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旭俊語錄
-
關于包裝:越包裝一個人,這個人越容易膨脹。會覺得自己真的很厲害,會自大,會沒有心思做設計做作品。中國真正有文化、有內涵的設計師是很低調的,會總認為自己的東西還不行,很謙虛。查看更多>>
關于獲獎:如果讓我佩服他,那就在國際的獎項上經常地獲獎,用這個去檢驗,那樣我才會佩服他。國內的一個設計獎項,我隨便投了一個作品就獲獎了,所以接下來我就不會再參加了。查看更多>>
關于國外設計:我覺得外國人運用中國人的文化演繹空間比我們中國人要好,這是為什么呢?中國人去演繹的時候喜歡用中國的那個符號或是元素直接放進去,外國人是提煉這些元素。查看更多>>
- 作品要讓客戶感動
-
年輕時,徐旭俊的夢想是成為畫家。“有一位老師對我的影響很大,我能這么執著地走這條路,也是受這個老師的影響。”老師名為郭杰,年輕的徐旭俊跟著他學畫畫,“有一次我們一起在一面墻上畫畫,他畫左邊,我畫右邊畫,在合成的一瞬間,真是令人終生難忘。”
郭杰從1985年就開始做設計,他把徐旭俊帶入了設計行業。“老師認為空間就是一個舞臺,就是一個畫布,設計師就跟導演一樣,用空間進行繪畫,進行表演。”當一個空空如也的建筑在設計師手下變成美輪美奐的作品時,徐旭俊感到了感動和震撼。“當我的畫家夢想轉為設計師夢想的時候,我覺得兩者之間是如出一轍的:我的作品讓客戶很感動,這就夠了。”
“做每一套作品對我來講都非常難,也非常痛苦!” 93年入行的徐旭俊在業界浸淫多年后,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設計理念和創作風格,也創作了很多精彩的原創作品,然而談到自己的設計時,他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 靈感的來源
-
剛入行時,對設計了解不深,對設計的了解很多是通過香港、臺灣的書籍,徐旭俊說他是在摸索和模仿的過程中做設計。“經歷了這么多以后,慢慢發現需要原創,才能做出好的東西來,老是跟著別人是沒有出路的。”
原創需要靈感,徐旭俊的靈感來源很多。“設計師不能單一,各個方面的東西都要懂一些,要靈活性地運用。” 徐旭俊說他不是一個會享受生活的人,有閑的時候,他會叫上幾位朋友去咖啡館坐坐聊聊,要的是思想的碰撞;他也會去研究一些大師的文學作品,學習如何用一些故事把一些空間的東西展現出來;他也會去逛商場,逛著就忘了要買什么,變成關注商場設計的優缺點了。徐旭俊說設計師也要學好心理學,因為它是研究人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查看更多>>
- 每一套作品都不一樣
-
原創已經不易,然而徐旭俊對自己的作品有更高的追求:絕對不用重復的材料、重復的造型、重復的文化,每一套作品都不一樣。徐旭俊說方案的高度決定作品的高度:“例如做一個咖啡廳,如果按照傳統的方式進行布置擺設,最后的空間效果不會有爆發力。但是我們希望給客人的空間效果是震撼的,那對方案的要求就非常高了。”因此,接到一個案子的時候,徐旭俊會把以往類似的案子全部放棄掉,也不會去看書,最多看一下硬盤里面的國外的一些書和設計。其次是材料,讓空間效果達到最有氣質的感覺就是材料。“比如說我打算做一個冷酷的或是后現代的,那材料怎么去挖掘?而且還不能重復以前的作品,這是一個非常有難度的東西。比如我以前做了一個咖啡廳,用了一些材料,比如鋼筋啊,螺紋鋼,如果換一個咖啡廳我就會放棄它。”
徐旭俊的設計院里有一個專門研發材料、燈具、家具的工廠。這個工廠,給他的作品推陳出新帶來了保證,客戶洽談業務時也會去工廠基地,看到這么專業的設計,也會很感動,更容易簽單……查看更多>>
- 在更高層次服務客戶
-
雖然中國的空間設計市場很大,但并不成熟,除了少數高端的客戶,一般的中低端的設計客戶對設計師和設計價值的認同都不高。“外國人從小就有設計創造價值的理念,中國在短短30年內才引進,最早的家裝設計都是不收費的,老百姓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來認同。中國人是很務實的,比較喜歡看到實實在在的東西。現在的設計費幾十萬,多了上百萬,一般人你怎么會去買呢!就沒有這個認同感和價值觀。”徐旭俊說。“有美術基礎的人就不一樣了,他認同這種美術的概念,他就愿意付出。為什么中國不能出設計大師?因為這個土壤也就在這里,要幾代人的努力。等到中國很多人都畫過畫,對音樂對藝術都有了解的時候,就能出大師了。”
在這樣的市場狀況下,徐旭俊也積累了不少與客戶打交道的技巧。“設計師有時候也要成為一個商人,你要了解商業,談的東西讓客戶覺得你要比他高,真正打動客戶。你的經營理念也要比他高,能幫客戶賺錢,你設計的方案是為理念服務的,是配套的。所以當然也就認同你的作品了。”例如客戶開一個咖啡館,徐旭俊會和客戶講文化、講私密性,告訴客戶如何選擇路段,正因為他能幫助客戶指導經營、擔任顧問,很多客戶干脆直接讓他入股。
- “我對自己的要求非常高”
-
徐旭俊喜歡自己做設計,他現有的團隊有3、40個人,基本都是深化團隊、軟裝團隊,當他靈感爆發出來之后,由方案設計師深化他的概念,落實到設計圖,再由他修改。徐旭俊希望把團隊控制在50個人以內,因為人再多了,他就不能輕裝上陣的,去做自己真正的好作品。 雖然現在徐旭俊有不少好的作品,很多都獲了獎,但他還是對自己的作品不太滿意。“我想把自己藏在民間,我不想讓自己出名。因為我覺得自己還沒到那個高度,我到了那個高度,我撒出去,我要殺傷全球,我對自己的要求非常高。”“現在最主要的就是覺得時間不夠用,說實話,我現在48歲了,年紀也這么大了,感覺自己還沒有做出好的作品來,就覺得很憂愁。有些好東西,靜不下心來去做。項目找到你了,也是沒辦法的。我想隱居到山里,在山里面真正去研究有意義的東西。”

- 中裝新網:您管理公司的理念是什么?您覺得對于設計公司來說什么是最重要的?
-
徐旭俊:我的公司管理模式和其他公司的不一樣。我覺得做管理需要抓住幾個核心,首先是效果圖和方案。
另外一個是深化,抓住這幾點作品的順暢度就會非常好。尤其是方案,我的靈感爆發出來之后,方案設計師聽了我的概念之后就能把草圖做出來,他做出來之后我馬上修改,一般修改2到3次就可以了。
目前我們公司有30多人,我的想法是控制在50人以內。我知道很多公司是做產業化,做得很大,甚至有幾百個設計師,在這種情況下整體水平肯定會受到影響,很難做出好的作品。我分析過國外的一些事務所,他們就幾個人,但是作品都很厲害,我非常羨慕這種感覺。
-
- 中裝新網:可否總結一下您多年的設計經驗和心得?設計師怎樣才能讓自己快速成長?
-
徐旭俊:年輕的設計師要注意幾個關鍵點:首先,把設計行業作為人生目標,就一定要有職業規劃。初入行時不要著急賺錢,這個階段其實還不具備賺錢的資歷。做到高境界,錢就跟著你走。現在年輕設計師畢業的時候,只會比較公司的待遇,很難能有人做職業規劃。其次,設計師一定要好好學習思維,這個思維不是學習表面的東西,比如畫立面圖或效果圖,而是要懂得很多社會學、心理學的東西,見識要廣。比如做家裝設計,如果設計師自己都沒結過婚,怎么去幫50歲的人做家裝呢?你體會不到他的成功以及他的想法和喜好。如果對方是50歲的企業家,而你才20多歲,他想要穿什么樣的衣服你能想像出來嗎!所以他是不會滿意的,也就不會給你買單。話說回來,現在很多設計師都想賺錢。但一旦入行10年左右,自己想去做工作室的時候,往往會發現自己在過去的階段沒有真正學到東西,此時再想回過來學習,已經晚了,思維定性沒辦法改變了。
現在很多設計師為了生存、房子、結婚等現實因素放棄了堅持,所以中國一直也不能出現大師。為什么每年這么多的學生畢業,也不能出現大師,一直看不到好的作品?我仔細地分析了一下,就是中國的設計師都面臨生存的問題,大家選擇放棄了理想。所以我勸年輕的設計師,要在這個領域發展的話,一定要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這樣你才能成為有成就的設計師。
- 中裝新網:您的作品為什么大多數都是以冷色調為主?客戶對此是怎樣看的?
-
徐旭俊:我年輕的時候繪畫就很喜歡冷色調,可能這個東西對我一生產生了一定影響。我覺得冷色調蠻符合我的性格。
我這個人的性格,不是太喜歡很熱鬧的地方;喜歡看到的空間是比較安靜的感覺,因為冷色調容易讓人靜下來,所以我喜歡一些偏中性、偏冷色調的設計。當然做效果圖的時候,有時會根據客戶的意見進行一些調整。一些冷色調的設計,在實際案例做出來的時候,會把它調整成中性,而中性設計可以偏冷,也可以偏暖,這樣就更能達到藝術效果。
- 中裝新網:聽聞您不僅僅是在作設計,同時也經營了很多副業,為什么?
-
徐旭俊:對,我有很多副業。有很多人上門來找我作合作,當然我也要看人品的,覺得人品好,守信用,我會有感覺,會和他合作;如果發現他人品不好,不守信用,就是給多少股份,不能兌現的話,也是空話。所以會有鑒別性的找人合作的。目前我都是設計性的入股,通過給對方提供設計以及經營顧問的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