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桑:從傳統文化中尋找靈感 讓醫院建筑擁有文化身份
來源:中國醫院建筑與裝備網 時間:2015-04-07 13:23:03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如果將民間傳統藝術“剪紙”、名勝古跡“蘇州園林”與醫院建筑設計聯系在一起,估計您一定覺得這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
但是偏偏就是有這樣特立獨行的設計師,他對醫院建筑設計有著自己獨特的思考方式——他將“剪紙”元素運用到建筑的外部,營造出像剪紙一樣的層層疊疊的效果;他將“蘇州園林”中的呼吸式手法運用到醫院建筑設計之中,使花園的設計滲透到了建筑的每個細部……
他就是不斷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設計靈感的張萬桑,瑞士LEMANARC建筑及城市規劃設計事務所的首席設計師。
讓醫院建筑擁有文化身份
“我認為,中國人是有獨特的文化身份的,這種身份應該在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都得到體現和強化。就醫院建筑來說,它應該成為傳統文化的載體。”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提煉出具有代表性和普遍認同的元素,并將其融入到醫院建筑設計之中,是張萬桑和他的同事們一直探索和嘗試的。
例如,在南京鼓樓醫院的設計中,張萬桑對立面設計的靈感就來源于中國傳統的窗紙。他認為,“窗紙”使室內的光線不會太強,也不會太暗,明亮且柔和,類似于現在的毛玻璃。他們提煉了這一元素,應用于鼓樓醫院的外立面,使整個建筑的外觀看起來像編織在一起的窗紙。這樣的設計,也和地處文化古都核心區的建筑整體氛圍有機地協調了起來。
在深圳某醫院的設計方案中,張萬桑的設計靈感又來自于中國古老的民間傳統藝術——剪紙。剪紙上的各種鏤空圖案,啟發了張萬桑將這些被藝術加工過的“紙片”輕柔地層疊在一起,構建出既具有藝術美感又滿足空間要求的建筑。這所醫院建筑的邊界部分都通過遮陽板挑出,營造出像剪紙一樣的層層疊疊的效果,而所有這些挑出形成了醫生辦公室背后的外部空間。醫生們可以在那里交流、休息。這種處理手法讓一個很大的醫療機構變得很美、很輕松、很柔和。由于它是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提煉出的元素,因而十分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感受。
讓患者有家園感、歸屬感、安全感
張萬桑認為,中國的醫院,正在從純物質主義的時代開始邁向一個重視人文關懷、重視文化建設的時代,這是讓人很欣慰的。他們在設計醫院建筑過程中堅持的原則也是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好造價,并盡量體現人性化。
如何體現呢?還得從傳統文化說起——
“行醫的診治模式在中國歷史上流傳多年,在這種模式下,患者治病的地方通常是在自己的家,他們在接受診治中始終有家園感、歸屬感、安全感。那么,在當今完全不同的醫療模式下,如何讓患者獲得歸屬感、家園感和安全感呢?”張萬桑認為,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為患者提供一個寧靜的空間,同時,要提煉出被患者熟知和認可的、能夠為他們帶來相關感受的元素,并將其運用到醫院建筑設計中。
以安全感為例,“在歷史上,西醫醫院與教會一直是有關聯的,而教會與宗教信仰關系密切。當患者來到處于教堂之中的醫院時,他們認為上帝就在自己身邊,對醫院自然而然地產生了信任,安全感也就隨之而來。所以,將宗教信仰的元素運用到醫院建筑中,是讓患者有安全感的有效方式之一。簡言之,醫院建筑應承載著信任”。
上一篇:朱希:醫療建筑設計界的一朵“奇葩”
下一篇:姚紅梅:醫療建筑師的社會責任感和神圣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