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性做久久久久久-国产性视频-国产性色视频-国产性片在线观看-午夜dj影院在线视频观看完整-午夜dj影院在线观看完整版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官方網站
 當前位置: 首頁 >資訊 > 要聞 > 行業要聞 > 正文
斷崖式下跌!建筑業農民工兩年減少近千萬人
來源:中華建筑報    時間:2024-05-15 10:47:14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3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透露了農民工就業方向的歷史性變化。

  由于樓市低迷,從事建筑業的農民工從2021年的5557.7萬人,減少到了2023年的4582萬人。兩年間減少了975.7萬人。

  其中僅2022年到2023年的1年間,從事建筑業的農民工就減少了650萬人!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3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9753萬人,比上年增加191萬人,增長0.6%。

  下圖是2023年和2022年農民工就業行業分布,2023年在建筑業就業的人占比為15.4%,而2022年為17.7%。

  最近幾年,農民工從事建筑業比例最高的年份是2021年,達到了19%。2021年的農民工總人數為29251萬人。

  可以計算出,2021年從事建筑業的農民工為5557.7萬人,而2023年為4582萬人,兩年間減少了975.7萬人。

  2021年正是房地產出現拐點的年份,恒大等房企暴雷,房地產進入下行周期。

  雖然過去兩年政府在大基建上發力,確保了建筑行業的開工規模,但房地產的拐點還是給建筑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導致從事這個行業的農民工兩年之間減少了957.7萬人。

  這近1000萬農民工到哪里就業去了?

  下圖是2021年農民工行業分布情況。

  跟2023年對比一下,可以發現:從事建筑業的占比減少了3.6個百分點,從事制造業的上升了0.4個百分點,從事第三產業的上升了2.9個百分點,從事第一產業的上升了0.2個百分點。

  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在2022年還是2023年,對于農民工來說,從事建筑行業的平均收入最高,其他行業都無法跟建筑業相比。

  這意味著,970多萬農民工從薪酬較高的建筑業,轉向了薪酬相對較低的其他行業。

  下面是農民工從事建筑行業在歷年的占比情況:

  2008年 占比 13.8%

  2009年 占比 15.2%

  2010年 占比 16.1%

  2011年 占比 17.7%

  2012年 占比 18.4%

  2013年 占比 22.2%

  2014年 占比 22.3%

  2015年 占比 21.1%

  2016年 占比 19.7%

  2017年 占比 18.9%

  2018年 占比 18.6%

  2019年 占比 18.7%

  2020年 占比 18.3%

  2021年 占比 19.0%

  2022年 占比 17.7%

  2023年 占比 15.4%

  農民工從事建筑業比例的最高點出現在2014年,達到了22.3%。當年的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7395萬人,從事建筑業的人數為6109萬人。

  從這個歷史高點算起,到2023年,從事建筑業的農民工減少了1527萬人。

  至于房地產行業,在這一輪樓市調整中有多少人離開,目前尚未有準確的數據。

  根據第四次經濟普查數據,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國(內地)從事房地產行業的人員為1263.5萬人(下圖)。

  估計最近兩年,轉型從事其他行業的地產人超過200萬,相當一部分流入了保險、網上銷售等行業。

  2018年末,從事建筑行業的人員為5808.9萬人(下圖),其中從事房屋建筑業的有3591.2萬人,農民工在其中占了相當比例。

  國家正在進行第五次經濟普查,截止時間點是2023年12月31日,相關數據即將發布,到那時我們可以看到更詳細的數據,見證中國房地產和建筑行業的拐點。

  另據“2023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農民工的平均年齡繼續上升,達到了齡43.1歲,比上年提高0.8歲。其中本地農民工平均年齡46.6歲,外出農民工平均年齡38.9歲。

  在全部農民工中,男性占62.7%,女性占37.3%。全部農民工中女性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

  大專及以上農民工占比為15.8%,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

  統計還顯示:2023年進城農民工人均居住面積24.0平方米,比上年提高1.4平方米。其中,在500萬人以上城市農民工人均居住面積19.1平方米,在50萬人以下城市農民工人均居住面積28.6平方米。進城農民工中,47.3%認為自己是所居住城市的“本地人”,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

  附監測調查報告原文

2023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

  一、農民工規模、分布及流向

  (一)農民工總量繼續增加

  2023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9753萬人,比上年增加191萬人,增長0.6%。其中,本地農民工12095萬人,比上年減少277萬人,下降2.2%;外出農民工17658萬人,比上年增加468萬人,增長2.7%。年末在城鎮居住的進城農民工12816萬人。

圖1 全國農民工規模及增速

  在外出農民工中,跨省流動6751萬人,占比38.2%;省內流動10907萬人,占比61.8%。分區域看,東部地區外出農民工中跨省流動占13.8%,中部地區占51.7%,西部地區占44.5%,東北地區占30.9%。

  (二)各區域農民工人數均有增長

  從輸出地看,東部地區農民工10484萬人,比上年增加81萬人,增長0.8%;中部地區9904萬人,比上年增加52萬人,增長0.5%;西部地區8367萬人,比上年增加16萬人,增長0.2%;東北地區998萬人,比上年增加42萬人,增長4.4%。

  (三)農民工繼續向中西部地區回流

  從輸入地看,在東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15277萬人,比上年減少170萬人,下降1.1%;在中部地區6982萬人,比上年增加211萬人,增長3.1%;在西部地區6552萬人,比上年增加116萬人,增長1.8%;在東北地區872萬人,比上年增加29萬人,增長3.4%。

  二、農民工基本特征

  (一)女性農民工占比有所上升

  在全部農民工中,男性占62.7%,女性占37.3%。其中,本地農民工中女性占43.0%,外出農民工中女性占30.5%。全部農民工中女性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

  在全部農民工中,未婚的占14.6%,有配偶的占81.4%,喪偶或離婚的占4.0%。其中,本地農民工有配偶的占90.0%,外出農民工有配偶的占71.0%。全部農民工中有配偶的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

  (二)農民工平均年齡繼續提高

  農民工平均年齡43.1歲,比上年提高0.8歲。其中,本地農民工平均年齡46.6歲,外出農民工平均年齡38.9歲。從年齡結構看,農民工中40歲及以下占44.6%,41—50歲占24.8%,50歲以上占30.6%。

  (三)大專及以上學歷農民工占比繼續提高

  在全部農民工中,未上過學的占0.8%,小學文化程度占13.8%,初中文化程度占52.1%,高中文化程度占17.5%,大專及以上占15.8%。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農民工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

  三、農民工就業狀況

  (一)在第三產業就業的農民工比重繼續提高

  分產業看,農民工中從事第三產業的占53.8%,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從事第二產業的占45.5%,比上年下降2.3個百分點。

  從六個主要行業看,從事制造業的農民工占27.5%,從事建筑業占15.4%,從事批發和零售業占13.2%,從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占7.1%,從事住宿餐飲業占6.7%,從事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占12.7%。

  (二)農民工月均收入平穩增長

  農民工月均收入4780元,比上年增加165元,增長3.6%。其中,外出農民工月均收入5441元,增長3.8%;本地農民工月均收入4131元,增長2.6%。外出農民工月均收入增速比本地農民工快1.2個百分點。

  分區域看,在東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5172元,增長3.4%;在中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4567元,增長4.1%;在西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4376元,增長3.3%;在東北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4049元,增長5.2%。

  分行業看,六大行業收入均保持增長。從事制造業農民工月均收入4780元,增長1.8%;從事建筑業農民工月均收入5488元,增長2.4%;從事批發和零售業農民工月均收入4181元,增長5.1%;從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農民工月均收入5469元,增長3.2%;從事住宿餐飲業農民工月均收入3998元,增長4.6%;從事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農民工月均收入3965元,增長2.3%。

  四、進城農民工生活狀況

  (一)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

  2023年進城農民工人均居住面積24.0平方米,比上年提高1.4平方米。其中,在500萬人以上城市農民工人均居住面積19.1平方米,在50萬人以下城市農民工人均居住面積28.6平方米。

  (二)隨遷兒童受教育情況繼續改善

  進城農民工3—5歲隨遷兒童入園率(含學前班)為90.9%。從就讀學校類型看,42.3%入園兒童在公辦幼兒園,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30.6%入園兒童在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比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

  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兒童在校率為99.7%。其中,小學階段隨遷兒童90.1%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初中階段隨遷兒童91.0%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

  (三)城市生活適應度不斷提高

  進城農民工對所在城市的歸屬感和適應度不斷增強。進城農民工中,47.3%認為自己是所居住城市的“本地人”,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86.3%表示非常適應或比較適應本地生活,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38.2%參加過所在社區組織的活動,比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

  附注:

  1.調查簡介

  農民工監測調查:為準確反映全國農民工規模、流向、分布等情況,國家統計局2008年建立農民工監測調查制度,在農民工輸出地開展監測調查。調查范圍是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農村地域,在1730個調查縣(區)抽選了8613個調查小區作為調查樣本。采用入戶訪問調查的形式,按季度進行調查。

  農民工市民化調查:為準確反映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農民工在城鎮就業生活、居住狀況和社會融合等基本情況,國家統計局2015年建立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動態監測調查制度(簡稱農民工市民化調查)。調查范圍是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城鎮地域,隨機抽取了4萬戶進城農民工樣本,由調查員使用手持電子采集終端(PAD),直接入戶面訪的形式采集數據。

  2.主要指標解釋

  農民工:指戶籍仍在農村,年內在本地從事非農產業或外出從業6個月及以上的勞動者。

  本地農民工:指在戶籍所在鄉鎮地域以內從業的農民工。

  外出農民工:指在戶籍所在鄉鎮地域外從業的農民工。

  進城農民工:指年末居住在城鎮地域內的農民工。城鎮地域為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上劃分城鄉的規定》劃分的區域。

  農民工月均收入:指農民工本年度從業收入和從業時間(月)的比值。

  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10個省(直轄市)。

  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個省。

  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東北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3個省。

  城市類型:按2020年城區常住人口規模將城市劃分為500萬人以上城市、300-500萬人城市、100-300萬人城市、50-100萬人城市、50萬人以下城市。

2022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

  一、農民工規模、分布及流向

  (一)農民工總量繼續增長,本地農民工增速快于外出農民工

  2022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9562萬人,比上年增加311萬人,增長1.1%。其中,本地農民工12372萬人,比上年增加293萬人,增長2.4%;外出農民工17190萬人,比上年增加18萬人,增長0.1%。年末在城鎮居住的進城農民工13256萬人。

圖1 農民工規模及增速

  在外出農民工中,跨省流動7061萬人,比上年減少69萬人,下降1.0%;省內流動10129萬人,比上年增加87萬人,增長0.9%。從輸出地看,中部地區跨省流動農民工占外出農民工的比重為55.6%,西部地區為47.5%,東北地區為31.4%,東部地區為15.0%。

01.jpg

  (二)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農民工人數有所增長

  從輸出地看,除東北地區農民工人數減少外,其他三個地區均有所增長。其中,東部地區農民工10403萬人,比上年增加121萬人,增長1.2%;中部地區9852萬人,比上年增加126萬人,增長1.3%;西部地區8351萬人,比上年增加103萬人,增長1.2%;東北地區956萬人,比上年減少39萬人,下降3.9%。

  (三)在中西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人數增長較快

  從輸入地看,流向中部和西部地區的農民工人數增長較快,流向東北地區的農民工減少。其中,在東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15447萬人,比上年增加9萬人,增長0.1%;在中部地區6771萬人,比上年增加200萬人,增長3.0%;在西部地區6436萬人,比上年增加156萬人,增長2.5%;在東北地區843萬人,比上年減少51萬人,下降5.7%。

02.jpg

  注:其他地區指中國港澳臺地區及國外。

  二、農民工基本特征

  (一)女性農民工占比有所上升

  在全部農民工中,男性占63.4%,女性占36.6%。女性占比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其中,外出農民工中女性占31.1%,本地農民工中女性占41.7%,分別比上年提高0.9和0.7個百分點。

  在全部農民工中,未婚的占17.4%,有配偶的占79.6%,喪偶或離婚的占3.0%。有配偶的占比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其中,外出農民工有配偶的占67.0%,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本地農民工有配偶的占91.2%,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

  (二)農民工平均年齡持續提高

  農民工平均年齡42.3歲,比上年提高0.6歲。從年齡結構看,40歲及以下農民工所占比重為47.0%,比上年下降1.2個百分點;41—50歲農民工所占比重為23.8%,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50歲以上農民工所占比重為29.2%,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從農民工的就業地看,本地農民工平均年齡46.8歲,比上年提高0.8歲,其中50歲以上所占比重為41.0%,比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外出農民工平均年齡為37.4歲,比上年提高0.6歲,其中50歲以上所占比重為16.4%,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

03.jpg

  (三)大專及以上學歷農民工占比不斷提高

  在全部農民工中,未上過學的占0.7%,小學文化程度占13.4%,初中文化程度占55.2%,高中文化程度占17.0%,大專及以上占13.7%。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農民工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在外出農民工中,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8.7%,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在本地農民工中,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1%,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

  三、農民工就業和收入狀況

  (一)半數以上農民工在第三產業就業

  分產業看,99.5%的農民工從事二、三產業。其中,從事第三產業的農民工比重為51.7%,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從事第二產業的農民工比重為47.8%,比上年下降0.8個百分點。

  從農民工的六個主要就業行業看,從事制造業的農民工比重為27.4%,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從事建筑業的比重為17.7%,比上年下降1.3個百分點;從事批發和零售業的比重為12.5%,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從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比重為6.8%,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從事住宿餐飲業的比重為6.1%,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從事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的比重為11.9%,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

04.jpg

  (二)農民工月均收入平穩增長

  農民工月均收入4615元,比上年增加183元,增長4.1%。其中,外出農民工月均收入5240元,比上年增加227元,增長4.5%;本地農民工月均收入4026元,比上年增加148元,增長3.8%。外出農民工月均收入增速比本地農民工快0.7個百分點。

  分區域看,東部地區農民工收入增速快于其他地區。在東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5001元,比上年增加214元,增長4.5%;在中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4386元,比上年增加181元,增長4.3%;在西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4238元,比上年增加160元,增長3.9%;在東北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3848元,比上年增加35元,增長0.9%。

  分行業看,六大行業收入均保持增長。從事制造業農民工月均收入4694元,比上年增加186元,增長4.1%;從事建筑業農民工月均收入5358元,比上年增加217元,增長4.2%;從事批發和零售業農民工月均收入3979元,比上年增加183元,增長4.8%;從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農民工月均收入5301元,比上年增加150元,增長2.9%;從事住宿餐飲業農民工月均收入3824元,比上年增加186元,增長5.1%;從事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農民工月均收入3874元,比上年增加164元,增長4.4%。

05.jpg

  (一)人均居住面積不斷增加

  2022年進城農民工人均居住面積22.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9平方米。分城市規模看,不同人口規模的城市農民工人均居住面積均有增加。其中,50萬人以下的城市農民工人均居住面積27.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0平方米;500萬人以上的城市農民工人均居住面積為17.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平方米。

  (二)隨遷兒童教育狀況持續改善

  3—5歲隨遷兒童入園率有所提高。進城農民工3—5歲隨遷兒童入園率(含學前班)為91.1%,比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入園兒童中,69.7%在公辦幼兒園或普惠性民辦幼兒園。

  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兒童在校率不斷提高。義務教育年齡段隨遷兒童的在校率為99.8%,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小學年齡段隨遷兒童88.3%在公辦學校就讀;初中年齡段隨遷兒童87.8%在公辦學校就讀。

  (三)社會融合程度不斷加強

  進城農民工對所在城市的歸屬感和適應度不斷增強。進城農民工中,45.7%認為自己是所居住城市的“本地人”,比上年提高4.2個百分點。從進城農民工對本地生活的適應情況看,85.2%表示對本地生活非常適應和比較適應,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

  進城農民工參加所在社區、工會組織的活動更加積極。在進城農民工中,34.9%參加過所在社區組織的活動,比上年提高4.5個百分點,其中,5.8%經常參加,29.1%偶爾參加。加入工會組織的進城農民工占已就業進城農民工的比重為16.1%,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在已加入工會的農民工中,參加過工會活動的占82.0%。

關鍵詞: 建筑業 農民工 千萬人
分享到:
[責任編輯:李二慶]
免責聲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別標明中裝新網原創稿件的內容,其他均來自于網友投稿或互聯網,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所發布圖片或文字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本站工作人員予以解決。QQ:2853295619 手機:1352085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