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建設航天強國。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示范區,堅持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優勢,積極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建二局作為建筑央企,堅持秉承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精心打造具有航天系統“第一高樓”稱號的航天工研院總部大廈幕墻項目,助力打造深圳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11月24日,中建二局“建證·城市更美好”開放日(第26場)走進深圳航天工研院總部大廈幕墻項目。目前,項目外幕墻施工已基本完成,進入部分區域收尾工作。這座深圳新地標已披上美麗“外衣”,即將展露容顏、釋放美感。
自主創新研發
“搭積木”式打造建筑“外衣”
航天工研院大廈幕墻項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區留仙洞總部基地,項目建筑高度211.2米,地下4層地上43層,總建筑面積約10.69萬平方米,幕墻面積約4萬平方米。
項目1至3層為框架幕墻,4至39層全為單元式幕墻,其中40至43層建筑幕墻以東西軸線為界限,南區采用單元式幕墻工藝,北區則采用框架式幕墻,兩種工藝同時進行。“為能更好地展示出建筑豎向龍骨線條,項目特別在北區采用更具造型表現力的框架結構,而南區為突出高雅大氣的外觀,舒適的辦公環境,則采用最新的單元式幕墻工藝。”中建二局裝飾公司航天工研院大廈幕墻項目經理鄒繼新說道。
單元式幕墻工藝,采用了裝飾公司裝飾工程設計研究院研發的“D系列單元式幕墻系統”,該系統采用了等壓原理+內排水設計理念以及完善的隔熱系統設計,具有加工質量高、節能、防水、隔熱等特點,安裝更便捷、性能更優越。
(D系列單元式幕墻系統)
在單元式幕墻安裝現場,兩名工人抬起一塊方形的幕墻玻璃往卡槽里一放,再向前推行,這塊帶有母卡槽的幕墻玻璃,即與已經安裝到位的玻璃,通過公卡槽無縫結合在一起。隨后施工人員再用雙支座全鋁轉接件、360度三維轉角件等多種固定件將其與建筑主體結構固定。不到15分鐘,一塊高4.5米、寬1.55米,重達550公斤的幕墻玻璃即安裝完成。
“這種最新單元式裝配式幕墻,整個安裝過程就像“搭積木”一樣。”裝飾公司副總經理、裝飾工程設計研究院院長張雪峰介紹說。傳統框架式玻璃幕墻十分復雜,20個人安裝2700平方米的玻璃幕墻,最快也要50天時間才能安裝完成。現在使用的單元式幕墻,所有框架、玻璃都是由工廠加工完成,施工人員在現場只需像“搭積木”一樣,一塊塊按照圖紙和編號安裝,7個人最快13天就能安裝2700平方米。
技術攻堅克難
建筑“外衣”穩如磐石
“如何研發出適用于單元式幕墻三維調節定位系統的專用固定構件”、“如何在有限空間實現吊裝與其它內容交叉施工”是該項目幕墻安裝的重難點。為此,項目部組建了5人技術攻關團隊,在施工進場前2個月,就開始進行專用構件研發升級工作。“我們這次構件研發,最大難點就是用于齊平結構樓板的單元式幕墻三維調節定位系統。”鄒繼新說道。
“固定構件作為單元式幕墻施工中核心部件,主要負責幕墻與主體結構間固定。目前建筑幕墻所用的固定構件,大多采用標準化構件,很少有創新發展,但我們這個項目與其他項目不同,比如同樣是安裝單元式幕墻,但一般項目主體結構的每層樓板均探出結構柱外至少30cm以上,此時幕墻就可以放在樓板上再進行固定,所有受力點基本都在樓板上,固定構件由于受力小,標準構件即可滿足設計需求。”項目總工鄧威介紹,“而我們的結構柱與樓板完全在一個平面,因此幕墻根本無法借力,只能依托自身結構受力和固定構件受力,此時常規標準固定構件根本無法滿足我們施工要求。”經過項目技術團隊25天的攻堅討論,最終自主研發出3種水平固定構件、2種轉角固定構件。
在單元式幕墻施工時,由于單元板塊重量大、體積大,安裝時難以一步到位、可調節空間小、精度優化難等問題。為此,項目團隊設計出能夠實現X、Y、Z三個方向(即前后、左右、上下)移動位置的三維調整的固定構件。“相較過去同樣構件,我們從傳統2個方向調節,優化為6個方向調節,同時可調節范圍也從之前左右調節優化到現在上下左右及前后均可調節,使單元式幕墻施工精度可控制在20mm之內,遠優于國標規范。”鄧威解釋道。
綠色安全施工
環形軌道車實現“人貨分離”
節能降耗、綠色施工。項目采用自主研發的單元式玻璃幕墻,相對框架玻璃幕墻所需施工操作人員減少30%、安全效率提高10%,且單元板塊組裝由加工廠拼裝組裝完成,再由施工現場進行安裝,有效減少了現場聲污染、焊接光污染。同時,項目采用環型雙軌道吊裝施工,相比傳統采用腳手架或吊籃施工,更安全、更靈活。
站在大廈樓下向上望去,在43層樓頂外檐,安裝有2條由18#工字鋼組成的環形軌道,這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這是一般超高層建筑才會使用的環形軌道小車,項目的環軌全長220米,圍大廈樓頂一圈,內軌為四周移動吊裝,外軌為四周移動吊籃施工。”鄧威介紹道,“過去我們只用一個吊籃就可完成幕墻拼裝,但由于現在單元式幕墻單塊就超過半噸,吊籃總重量接近最大承載力,為確保安全,我們采用雙軌環形小滑車,實現‘人貨分離’。”
(“環軌滑車”、“吊裝炮車”設備圖)
人車分離,安全施工。除了“環軌滑車”,項目還自主研發了“吊裝炮車”等設備。“環軌滑車”每秒可移動8米,綜合效率遠高于傳統舉升車,具有操作方式便捷、節約場地、人貨分離等優點;“吊裝炮車”配備260米鋼纜,最大可吊裝重量達1.2噸,速度可提升至16米/秒,在單元幕墻吊裝時,僅調運時間就縮短了20天。“過去對220米超高層建筑,我們吊裝都采用卸料平臺方式,本次采用吊裝炮車,我們一下就將施工效率提升了1倍,5075塊單元幕墻,實際只有了200天就全部安裝完畢。”鄧威說道。
技術攻堅護航,推進成果轉化。截至目前,項目共受理發明專利2項、受理實用新型專利18項。未來,中建二局將繼續秉承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精心打造航天系統“第一高樓”,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雙區”驅動重大機遇,以“嚴高快、深細實”的標準狠抓落實、嚴控細節、品質履約,踐行央企使命,展現央企擔當,在祖國大陸的南端打響裝飾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