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半導體照明/LED行業總體銷售收入、產量和出口逐步下降,大多數企業出現了訂單減少、產品價格大幅下降、增產不增收、產能利用率創歷史最低、產品出口銳減的現象,我國LED行業由此進入整合期。整合期的首要任務就是苦練內功,提高核心競爭力。中國照明電器協會副理事長陳燕生告訴記者,LED行業未來將是優勝劣汰,企業要提高核心競爭力,培養人才非常重要。
相關閱讀:
人才問題掣肘產業發展
2011年以來LED行業整體呈現產能過剩的狀態。由于缺乏上游核心技術,LED企業多扎堆在封裝、應用等中低端領域,并由此帶來產品同質化的嚴重問題。同質化競爭引發價格戰,毛利率持續走低,行業利潤率從最高峰時期的40%下滑到5%甚至更低,尤其是封裝已接近零利潤。
“目前國內的LED高端人才是比較欠缺的,這也是國內LED產業整體發展相對滯后最重要的表現。”安徽澤潤光電有限公司總裁陳和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現在中國LED企業趕超國際巨頭的最大障礙不是專利,而是人才。由于我國LED產業發展的時間不長,總體上國內有經驗的LED人才比較缺乏。”武漢迪源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董志江如是表示。
創維光電公司總經理林悅濤也告訴記者,目前我國LED行業的高端人才比較缺乏,與發達國家存在比較大的差距,導致大部分的核心技術都掌握在日本和美國手里。一方面是因為國內對新技術、新產品的投入沒有發達國家大,企業都想在短期內追求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我國LED行業確實發展過快,資深專業人才自然供不應求。
目前,我國高光效、高可靠的LED原材料幾乎全部依賴進口,高檔外延芯片生產工藝的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特別是上游芯片專利技術大部分被國外大廠商掌握。隨著LED專利戰硝煙四起,國內企業更加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可是,與高速發展的LED產業所不相適應的是,目前國內大專院校相應對口的專業設置才剛剛起步,LED人才暫時還無法由相關院校批量輸送。人才緊缺難題如不能被破解,LED產業發展無疑將受到約束。
摸索有效人才培養路徑
據了解,近年來日本、韓國和歐美等國家為了扶持本國LED產業的發展,使用專項資金資助各類行業機構、高校和企業進行LED專業技術培訓,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后備力量。而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具體規劃還未出臺,企業已經開始自己著手摸索人才培養之路。
很多有資本靠山又剛剛涉足LED產業的企業,都急于快速建立起一支能夠馬上做出成績的“空投”精英團隊。為解燃眉之急,從我國臺灣地區高薪聘請高級人才成為許多內地企業的首選。
針對這種模式,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研究員梁秉文博士告訴記者:“目前國內LED行業急功近利的發展模式和實際上不鼓勵創新(或者創新者要付出太大代價)的現實,是無法造就人才和無法讓有限的人才資源發揮作用的根本原因。如果沒有創新的土壤和環境,即使從外面挖來了人才,栽下去也很難成活,會漸漸地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