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衷心感謝各位領導、各位嘉賓百忙中出席我們的活動。
下面進入主論壇演講環節。首先,有請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學術與教育委員會秘書長朱時均做《奮進新征程 迎接新挑戰——對建筑裝飾產業發展問題的再思考》的主題演講,掌聲歡迎。
朱時均: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企業家,各位設計師朋友們:
大家早上好!非常高興也非常榮幸又一次有這樣的機會,和大家在一塊兒分析、分享建筑裝飾行業的一些信息和看法。
其實,我更感到榮幸的是我有多次這樣的機會和大家分享。2020年9月在這個會場,我與大家分享過一次;5年以前的2017年,也有這樣一個機會;在10年前的2012年,同樣在這個地方,我也和大家分享過一些行業信息;最早是2003年,也就是非典那一年在海南的博鰲,很榮幸認識行業那么多企業家,我們也分享過一些行業的看法。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就20年過去了,這短短的20年,對我們裝飾行業來說,如果說是滄海桑田,可能有點夸張,但至少是潮起潮落,波瀾壯闊,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博鰲,我記得當時的主題是《做大做強,擁抱資本》。因為那時候我們最大的企業不到5個億的產值,3000、4000萬的利潤。當時大家的理想是裝飾企業如何做到50億,如何每一年能有5個億的利潤。可能很難有人想到我們裝飾企業不但能夠做到50億、100億、200億,也可以做到300億,每一年可以有20多億的利潤,尤其是我相信沒有人會想到我們不僅可以每年賺20個億,我們還可以每年虧20個億,虧30個億,虧40個億。真的,這種變化令人感慨,我的心情是很難以平復的。
蘇東坡在第二次游赤壁寫下的《后赤壁賦》特別能用來參照我以及我們這些企業家的心情,他說的是:“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越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
這次在開會前,我們的企業家也提出很多希望,希望我們這次會上談一談對中國經濟的看法,談一談裝飾行業現在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道路,談一談房地產業的現狀和未來的發展道路,談一談我們裝飾企業的未來。還有一些具體的問題,如何看待上市問題,裝飾企業有沒有必要上市,還能不能夠上市。談一談我們的住房精裝修工程業務這塊還有沒有前景,還要不要去發展等等等等。
當然,這些問題有些是我不能談的,因為沒有這個能力,也沒有這個資格。我今天只是力所能及的把我能夠談的一些我自己一些膚淺的看法拋出來,拋磚引玉,引起企業家們更多的思考。
一、響應偉大號召。
一個月以前,在北京,舉世矚目的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了。黨的二十大描繪了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發出了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的偉大號召。一句話,藍圖已經繪就,號角已經吹響,并且請問號角嘹亮,催人奮進。可以說二十大描繪的宏偉藍圖,為我們建筑裝飾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根本的保障,提供了寶貴的機遇,也為我們的企業家大展宏圖、建功立業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二十大召開以后的一段時間,“斗爭精神”成為一個熱詞。二十大一結束,我的朋友圈包括我跟企業家各種場合,大家都給我發了這樣一個圖“斗爭”,并且告訴我說二十大報告中“斗爭”是一個熱詞,提了有二十多次,問我怎樣來看待這個問題。
我按圖索驥,找了這本書(《斗爭》),認真的讀了。我的理解是這樣的,我們習主席確實在各種場合強調了斗爭精神,提出要敢于斗爭、勇于斗爭、善于斗爭,在斗爭中學會斗爭哲學,直到取得徹底勝利。但我的理解是,我們不要從狹隘的、庸俗的意義上去理解習主席說的斗爭精神。習主席說的斗爭精神其實有很深刻的含義,我的理解,他實際上表述的是一種不畏艱險,積極進取,勇于開拓的思維狀態。我們在座加上線上的估計有幾百位企業家,企業家精神的核心是勇于創新,敢于創業,艱苦奮斗,百折不撓。而這種精神與習主席所說的斗爭精神應該是非常吻合的。企業家精神,我的理解就是斗爭精神的一種生動的體現。正因為如此,我們企業家精神已經被認定為一種偉大的精神,納入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當中。這精神譜系是去年發布的,是中宣部總結的,總結了我們共產黨人的偉大精神,其中把我們企業家精神認為是一種偉大精神,列入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當中。
為什么還需要斗爭精神?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場非常艱巨的任務,我們未來的道路一定是不會是風平浪靜的,一定會充滿荊棘坎坷,所以特別需要發揮勇于斗爭的精神。拿裝飾企業來說,我們確實面臨很多困難,有很多挑戰需要我們去應對、去斗爭。五年前我在這里分析了裝飾企業面臨的一些問題,我說我們的企業家如果不認真思考、不認真面對,有可能會最后資金鏈斷裂瀕臨破產。
當時只是有這個苗頭,我提出這樣問題后,有企業家還調侃我,說你是不是在唱衰裝飾企業。當時我回應說我作為一個行業的工作者,我的衣食飯碗就是這個行業,行業協會存在的唯一價值是為行業服務,促進行業的興旺發達,我怎么會去唱衰這個行業。還有,你也太高看我了,我一介草根,哪有這個能力。我也不會這樣蠢,我唱衰這個行業不是自己砸自己的飯碗。我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是希望引起企業家的關注,避免走向更多的挫折。當然,我也很欣慰,我們也很多企業家表示,包括剛才還有企業家跟我說你多次提醒我們,確實引起了我的警覺。后來盡管我將信將疑,但我還是采取了一些辦法,避免了更大的損失。
五年過后的今天,現在這些問題更嚴重了。比如說營業收入的增長。這上面基本上是上市公司(見PPT),我們的上市公司很多去年的營收不如3年前、5年前甚至10年前的。從某種層面上說,我們這些企業好像喪失了成長性。第二點,企業的盈利能力越來越弱了。
這些數據真的讓人痛心,也很沉重,比5年前嚴峻多了。5年前我說很多企業是在盈虧邊緣上掙扎,而這些年很多企業已經巨虧。
我這兒只舉了前面5家企業,可能去年一年的虧損把前面5年、10年的都虧完了。形勢真的非常嚴峻,所以我們不得不直面這些問題。
資金鏈高度緊張,當時我說的是資金鏈高度緊張,而現在確實有很多企業因為資金鏈斷裂,已經破產或者瀕臨破產的狀況。
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應收賬款居高不下,有些企業的應收賬款已經占到當期營業賬款的70%、80%、90%甚至超過100%。如果應收賬款做分子,營收做分母,超過了100%,意味著我們的經營活動已經很難產生現金流了,經營得越多,現金流越緊張。
當然,我們要直面困難,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肯定有外部環境因素。如果少數企業陷入困境,可能是企業的問題,而我們企業普遍面臨著問題,一定有環境的因素甚至環境的因素是更重要的因素。但環境的因素很多是企業無法做法和改變的。我們既不能改變,甚至可能回避都無法回避。作為企業的經營者,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改變自己,增強自己的能力去適應環境,在新的環境中去謀求發展。
我們要堅定發展的信心,盡管我們遇到了困難。剛才劉會長也說了,我們一定要堅定發展的信心,要堅定兩點:一是建筑裝飾產業依然擁有龐大的市場需求的支撐。這不是我隨便說說的,一個產業能不能生存、發展,最重要的是看它有沒有市場需求,有多大的市場需求。我們建筑裝飾產業的本質是對于人的活動環境的優化和美化。只要有人類的存在,對環境的優化和美化就是一個永恒的需求,并且是一個巨大的龐大的需求。
這里有兩個數據,即使在新冠疫情以來,在如此艱難的環境當中,我們產業的整體規模還是保持著較高的增長水平。大家可能會覺得家裝怎么會比公裝數據大。因為家裝統計范圍跟公裝不一樣,公裝的主材大多不含在里面,而家裝很多包括主材,家裝的產值除了設計施工以外還含了一些帶動的材料的銷售。這兩項加起來超過5萬億,所以我們可以堅定的說建筑裝飾產業依然具有龐大的市場需求,建筑裝飾企業依然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在下面把我們所關心的問題結合我的分析講一講。
我覺得大家多很關心政策問題。比如今天很多在會前問我,“銀行出臺了支持房地產發展的16條,你怎么看?”首先,肯定它是一種積極的信號,對產業的發展肯定有正面作用。這次盡管是金融支持的16條措施,但它跟原來不一樣,不僅表示出要救房地產市場,也要救跟房地產相關的企業,幫助支持企業去解決我們的問題,就包括我們面臨的甲方的支付風險等問題,都可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
這是肯定的、積極的信號。但我這兒也想提醒大家,大家也不要因為這些系列政策出臺,就又認為房地產會很行。我個人看來,這些政策主要是金融政策。你仔細分析,政府金融方面能說的能做的都說了,并且力度還很大。但你看那里面有些是已經執行的,已經執行的都是容易執行的。也有一些是還沒有執行的,沒有執行的是比較難以執行的。它不止是金融部門的問題,還需要其他政府部門的配套、協同作業。而這種配合和協同需要一個時間周期,不那么容易立竿見影。
房地產當前的困局并不僅僅是生產端(供給端)的問題。現在我說它有一些局限性,它僅僅是金融政策,僅僅是解決供給端的問題,也就是解決開發商的問題,解決項目的問題,解決我們開發環節當中的企業所遇到的問題。我剛才說了,其實經濟最大的問題還是需求,需求端是更重要的方面。
我是學經濟史的,對經濟應該說是比較了解的。經濟社會的發展,從長遠看,政策一定有作用,但政策的作用都是階段性的、短期的,絕對經濟發展的方向是一些趨勢。某些趨勢一旦形成了,政策也很難發揮作用。看政府做什么很重要,看政府不做什么也很重要。
房地產需求端的問題,它跟我們這些年來的一些正有關。政策在當初出臺時肯定有實際意義,但時過境遷,它是不太利于我們房地產業發展的。這些政策如果逐步實行或者調整,相信我們房地產業會更穩健。但比政策更重要的是趨勢。提綱挈領講講,如果裝飾企業還想長遠發展,我列在上面的都是趨勢性的問題,大家更應該關注的思考。
第一,人口增長放緩;第二,城市化進程進入新的階段。這兩個因素是鐵定的趨勢。未來的市場結構中,存量市場會逐步放緩甚至縮減,而增量市場會逐步擴大,城市的市場會逐步縮減,而鄉村的市場會逐步擴大。這種變化,會導致我們裝飾行業的工程項目輕量化。盡管總量很大,但我們的項目可能單個看都會為什么小,并且業務會非常分散。這是我們面臨的挑戰。
像這種輕量化、分散化的趨勢下,我們還想保持發展,那管理水平就一定要更高,勞動生產力一定要更高。怎樣提升管理能力、勞動生產率?我認為從兩方面入手:管理水平、技術。技術方面,建筑數字化和建筑工業化,尤其是建筑工業化的融合發展,一定能夠、一定會重塑我們的產業格局,一定是建筑裝飾企業提升生產力水平的可靠的路徑。首先說人口增長放緩的問題,這里面有兩個數字,2021年人口出生率0.071%。人口出生率就是適齡生育的夫婦,一對夫婦生了多少個孩子。要維持一個正常社會代際傳承需要一對夫婦生2.1%。我們好多年來都是1.5%、1.6%,去年是0.071%,一對夫婦一個孩子都做不到。這就導致人口自然增長率低。統計數據的描述是人口增長進入了低速時期,但這個低速也低得有點過分。去年12億新增人口增了48萬,按百分比跟高的時候比,基本忽略不計。我們大概率可以揣測進行最遲明年人口就沒有增長了甚至進入負增長了。裝飾行業是營造人的活動空間的,如果人的總量不增加了,那我們未來的市場在哪兒?大家一定要思考這些問題。
第二個,城市化進程進入新階段。新階段是我自己理的詞匯,新到哪兒?本質上說是城市化進程放緩。但這樣表述我擔心它可能不太正確,不能說放緩,我們說的是要加速城市化進程。說它放緩好像不太好,但事實上它就是放緩了。
其實這是客觀規律,城市化進程一旦超過60%,就會放緩,美國、歐洲、日本都是這樣的。我們去年的城市化率是64.7%,經濟發達地區北上廣深包括江蘇、浙江已經70%多到80%了,所以城市化進程一定是放緩的。城市化進程放緩意味著大規模的居民小區建設、大體量的城市綜合體肯定會減少。
我們認為這兩個因素就一定會導致新的變化,裝飾企業的市場結構會發生變化,大體量的新建筑會少,但城市更新、建筑更新的項目會增多。建筑更新跟新建筑對設計施工的要求不一樣。
舉例,深圳有好幾家擅長做五星級酒店的,但這兩年的業務就明顯萎縮了。為什么?新開工的五星級酒店已經寥寥無幾。如果你的業務、能力還在于優點是新的五星級酒店建設,是有問題的。
但我通報另外一個信息,北京有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在如此困難的境地下,前兩年每一年都承接了十幾二十個高端五星級酒店的改造。以前要說是星級五星級的設計根本不太可能。新的五星級酒店設計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現在為什么要改造?改造是讓它更有效率。五星級酒店很多都不賺錢,我們要提高利用效率、節省運行成本。這些是新的課題,而城市的更新更是一個巨大的規模。
我們“十四五”期間是預計要完成2000年以前建成的2.9億萬個城鎮老舊小區的改造。當然,城市更新絕不僅僅是棚改和老舊小區的改造,應該是整個城市的升級、配套。
保守估計光城市更新至少每年有10萬億的市場。現在房地產總值是500萬億,每年哪怕就2%的更新率,也有10萬億的更新。
第二個,鄉村振興的市場機會。大家可能都有一個感受,中國的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基礎建設一點都不比他們遜色,甚至更好。中國與發達國家最大的區別在鄉村,差別太大了,所以現在鄉村振興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而鄉村建設的任務,這些對裝飾企業來說蘊藏著巨大的機會。
我剛才說了,不管是城市更新還是鄉村更新,它的特點是項目會輕量化、分散化。我們大部分裝飾企業現在的水平有可能是很難盈利的。
企業一定要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提升生產力水平。提升生產力水平最可靠的路徑,我認為是建筑數字化,建筑工業化,尤其是數字化與工業化的融合發展。
關于企業的核心能力。我的理解,絕大部分裝飾企業只要做到10億規模以上,都是一個平臺,而不是一個專業化的施工公司,就是一個項目管理服務的平臺。
作為裝飾企業項目管理服務平臺,這是我列舉的基本能力(見PPT),最重要的是要提升技術支持能力。現在的項目技術含量很高,如果按傳統的辦法,一個一個項目,遇到問題解決問題,一定是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都很大的。我們作為一個平臺企業的總部,一定要有技術積累,要有能夠為項目提供解決技術問題的思路、辦法。
這是我們裝飾企業特別缺的,本來我想展開說一下,沒有時間。
第二個,風險管控能力,尤其是決策能力。今天有人問我裝飾企業現在還要不要上市,還能不能上市。這其實就是一個決策問題。上市,我認為永遠都是有必要的。因為市場經濟的靈魂就是資本,我們現在是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其實你不搞市場經濟,所有經濟活動的核心都是資本。我們生產三要素:機器/設備/技術、勞動力、資本。這三大要素中,資本才是靈魂,有了錢才有土地、設備、廠房、人。一個企業要發展,尤其是要快速發展,融資能力、融資成本要盡可能低,融資渠道要盡可能寬。而資本市場就是拓寬我們的融資渠道,降低我們的融資成本,所以它永遠都是需要的。但上市也是有成本的,所以我們要衡量的是我們自己的企業能不能承受上市的成本。
我這里要特別提醒,要有成長性,業務要保持持續增長,在當前情況下,如果是按正常的軌道穩步提升業務規模,那你可以穩定的爭取上市。如果出現前面的問題,為了保持你的增長率而接一些沒有效益甚至虧損的項目,那一定要慎之又慎。
企業的核心能力在本質上是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和發展的能力。企業核心能力是企業家精神的延伸和拓展,企業家精神是企業核心能力唯一的、真正的源泉。裝飾產業過去三十年之所以有高速的發展,一個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我們這個產業里擁有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家,正是他們無與倫比的堅強的精神和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鑄造了、創造了裝飾產業過去的高速成長的輝煌成就。我也相信,面臨當下的困難,我們的企業家一定能夠知難而上,迎難而上,披荊斬棘,踏平風浪,闖出一條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為我們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貢獻,謝謝大家!
主持人:感謝朱老師的精彩分享!
數字經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新引擎。推進數字化,是實現產業升級、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路徑。建筑數字化,尤其是建筑數字化與工業化的融合發展,將給產業帶來革命性變化,創造新的產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