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語錄
設計生活
設計師有忙才有閑。忙碌不是指做不完的工作,是說你時刻都不能停止對美的追求;而閑情,也不是完全地放松,而是多涉獵設計以外的領域,這是一種生活方式。
設計理念
設計必須求精。這需要有思考的取舍,在理解了所有設計的內容、目的、元素以后,取其精華將他們融合在一起,這樣的設計才能準確地傳達信息。
設計氣質
一個人要有一股骨氣與德行,這鼓勁兒會讓你站的更高,看的更遠,行的更正。這種氣質也會毫無保留地反映在你的設計風格當中。 |
設計師 劉婷,天津天創展覽有限公司首席設計師,設計部部長,項目負責人。 代表 黑龍江省五大連池火山博物館,貴州遵義大數據應用示范城市體驗館,寧鄉發展館,郯城革命紀念館,臨汾市博物館,汪清縣博物館,五常博物館,京旗文化博物館,常德博物館,亞布力冰雪博物館,白溝新城規劃博物館,東光縣規劃展示館,茶陵規劃展覽館…… |
精準爽利,是劉婷設計活的靈魂。能做到這四個字的她,付出了遠比想象更多的努力和思考。她的設計,在排除了所有多余元素后直指核心,這種精簡,使得她的創作得以游刃有余,富有一種干凈舒適的活力。 每一步走過的路都是寶貴的設計靈感 在展館設計界大放光彩的劉婷,本身并不是設計專業的科班出身。她本是武漢大學文學類的高材生,在這之前,她甚至有過體育行業的傳奇履歷。如此大開大合的人生,看似與設計和展覽行業毫無關系,劉婷卻能在這飛越式的經歷中成長為一匹黑馬,找到獨屬于她自己的靈感。 “有心的人不會讓生活中的任何一個細小的經歷白白溜走。每一個我去過的地方、每一件我看過的展品、每一本我看過的書、每一樣我喜歡的、討厭的、接受的、抗拒的事物,都是我設計的來源。而那些不同于其他設計師的經歷,對別人來說可能沒什么用處,但卻成為了我與眾不同的靈感寶藏。” 劉婷做設計的契機最初只是少年時期一個小小的心愿:不做重復的工作。設計正是這樣一份不斷超越自己,無限不循環的事業。她從零開始,一路學習,從十八歲到二十八歲,年輕美麗的她其實已實戰過百余個項目。從未放棄,越挫越勇,如今的成果正是她戰勝所有質疑后最好的證明。 |
“大家都喜歡看天才一夜成名的橋段,可惜的是那并不是我的設計生涯,我走到今天沒有巧合,每一步的結果都是必然的。重要的不是選擇本身,而是選擇之后你將如何去走這條路。” 設計師是一個博學家 展館設計是一個信息量非常大的領域。展館本身就劃分為規劃館、自然館、博物館、規劃館、紀念館等等,每一個項目都蘊含著海量的內容。如何表現這種信息?如何揀選一個展覽必須的元素?哪些可以組合哪些不能兼容? 海量的信息伴隨而來的則是眾多的難題,做這種設計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挑戰。劉婷并沒將這種挑戰視為一種困難:“設計師應該成為一位博學家,展館本身就是人們終身學習的場所,持續學習,總有新鮮的東西才不會無聊。” 她總能穩準狠地把握展館的風格。穩即保證信息的正確,展館的科學性正確性是一切展示的前提保證;準即在面對不同地域不同領域的展館時,從信息元素的三千弱水中,精準地取到那最適合展示,最需要體現的一瓢;狠即是一個精中選精的過程,在平面的信息內容中,她總能找到那個阿喀琉斯之踵,通過最合適的手法使這個重中之重的破題點成為展覽中的震撼點。 |
設計只是劉婷工作中的一部分,擔當公司項目負責人的她,還是一個兼顧施工、匯報、管理的多面手,真正的博學家。 “能了解其他方面的工作內容,對設計特別地有幫助,能通過更多方面的參考來校準設計的方向,讓你在構思的部分就看清全局,找到設計美感和切實實現之前的最優解。” 用設計串聯時間,書寫文化 展館不僅是歷史的存證地,文明的展示地,也是文化的發生地。劉婷認為即使是博物館,也不該再是單純沉悶厚重的感覺。時代進步,設計潮流不斷更新,展覽作為一個思想文明熔煉的窗口,更不能夠一成不變,這最明顯的變化就該體現在設計上。 “我們的歷史不光是單純的時間堆疊,其中更有無數前人的成就,無數閃光點,因此它才是偉大的。我的設計想要告訴觀眾的,正是這沒有一絲一毫虛度的五千年和繼承了光輝歷史的無限未來。” 如今這個世事通透,富有思想的年輕設計師,仍未停止她的腳步,以她的熱情、活力、經驗和精準的判斷力,用設計來持續地傳承文明,書寫文化。 |
|
|
網友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