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石并不是一種單獨的石材,表達的是達到一定裝飾效果的加工和制作方式。文化石吸引人的特點是色澤紋路能保持自然原始的風貌,加上色澤調配變化,能將石材質感的內涵與藝術性展現無遺。故而,文化石在生產工序和原材料上都有著高要求。
經過多年的鉆研,銘川大山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文化石生產特色。“我們所生產的文化石具有三大特色,第一,產品全都是純手工工藝制品;第二,屬于無機環保產品;第三,生產上所用的模具均采用高精硅膠模具,保證石紋的清晰度。”趙興貴介紹道,“鑒于文化石產品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十分講究,我們所選取的水泥、陶粒、顏料都經過了層層的篩選。首先,水泥,不能用小廠產的,質量不穩定,連顏色都不穩定;其次,陶粒,不能用粘土陶粒,孔大而且多,吸水率高而且生產時降低了水泥的標號;最后,顏料不能用國產的,敗色特別嚴重,必須用德國拜耳樂的。”
文化石,作為裝飾材料,除了過硬的產品質量外,其本身需要具備較高的美觀性和品質感,在石材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的當下,產品又該如何脫穎而出,是順應還是獨創?
“產品同質化是一個趨勢,因為文化石的技術進入中國市場已經15年,技術人員的流動帶來技術交流,產品的同質化是必然的,但是,企業文化是各有不同的。不同的企業文化最后體現在產品上,服務上,市場推廣上是不一樣的。”趙興貴說,“我們認為獨創是更有利于企業長期發展的,很多企業棄用的硅膠模具是我們研究的方向,采用拜耳樂顏料是我們堅持的原則,還有在市場開發上,獨創一個新的市場,就是把文化石的銷售全部搬到互聯網上來。”
除了產品自身的因素外,對于文化石產品而言,在安裝和售后方面也有著很高的要求,就如同趙興貴所說的,“三分產品七分施工”,施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最后的效果。“很多甲方不明白這個道理,直接采購完產品交給總包單位去施工,最后,發現出來的效果和想要的效果差距太大,直接怪罪產品質量有問題。”基于此種情況,銘川大山成立了專門的工程部,趙興貴介紹道,“ 我們的工程部主要做三件事情:1、如果是甲方采購產品的,我們一個項目派一個技術人員現場教施工隊伍施工;2、如果是我們工廠包工包料,我們將有1~3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帶自己的施工隊伍到工地施工;3、平時我們將和一些房地產公司、設計院、總包單位聯系,每年都會做很多場次的免費施工培訓。”
正是因為這些不同,銘川大山的文化石產品在市場上能達到較高的銷量。尤其是在建材市場不景氣的2014年,銘川大山依然完成了160萬平方米的銷量,對于今年,趙興貴則表示基本能夠保證有15%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