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城區西南約50公里左右的周口店龍骨山見證了兩個起源。其中,最為世人所知的是,著名的北京猿人遺址就位于這里,70萬年的早期文明史見證了人類的偉大起源;而另一個起源,可能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里還是中國壁紙行業的起源地,有著30多年歷史的中國第一家壁紙廠——特普麗就位于這里。
現在特普麗墻紙的掌門人,從1978年投產前就被分配到廠里當技術員的楊冀,不但親歷了30多余年的企業發展史,而且見證了整個行業的興衰與起落。在楊冀看來,目前壁紙行業正處于行業發展史上的第三輪洗牌階段。在產能過剩、上游樓市調控的大背景下,市場的走勢和企業的發展方向都再次考驗著這個行業的企業和企業家們。
縮影壁紙行業30余年發展歷程
雖然僅僅是一家壁紙廠,但特普麗的誕生卻有著不一樣的歷史意義。1975年,鄧小平二次復出,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第一副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并主持黨、政、軍的日常工作,為了抓經濟建設,實現四個現代化,當時在建材口推動了兩個項目,其中之一便是中日建交的重要項目之一,北京建筑塑料制品廠(特普麗前身,當時隸屬于北京建材局)的籌建與設備、工藝引進。
1976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谷牧批示要積極推進此項目,時任建設部常務副部長的祁俊主抓,從日本引進全套壁紙生產設備和工藝。在日方技術人員的指導下,1977年,工廠廠房建設及設備組裝完畢。1978年,在粉碎四人幫后,文革結束,鄧小平第三次復出,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這一年,北京建筑塑料制品廠的金獅牌壁紙投產了,中國國產的第一卷壁紙正式問世。也就是在這一年,楊冀從北京化工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了這里,一干就是30多年。
在改革開放之初,國家建設百廢待興,這時候,壁紙還是個新鮮玩意兒。據楊冀介紹,一開始壁紙生產出來,老百姓沒見過,也不知道怎么用,民用市場的銷售幾乎為零,只有當時的“釣魚臺國賓館”和“北京飯店”用了廠里生產出來的壁紙。直到1982年之前,廠里生產的大部分產品都是“人造革”,當時這東西暢銷,82年以后,生產“人造革”的企業太多了,生產和銷售人造革也沒有了多大的利潤。這時,很多人開始分到了房子,開始注重高居住質量,壁紙開始受到老百姓的歡迎。
“1985年,賣壁紙賣瘋了,供不應求。”楊冀清晰記得,當時的百貨商場、五金日雜商店、土產公司和供銷社里,金獅牌壁紙都是最暢銷、最受歡迎的商品之一。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一下子催生了一大批壁紙廠。從1985年到1989年,短短四年間里,全國各地涌現了200多家壁紙廠,市場也一下子從供不應求變成供過于求,這些工廠開始展開惡性競爭,打價格戰的同時,壁紙的質量越做越差,遭到老百姓的拋棄。隨著多彩涂料出現,壁紙的市場被取而代之,眾多壁紙廠就此倒閉,壁紙行業從1990年開始進入第一次蕭條期。
第一輪洗牌持續到1994年,全國剩下的壁紙廠也就為數不多的幾家。這個時候,壁紙新工藝的出現讓這個行業走出低谷。“隨著同步套壓技術的出現,壁紙產品在質量、圖案、色彩和耐用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老百姓再次喜歡裝飾功能較強的壁紙。”據楊冀介紹,新技術的出現激發了在壁紙行業淘金的熱潮,在1994年到1999年的這輪發展熱潮中,全國又冒出了100多家有一定規模和產量的壁紙廠。但是,歷史再次重演。隨著大家蜂擁進入壁紙行業,整個市場的產能再次過剩,惡性競爭再次導致產品質量下滑。與此同時,20世紀末,隨著立邦、多樂士等國際乳膠漆巨頭進入中國,涂料成為一種新的替代品,從2000年開始,壁紙行業開始了第二輪大洗牌。這輪洗牌讓整個行業大部分工廠都不得不關門倒閉。據楊冀回憶,“腥風血雨”后全國也就僅存10幾家工廠。
在第二輪洗牌當中,特普麗也迎來了發展的新階段。從1999年開始,受行業洗牌影響,國營體制的北京建筑塑料制品廠遇到市場困境。與此同時,這一年國家開始大力發展市場經濟,提出“抓大放小”的國企改制思路,北京市效益不好的中小企業都進行改制。“1999年開始改制,企業開始獨立經營,之前工廠有車隊、門市部、托兒所、學校等附屬機構,全部進行剝離。2000年,對附屬企業進行改制。2001年,工廠開始改制,國退民進,成為具有經營活力和創新的民營股份企業——特普麗墻紙。這一年,企業開始了發展的新時代。”
壁紙行業步入第三輪洗牌時期
2005年,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特別是房地產的全面繁榮,沉寂了許久的壁紙行業迎來了第三輪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一輪發展過程中,特普麗扮演著領頭羊的角色。“2001年,特普麗進行改制后,當年產值就達到了2000多萬。到了2010年,特普麗年產值突破2個億,特普麗在十年間業績翻了十翻。”在楊冀看來,一方面是企業改制讓企業擁有了活力,一方面經濟大環境也給壁紙行業的第三輪發展提供了機遇。
持續高漲的房地產熱將壁紙業帶入了真正的黃金時期。據楊冀介紹,在這一階段,包括特普麗在內的壁紙企業開始采用更先進的工藝,使用更環保的材料,生產更環保的新產品,這極大地吸引了老百姓的目光。此外,這一時期,消費者對壁紙產品的認知提高了,壁紙演變成為時尚、個性的室內裝飾材料。也就在此時,特普麗墻紙提出了“室內時裝”的理念。
市場的繁榮再次讓壁紙行業迎來發展熱潮。從2000開始,到2010年前后,壁紙行業從第二輪洗牌當中僅存下來的10幾家壁紙工廠迅速飆升到300家。強勁的市場需求和較高的銷售環節利潤成為巨大的誘惑。然而“危險”也日漸顯現。楊冀表示,目前壁紙市場已經到了“供大于求”的狀態,特別是近兩年來的樓市調控,市場需求也出現不小的萎縮,整個行業的產能過剩是不爭的事實。
楊冀用一組數據來說明行業的市場現狀。“2011年,壁紙市場的需求量大概是9億平米,但整個行業的產量卻達到了36億平米,產銷比例為4:1嚴重過剩。”樓市調控持續從緊,房地產市場在降溫,房子少了壁紙多了,受產銷過剩和樓市調控的雙向擠壓,市場規律將對行業進行調節。
但對此輪壁紙行業的洗牌,楊冀認為不會像前兩次那樣激烈。“之前的兩次行業洗牌是革命性的,都是新技術和新材料的替代性改革,這次的調整依舊有市場但產能過剩,主要方式將是通過市場機制淘汰過剩產能,可能會導致一部分工廠減少產能,或是停產,或是關閉。
由工廠品牌向商業品牌轉型
“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楊冀看來,現在的壁紙行業很難說是朝陽產業還是夕陽產業”,國民經濟和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極大的影響著壁紙業的發展。目前中國壁紙行業超過1億元產值規模的企業不過10家,超過2億的也僅4、5家。行業分散、品牌集中度低是目前行業的最大特點之一。楊冀表示,在此輪的調整中也不排除有一些企業,能夠通過增強核心競爭力、適當的市場策略調整在新一輪洗牌中擴大市場份額。
作為行業的龍頭企業,特普麗居安思危。楊冀的思考是,目前壁紙已經成為家居裝修當中裝飾材料,已經由開始的簡單的實用材料轉變為體現家居生活品味的藝術裝飾品,所以,企業要繼續去創新,從而提升壁紙的裝飾功能,滿足消費者的個性需求;另一方面,楊冀認為,從市場規律和目前的行業現狀來看,壁紙行業做工廠品牌并不是長久的發展之計。
在楊冀看來,雖然目前壁紙銷售還是以專賣店和家居賣場店中店的模式來銷售,但未來壁紙行業的銷售模式可能會演變為三種:一是以網絡為載體的電商業務;二是建材市場退出,精裝修的房地產開發商直接向壁紙廠家采購;三是類似歐美消費者進行DIY裝修。此前,設計研發和生產是特普麗能夠30余年屹立行業領頭羊地位的核心,銷售渠道包括:工程、經銷商、出口和代工。但楊冀也在思考,蘋果、阿迪達斯、耐克、蘋果、宜家這些國際企業雖然沒有工廠,但依靠強大的設計能力和品牌號召力獲取了市場的主動,分配到了最大的銷售利潤。對于特普麗的未來發展,楊冀認為,一段時間內,特普麗的經營模式和幾大銷售渠道還要繼續做下去,多幾條路去探索市場就多一分保險。但楊冀同時表示,接下來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打造 “特普麗”的商業品牌價值,樹立以“設計”和“服務”為核心的發展理念。
“適者生存、強者生存。”楊冀表示,行業要發展、特普麗要發展,主要還是要靠創新。具體來講,就是裝飾產品注重設計、文化,特普麗壁紙的未來發展之路要以品牌、設計和研發作為核心,產品附加值要高、對市場要有引領性。“現在的研發投入就是為今后打品牌做鋪墊。”楊冀表示,雖然目前壁紙行業在調整,競爭也日趨激烈,但不會像前兩次那樣,這一輪調整將是強者更強、弱者出局的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