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原黨委書記、主任王深遠
在近日召開的2023中國適老產業高峰論壇上,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原黨委書記、主任王深遠以《“貫通‘配、改、養 ’是促進適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為題發表了主旨演講,就做實、貫通“配、改、養”,促進適老產業高質量發展,讓更多老年人享有安全、便利、舒適的居家老年生活,與大家進行了分享。
王深遠指出,2022年頒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提出:“積極培育銀發經濟,發展適老產業,推動養老相關產業融合的新模式新業態。”明確提出了“適老產業”這一概念。據查證,這是“適老產業”一詞首次寫入中央級文件,充分說明中央對我國未來老齡社會適老產業發展的科學戰略預判和高度重視。與老齡產業、老年用品產業、養老產業、康復輔具產業、老齡產業等涉老產業相比,適老產業與之有包含、有交叉,但突出了適應、適合老年人和老齡社會的這一人本屬性,意義更加深遠,更需對其內涵和外延做深入的專門分析、研究和探討。
因此,由中國建筑裝飾行業協會適老產業專業委員會舉辦的適老產業論壇意義重大。因為無論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除少數戶外、野外作業人員外,絕大多數人的工作、生活80%在辦公室或居室中。這些場所的建筑空間布局是否科學,直接關系和影響著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品質;相對于老年人,居住環境是否適老,則直接關系著老年人生活、活動的安全、便捷。從建筑規劃設計、裝飾裝修源頭著眼適老功能的實現,就可最大限度地減少和避免“不適老”的先天不足,甚至阻斷不可彌補的建筑物理空間缺陷和缺失。因此,由適老產業專業委員會牽頭有關涉老機構共同開展的“適老產業”研討,更加有利于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更加有利于適老產業發展。
他指出,這里的“配、改、養”——配,是指適老輔具(老年人使用的康復輔助器具)的適配;改,是指居家適老化改造;養,是指養老服務和養老功能的實現。對于特定建筑物理空間,不適老的就只有通過上述的配和改才能實現適老,實現養老服務的預期功能和目標;只有通過選擇合適的適老輔具配置和適老化改造,為適老輔具的應用創造必備的通行、通過、使用條件,全面消除上下高差、前后障礙,才能實現老年人在居室活動流線的順暢、通達、安全、便捷。配和改互為條件和因果,同時,配和改又是實現“養”的基礎和條件。
他指出,貫通“配、改、養”,是養老服務中最具“含技量”的規劃設計和工程建設,具有多業態和應用場景特性,必須從我國老年居住建筑實際、國產輔具發展現狀、居家養老實際、費用支出渠道等國清著眼,全面建構和謀劃。當前,我國適老輔具、老年用品品種還不夠豐富,只有幾千個品種,市場規模約7000億元,與養老產業已過十萬億的規模也不相稱。既不利于推動適老輔具產業規模發展,也無法滿足老年人養老品質需求。再從最近幾年各地政府實施的居家適老化改造看,規模已達3萬億元,市場需求和拉動產業發展的潛力巨大。一方面存在本土適老輔具發展乏力,一方面又存在“配、改、養”梗阻,沒有形成體系化聯動、互相促進帶動。因此,在當下我國適老輔具和適老化改造正逐步走入養老產業發展的初期,貫通“配、改、養”,把我國自主生產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康復輔具利用好,把政府有限的用于適老化改造的配套財政資金使用好,建立一整套“配、改、養”的理念方法、規劃設計、標準制定、適配施工、評價評估、技術服務體系,全面推動符合我國國情的適老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形成,是促進我國適老輔具、適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