位的重塑。剛才大家發言當中都談到這樣一個共識。企業賺不到錢就不能生存不能發展,企業光求數量不求質量,工程質量粗制濫造更不行。
幕墻企業高質量發展有很多要素,核心的動力就是管理創新、科技進步、素質提升。管理出戰斗力、出效益,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是生產力最核心的要素。管理、科技、人才,這是根本動力。有了根本標志和根本動力,還要有具體行動。十九大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然是經濟建設的主線,這也是我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主線。我們最緊迫的行動是繼續貫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精神,深化省裝協倡導的“三大調整”,調整產品結構,調整市場布局,調整生產力要素。通過調整實現“三個提升”,提升工程質量,提升生產力水平,提升企業品質。進而打破普通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同質化競爭激烈的行業發展瓶頸。我們的調整已有成效,但遠遠沒有到位。
在市場布局方面,地域概念的市場調整,大家很有心得,很有辦法,大、中、小企業各有各的招數,如綁定大企業進行戰略合作,和大企業股份制合作,和大型設計院合作等方式走出去開拓市場。但是從產品結構調整的角度去進行市場布局的調整還十分不夠,產品結構的調整在一定意義上也是一種市場布局的調整,它們是相輔相成的。用產品制造的方向、供應的方向、需求的方向來引導市場布局才是最好的調整,人家需要你的產品,而且質量好,就會用腳來投票。多元化經營,也是調整產品結構的一種途徑。以主業帶副業,以副業養主業,甚至將來發展有可能副業超過主業,以副業發展為主。企業發展了,都是對社會的貢獻,對經濟發展的貢獻。要著眼專、精、特、強,瞄準先進技術,在某一領域里異軍突起。有的企業家每年都出國學習先進前沿的技術,拿回來以后在某一個方面進行研究和消化,成為亮點和賣點。幕墻企業以施工隊伍拉出去走向國外很好,但非常困難,如果不跟大集團走基本走不出去。能否嘗試充分發揮現有加工廠的剩余生產能力,加大研發投資,以高附加值的部品走出國門?國內已有大的幕墻企業初試成功,省內也有企業在嘗試,積累了一些經驗,大家可以主動借鑒。商機處處都有,就看我們善不善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進行一番分析和擇取。當然產品結構還有很多方面的事要做,前兩年省裝協提了產品結構的“四大轉變”,仍要深入推進,這里不再贅述。
在生產力要素調整方面,我們的差距還很大。我們目前只有少數幾家大企業現代化程度比較高,大部分企業設計和施工手段還比較傳統。江蘇省以數字制造、智能制造為打造制造業強省的突破口,就是突出生產力要素中生產工具和生產手段的現代化提升。《江蘇建筑業2025行動綱要》要求進行建造方式的轉變,推行精益建造、數字建造、綠色建造和裝配式建造,這是建造方式的革命性變革,是建筑產業現代化的基本標志。四大建造方式中第二個就是數字建造,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重視和推進,比如BIM技術的應用,今天有好幾家企業談到正在運用BIM提升工程設計施工的水平,還有的企業將機器人應用到加工和施工的部分工位,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今天大家探索比較多的是裝配式建造,幕墻企業對于綠色和裝配式建造,最能夠率建筑業之先實現的,比如單元式幕墻必須工廠生產現場裝配,基本方式是綠色的、裝配式的。建造方式轉變不是孤立的技術問題,要通過建造方式的轉變,對我們的隊伍、觀念、管理方式、工藝流程等進行全方位的改造,涅槃重生。這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強力推進的轉變。
企業要認真學習和研究國家和省關于建筑業現代化的政策,結合實際貫徹落實,積極爭取政策帶來的實惠。比如裝配式生產基地建設、綠色建筑標識,這些東西都有政策獎勵,好的品牌可以直接被政府和社會認可。但是除金螳螂等少數企業外,有這種主動對接政府政策的意識與行動的企業還不是很多,許多企業仍在埋頭進行低層次循環。找單子尋活兒干當然是必須的,問題是你的企業是原地轉圈,不是螺旋式上升,就像我年初講的那樣“濤聲依舊”,“重復昨天的故事”,重復來重復去總有一天會被淘汰,在新一輪的洗牌中被洗掉。研究和對接政策,適應建造方式的轉變,是推動我們提升產品質量,提升生產方式現代化,提升企業行業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目標和行動路徑,要認真把握。
大家還談到既有幕墻的檢測和維護,這一點上海開展的比較早,中裝協在研究標準,我省一些企業積極參與,很有前瞻眼光。既有幕墻的維護和保養,目前市場需求還沒有完全形成,相關法規和責任主體的界定也不很清晰,但將來新建工程逐步減少,既有幕墻這一塊肯定會成為巨大的市場,誰占領先機誰就可能率先占領這個大市場。
還有一點是逢會必講的,就是工程的質量和安全,企業負責人要一以貫之高度重視。江蘇幕墻工程總體的質量水平定位,在全國總體上是領先的。但有些企業,有些工程,質量水平不敢恭維。來檢查的專家通過這些少數工程的質量狀況得出印象,說江蘇幕墻工程質量整體有下降的趨勢。大家聽了可能不大服氣,有些老板也作為專家到省外檢查,說到外省還不如我們。人家是根據木桶原理,從你那最短的一塊板來衡量你這個桶能裝多少水,而恰恰我們有些企業不注重創優,盲目地報優,檢查起來質量問題一大堆,就成了全省工程質量的短板。當然檢查出來能夠接受教訓加以改進,也是一個好事,問題是有些企業多少年來始終沒有大的改進。有些企業不注重技術的更新,不關注新標準規范的認知和貫徹,檢查中發現,用的是過時的東西,你能不出問題?中裝協幕墻委發的落后技術淘汰的文件,已近兩年,有的企業還不知道,仍在工程上應用落后的技術。我們說跳出行業看行業,其中有一個是要跳到技術制高點上看行業。技術標準改變了,我們必須注重學習領會貫徹。這兩年,省裝協采取了一個新措施,每年列出工程里面最影響安全的、又容易改進的質量通病問題進行重點消滅。近兩年列了幕墻的六個問題,消滅得很有成效。比如去年列的第一個問題是開啟窗無邊框或無托條問題,今年檢查中開啟窗問題已經好多了,說明這種方式有效。請大家回去后要特別關注,消滅問題。如果今年再有這些問題,對不起,省優檢查馬上開始,一票否決。明年的國優不予推薦。這不是給大家找麻煩,是對老板、對業主、對社會負責。今年國優檢查中有一個較大規模工程是大師團隊設計的,品位很高。當地政府照顧本地企業,把部分幕墻工程交給他了,結果專家來一檢查,說你這個工程遠看是“高大上”,近看狗尾巴草,那個開啟部分一推出去哐當哐當的,有些縫隙能插進筷子,說明他連最容易出問題的開啟部分的尺寸都沒有搞準。而且那是個學校,不能只顧賺錢,不顧安全,不顧質量,這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雖然這是個別現象,我相信我們在座的企業不會出現這些問題,但仍提出來讓大家警醒。同時再強調一下生產安全的問題。最近南通機場裝飾施工中出了較大亡人事故,致5人死亡,深圳一家大公司所掛靠的一個企業,嚴重違反安全規程,被國家和省有關部門掛牌督辦,損失和負面影響很大,大家要共同吸取教訓,切不可大意。
幕墻領軍企業的沙龍,是一個務虛性質的活動,是一個思想碰撞的、交流的平臺。希望大家利用這樣一個平臺,給自己主動地來一場頭腦風暴,通過這個平臺促進觀念的重塑,通過觀念的轉變帶動實踐的更新,帶動機制的轉變,效益的轉變,職能的轉變。如果達到了這個目的,我們的沙龍就應該說辦得很好,主辦方的努力也沒有白費,忙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