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動力工程系副主任黃忠文副教授帶領動力學工程技術團隊與黃浩博等人,近幾年在新能源工程科學領域展開不懈研究。
綜合參考國內外新能源汽車和太陽能汽車的技術現狀,基于方便車主使用和節能減排的基本原則為出發點,通過努力探索研究,獲得了可靠的技術成果。
首次提出和研究了換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換電式增程式電動汽車、車頂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式新能源汽車等實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車系統,并全面系統闡述了相關技術的機械結構系統以及動力工作系統的實用性完整性解決方案。
目前,關于換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換電式增程式電動汽車、車頂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式新能源汽車的發明技術已經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專利并獲得批準,得到授權。車頂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式新能源汽車主要包括車頂光伏及插換電式純電動汽車、車頂光伏及插換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車頂光伏及插換電式增程式電動汽車等型式。
對于單一充換電的純電動汽車存在續航憂慮的問題,絕大部分家庭用戶都不愿意購買。從用戶角度來說,并不在乎一次性的行使里程有多么遠,關鍵在于怎么樣能夠隨時方便補充能源繼續行使。本實用新型專利的新能源汽車實現了供電能源的多樣化,屬于能夠被大部分用戶接受的普及型新能源汽車。充電方便的用戶就可主要使用充電,家庭及工作單位附近有汽車經營廠家維修保養換電服務站的用戶就可以主要使用換電。汽車在白天接收太陽光條件比較好且日常行使里程較短的這類相當多的用戶即使不進行充換電,什么都不加也能跑一跑,車頂光伏可以提供每年3000公里以上真正意義節能減排的行使里程。日常優先使用車頂光伏及充換電的電力能源,傳統燃料能源可以作為備用及長途時使用。
帶車頂光伏的新能源汽車可以減少用戶充換電的頻率,而且與純電動汽車相比動力電池的容量也不需要太大,有效降低了所需動力電池的成本。另外,究竟是先配套建設充換電設施還是先發展新能源汽車應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解決了這個難題,供電能源多樣化的新能源汽車的應用反過來會帶動充換電設施的配套建設,兩者可以做到相互促進與良性循環。
下一步,研究團隊一方面積極申報科技成果獎項,另一方面將積極著手向相關企業進行宣傳推廣,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盡早實現專利技術的產業化,既方便車主購買使用,節約運行成本,也響應國家促進節能減排戰略的號召。
后期,研究團隊還將繼續堅持不斷努力與研究探索,盡快促進新能源汽車的應用與普及,力爭在新能源汽車應用領域做出具有時代意義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