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3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并強調“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透露出2023年經濟工作的重要信號。政治局會議定調2023年經濟工作: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新華社同一天對外發布的消息還顯示,12月2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就今年經濟形勢和明年經濟工作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的意見和建議。
會議強調:明年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重磅消息連發,定調2023年經濟。“穩”字是重中之中。面對依舊復雜的內外形勢,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這三大工作怎么做好?
穩增長: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
世界經濟衰退風險加大,國內疫情多發散發,極端高溫干旱沖擊……
今年以來,受超預期因素影響,中國經濟出現一定波動。各方面及時推出并加力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和接續政策措施,效果不斷顯現。
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3.9%,比二季度加快3.5個百分點,環比由二季度下降2.7%轉為增長3.9%。
在經濟持續恢復的背景下,政治局會議將“穩增長”置于2023年“三穩”工作首位。對于具體政策,會議在體現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的同時,強調形成“組合拳”。
會議指出,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產業政策要發展和安全并舉,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社會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線。
分析認為,這意味著明年中國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其它政策之間將更注重綜合發力,共同配合促進穩增長目標實施。
此外,針對關乎中國經濟增長大局的需求收縮、預期轉弱等壓力,會議表示“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并強調“大力提振市場信心”。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由于明年主要經濟體可能陷入衰退,中國穩增長要更多依賴內需,在此基礎上要保證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同時,只有市場信心切實得到提振,經濟運行才能真正得到好轉。
穩就業:仍有較好基礎和條件
就業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今年以來,疫情、國際局勢等多重因素推升中國就業壓力。
一季度,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為5.5%,處于較低水平。二季度,該數字一度走高后回落至6月份的5.5%。進入三季度,7、8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繼續下降,9月份受疫情多發散發影響略有上升。
根據已公布的最新數據,10月份,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與上月持平。其中,25-59歲勞動力失業率為4.7%,亦與上月持平,就業形勢保持基本平穩。
盡管壓力仍存,但下階段中國就業保持穩定有較好基礎和條件。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王萍萍分析稱,經濟持續恢復為就業形勢穩定提供了有力保障。各項穩就業政策持續加力,針對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制造業困難大戶,全面實施“降、緩、返、補”系列助企紓困政策,也有力促進了就業穩定。
此外,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中國新產業新動能繼續增長,新崗位新職業正不斷涌現。修訂后的2022年版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凈增158個新職業,首次標注97個數字職業,新職業新工種的出現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為勞動者提供了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
穩物價:底氣能力進一步增加
在全球通脹壓力高企的情況下,今年中國持續加大保供穩價力度,價格形勢保持總體穩定。
10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1%,漲幅比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官方和市場機構普遍預計,今年中國“3%左右”的CPI預期調控目標可以實現。
“展望明年,中國穩物價的底氣和能力進一步增強?!敝袊暧^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郭麗巖向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表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產業體系韌性足,市場潛力空間大,能夠對沖和化解不利沖擊。
她進一步指出,中國穩健的貨幣政策兼顧短期和長期、內部和外部均衡,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強刺激,能夠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和更高質量支持,這正是穩定宏觀物價總水平的底氣。
與此同時,中國糧油肉蛋奶蔬果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調控機制不斷完善,調控能力正不斷提升?!凹Z價穩百價穩”,郭麗巖舉例說,截至11月底,今年中國秋糧收購累計超過7000萬噸,即將連續第8年實現全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中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遠超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谷物基本自給和口糧絕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