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作為光源的技術革命,在初期得到國家大力的扶持政策,各個地方政府對LED企業的補貼可謂豪爽大方。特別是經濟特區深圳市,其LED產業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初,在國家政策扶持和廣東省大力推動下,十幾年來LED整體產值規模達到800多億元,從事技術及產品研究、開發、生產及應用的企業超過1000家,誕生了多家上市公司。近日,深圳市卻宣布廢止了實施中的LED產業規劃,引發了社會各界的不同解讀。
據了解,由于前期政府在LED產業大力度地扶持,且進入LED產業的門檻不是很高,引來了大批商人為追求短期利益投身到此行業造成產能過剩。這種僅為了國家補貼而扎堆進入LED行業的企業,在市場一片“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下,多數都面臨著關門大吉的情況。幾年前進入LED產業的康佳之前一直是做出口,直到前年才開始進入國內市場,并且撤巨資成立了LED的專業子公司。其銷售總監李先生對記者坦言:“深圳終止了對LED產業的扶持規劃,可能是考慮到前期造成的市場動蕩過激,應該不是終止只是會再做些調整,換別的方式和政策。希望國家在LED產業的扶持政策上能夠有針對性地扶持,免除眾多企業扎堆進來分羹補貼的情況。”
專做LED產業的瑩輝照明營銷總監楊先生,則希望國家的補貼政策能夠面向終端消費者。他認為國家扶持是好的措施,但這種扶持應該轉向終端那些為LED埋單的消費者,比如應該由政府來補貼,支持業主節能環保。“很多企業不會把心思放在產品和服務上,而是鉆研如何把國家的補貼變成自己的利潤。在像福建、江西等地方,如果建筑物是地標性的,國家會把一年的電費中30%返回給建筑商。”另外,他也提到國外的LED標準分為三個等級—普通、專業、高端,但在中國可能就有十類以上的標準,而且質量參差不齊,深圳終止了扶持政策是個理性的做法。
在廣州照明展首日開展的新聞發布會上,廣州光亞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董事潘文波博士在會上在肯定LED產業未來的“光明”,坦言未來的利潤會越來越高,但市場一定是屬于有品牌、有規模、有完善的營銷渠道和路線的企業:“未來八年中國照明行業供應的80%產品將換成LED產品,市場有真正的需求和客觀的增長點。而LED產品成本也將會控制在10元之內,價格高的問題大致得到解決。去年照明行業達到了3000個億的容量, 到2015年可能到5000個億,但是我們的產能一直過剩。根據產業的市場規律,將會有30%--70%的中小型的企業面臨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