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新一屆中央領導對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重視和河北新型城鎮化發展意見的出臺,以及民間的各種猜想和傳聞,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再度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并且有望在今年實現真正地破題。
3月19日上午10點多,一則河北保定被定為“政治副中心”的傳聞橫空出世,引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雖然此后,河北官員曾辟謠,但當3月26日,《河北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簡稱《意見》)正式出臺之后,一切真相大白。《意見》明確了保定將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業功能,河北將打造京津冀保三角核心區,做大保定城市規模,以保定、廊坊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載地和京津產業轉移的重要承載地,與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區。

首都經濟圈
河北率先提出自己的安排,但北京和天津尚未出臺相關計劃。分析認為,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是大勢所趨,但面臨諸多挑戰,迫切需要加強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進行大力推動。首都經濟圈將以怎樣的發展戰略和發展思路來運作呢?對此,京津冀三地的領導和專家學者,紛紛表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北京
作為特大城市,北京人口已超過2100萬,人口過度集聚、交通擁擠、空氣污染、資源緊張等“大城市病”問題突出,這些問題難以靠北京自己解決,而區域協作發展被認為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出路。
北京市長王安順日前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將把破除行政壁壘、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任務,加強頂層設計,實現規劃同圖,推進基礎設施、產業和市場一體化。
天津
天津市委書記孫春蘭曾表示,天津發揮港口、制造業、教育、人才等優勢,承接高端制造業制造環節乃至整個產業鏈轉移和研發成果轉化,強化經濟、社會、服務功能。
談到京津冀三地的協同發展,天津市副市長宗國英也將三地的“大交通體系”放在了第一位。他說,“比如說最簡單的例子,我從北京到天津工作,之前是京津塘高速,現在坐高鐵了,但實際上京津塘這條高速公路是遠遠不能滿足京津兩地之間的通車,這條路依我看,全部是兩地的汽車,應該完全雙城化了,也不要收費,這個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了。”
天津市發改委主任張志強透露,目前國家發改委正帶領京津冀三地有關部門負責人研究具體方案,開展高層次的區域規劃研究合作。
張志強說,今年天津將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探索京津冀社會公共服務協作管理新模式,同時共同研究制約三地協同發展的矛盾和問題。
河北
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說,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河北是首選地。河北出臺意見對各地功能定位、產業發展、城鎮布局、生態建設等作出一攬子安排,是該省的頂層設計。
全國人大代表王學求建議成立國家層面的協調小組,以建設快速城際間軌道交通為重點,以同城化為目標,推進北京與周邊省市交通一體化規劃與建設。具體可以分期分階段實施:在2-3年時間內將北京地鐵M6線引入廊坊燕郊;在3-5年時間內,將北京輕軌L2線引入廊坊市區,從輕軌L2線的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引入廊坊城區只有20余公里;著手規劃北京、天津、廊坊城區通往北京新機場的軌道交通;打造北京與全部環首都縣城之間的軌道交通一體化,形成一小時軌道交通網絡,促進“大首都圈”城市群的形成和京津冀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