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筑,風,是風尚和時尚;語,就是文化,特別是中國文化;筑,建筑,和建筑有關系的人或事。”國內城市規劃展覽館行業的龍頭企業上海風語筑展覽有限公司的總裁兼首席設計總監李暉說,很多客人來參觀風語筑都會問三個問題,其中第一個問題,就是公司名字的由來,他說,風語筑的意義,其實非常明確:將時尚、文化、建筑結合在一起,設計領銜,做“跨界總包”首善之司。
行業領先
“建筑是技術和藝術的結合。”李暉中學的時候最喜歡的科目是藝術,然而,在那個“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純藝術專業肯定不是重點中學尖子生的首選,因此,李暉選擇了建筑,憑借數一數二的數理化成績,他考上了非常難考的同濟大學建筑系。
李暉的大學時期,正是改革開放漸入佳境,人們的想象力開始釋放的年代,思維活躍的李暉創辦了同濟大學的第一個廣告社——藍鉛筆廣告社。“首先是因為喜歡畫畫。當時大學里賣什么的都有,我覺得我可以干這個。因為畫得好,多人來找我們,我們在學校里做過很多活動。”
藍鉛筆廣告社雖然只有兩個人,生意卻十分紅火,此后的大學生涯,李暉再也沒有用過家里的錢。
畢業后,李暉理所當然地去了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盡管在特區,他接觸到了很多前沿的建筑設計,但他大學的創業經歷使他并不安于在國營的設計機構守著“鐵飯碗”,終于還是走上了創業之路。“那時真是草根,我做過各方面的設計服務,就這樣逐步地做起來。”
上世紀90年代,中國新一輪的改革開放中,上海以弄潮兒的身份引領著發展。1996年,在深圳有了一定專業、資源、技術積累的李暉回到上海,創辦了建筑規劃領域內專業模型設計制作的模型公司。
“當時上海的機會真是很大,很多同學也都從事相關行業。最早我們是做一些模型服務,慢慢長大,其實我們還是跟著中國的房地產業發展而發展的。”
如今,風語筑專注于城市規劃展覽館展陳設計制作、模型制作,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專業建筑規劃模型公司和在展覽、規劃領域有獨到建樹的設計公司。成功設計和實施了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300余座風格迥異且凝練城市特色的城市規劃類展覽館,成為“行業老大”。
2013年5月,風語筑新大樓投入使用。這座新大樓,就是一座展陳設計的博物館。大樓的二層被設計成為一座集現代高科技聲光電技術的多維立體展示館,選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展陳技術,為參觀者呈現出一場精彩紛呈的視聽盛宴。展示館從內容上追朔風語筑的奮斗歷程、設計上體現風語筑優異的室內布局、技術上展現風語筑的文化創意與技術革新,回答了人們經常問李暉的第二個問題:風語筑是一個做什么的公司。
跨界總包
李暉進入規劃展館展陳設計領域之時,整個行業的發展相對的空白,沒有經驗可循,因此實踐中,李暉帶領著團隊考察學習和研究剖析國內外的規劃展示領域的優勢和不足,首創了“設計領銜、跨界總包”的理念。
“規劃展館是非常特殊的工程,它包含的既有傳統的裝飾工程、布展工程,也有新型的多媒體工程,包含全面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我把公司定位成一家以設計師為主導的設計性公司。”李暉說。“在設計團隊的建設上,我們有由西班牙建筑師、同濟建筑師掛帥的頂尖設計團隊,主要設計師均有建筑設計專業科班出身的背景,從而以其專業性保證了規劃館展示設計的專業獨特性。”
有了頂尖的建筑師團隊的把控,再配以室內設計高手、布展設計師、美院平面設計師、舞美設計師、燈光及影音顧問、多媒體互動軟件設計顧問等多范疇設計團隊。在各方結合之后撞擊出新的火花,大膽地塑造出專屬的設計態度和獨特品味。



由于多工種協調的復雜性、重要性,經過數個工程的探索實踐,“跨界總包”在李暉和他的團隊的努力下成為解決施工難題的關鍵。“跨界總包”是指多行業的設計施工一體化的整合。展館的規劃設計牽一發而動全身,內容一變,牽涉到的很多方面的工程都要變,“跨界總包”強調各部門之間的整合,使各領域的不同施工隊伍規范有序地生產,保證了項目的質量、工期、安全、成本等關鍵要素,出了問題,也能找到根源。
創業多年,李暉從未放棄他的建筑設計師身份,他說,建筑設計是一個統領,統領著所有的設計。因此李暉一直親自擔任設計總監。在風語筑,設計總監定位為工程總負責,設計總監統領整個設計過程,包括平面設計、模型設計、多媒體設計、燈光設計等,如同建筑工程中總建筑師統一協調水、暖、電、消防、景觀、裝飾等。同時設計總監還對施工過程負責,協調施工過程中各工種的配合,特別是各設計方與施工現場的配合,一旦發現某個環節出問題或業主方領導有新調整,能迅速協調各方解決問題而不影響整個工程的進展。
“2008年天津規劃展覽館就是實行這個理念的最具代表性的成功案例。該展館真正留給設計、施工的時間只有3個月,因為天津是最后一個建規劃館的直轄市,業主方希望能夠‘后來居上’,這高難度工程就要達到三邊要求——設計、邊施工、邊使用。因此中標后我們立刻建立了以設計總監為核心的設計團隊,并馬上輔以工程、模型、多媒體的專業團隊,先從改造建筑著手,全力配合土建方盡量將原有建筑調整成適合展覽的建筑,同時大量設計人員配合業主研究內容,搜集資料、素材,在設計深化的同時,為搶時間,裝飾施工隊和機電多媒體設備施工隊也進場,開始硬裝結構部分和電氣隱蔽工程的工作,在之后的工程后期總裝時,現場十幾家施工隊伍的近600名工人不分晝夜的同時作業,最終項目順利完工,并且得到了中央領導習近平、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等領導對展館的高度評價,讓風語筑的跨界總包理念再一次得到了成功驗證。”李暉說。
設計領銜
如今風語筑已經從創業初期的十幾人發展成為現在的800多人的行業龍頭企業,但由于行業的特殊性,李暉經常會面對著第三個問題:規劃展館這條路能走多遠,公司有沒有考慮轉型。
“很多朋友都關心這個問題,這個行業是不是有天花板——一個城市最多一個,做完不就沒了嗎?但是我們認為,首先中國城市規劃展覽館正處在發展中期,還有很長時間可以走,而且范圍越來越廣,現在都下沉到區縣,若干年之內,沒有資源枯竭的問題;其次,規劃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中國,基本上五年會更新一次。但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公司自身在發展。”
除了規劃展館的工程之外,事實上,有很多裝飾細分領域的業主經常邀請風語筑參與工程,但李暉一一婉拒。“我現在根本不擔心項目的問題,我擔心能不能在這個領域做到最強。”
李暉說,風語筑的優勢,是“跨界”,正因為展館工程時尚、文化、建筑相結合的特殊性,風語筑在裝飾領域之外的領域有著非常明確的優勢,而這些優勢,又統一在建筑設計的核心上。“你哪一塊都很強,加起來的合力就更強,我指哪打哪,什么都會干。我們最大的財富就在這兒,五年之后,我們干什么我現在不知道,但五年后肯定會干另一件事,這會是一個水到渠成的機會。”
因此,李暉將他目前的首要目標定為“玩”。
今年元旦,李暉在微信的朋友圈發的賀詞就是一句話:好玩的時候才剛剛開始。
所謂的“玩”,是探索建筑領域跨界的可能性,今年1月18號,在風語筑大樓舉辦的“建筑之外”首站巡展上海活動,正是探討建筑與藝術的互動、建筑與文化發展的關系、跨界合作等問題。
可以預想到接下來還會有很多活動,好的東西,自己會傳播。新時代新媒體的力量是很大的,我們要跟時代保持一致。”
“我們的口號是玩著把錢賺了,會玩,也會賺錢,兩手都要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