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第二波”
作為一線的電池片生產廠商,何旖莎無疑更為深刻地感受到了歐洲對華光伏反傾銷帶來的沖擊。
“我們現在只能選擇現金流比較好的下游企業合作,然后給予合適的賬期,但不會像以前那么長了。”作為浙江金樂太陽能科技公司的董事長,何旖莎解釋,在歐洲反傾銷立案之后,歐洲客戶開始有意減少中國光伏企業的訂單。
何旖莎對記者坦言,上半年該公司產能利用率可以達到80%以上,現今直落10個百分點,“我現在想的是保持穩健的現金流,不求業績,只求能養活員工,不讓他們失業”。
9月6日,歐盟宣布對華光伏反傾銷立案。2011年中國對歐洲光伏產品出口高達204億美元,直接從業人口超過50萬人,帶動間接就業人口超過100萬人。
中電光伏市場部總監鐘章偉告訴記者,歐盟對華反傾銷中,有要求調查后提交海關數據,“也就是存在追溯征稅的可能,這會讓歐洲的客戶和中國的組件廠商均有顧慮”。
天合光能CEO高紀凡稱,進一步節約成本的措施,“將促使公司更好的滿足用戶需求以及抓住新的機遇”。
天合光能發布2012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營收同比下降40.3%,至3.451億美元;凈虧損為9210萬美元,上一季度為虧損2980萬美元。目前該公司正在努力止損。
事實上,天合光能并不是中國前10大光伏組件企業中第一家裁員的企業。
今年5月,賽維LDK宣布,該公司已裁員5554人,占公司員工總數的22%;尚德電力鼎峰時期有近2萬人,但現在僅在1萬人左右徘徊。
據記者了解,在中小型光伏企業中,孚日光伏、吉陽新能源、九州方園等裁員已超過50%。而在億晶光電三季度的一次投資者交流會上,投資者甚至直接質疑:“億晶光電會破產嗎?”
英利董事長苗連生斷言,如果歐洲反傾銷通過于中國不利的裁決,將導致中國光伏企業大規模破產倒閉,中國光伏產業將面臨毀滅性打擊。將造成百萬人失業。
通威董事長劉漢元更遺憾承認,該公司可能裁員80%或者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