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干貨非常多,我作為上午最后一位分享嘉賓,希望給大家帶來更精彩的演講。我分享的主題是地產供應鏈未來發展的新趨勢。首先,明源云采購作為整個生態鏈的賦能者,目的就是推動行業的進化和進步。
一、地產行業趨勢:規模化導致房企兩極化擴張
2017年,全國房地產總銷售額達到13.3萬億,達到歷史最高值。其中,50強房企銷售額占比達45%、前10強占24%,預計未來2年時間內,前10強可能會占據1/3以上的市場份額!
未來,地產企業開始走兩極分化。頭部房企和中小型房企將各自側重在不同的軌道。如何在規模上沖到第一,這是大部分地產企業的戰略構想。
1、第一個變化的趨勢是來自于高周轉帶來的規模效益
所有的房地產企業,必須快周轉,否則就沒有下一個生存的機會。明源地產研究院做過統計,2017年房地產的銷售面積達到16.9億平方米,這也決定了未來房地產的最高值,以后一定會慢慢向下降。與此同時,前50強和前10強的市場份額,從2011年占20%的市場份額到2017年達到47%,2018年上半年更達到57%,可以想象地產在未來的模式一定會形成兩極分化。
我們可以看到全國上半年業績增長最快的20家房企,金茂排在第四位,是千億房企增長最快的。這對供應鏈有什么影響?
● 優秀的開發商肯定需要更多的資源。目前TOP5開發商的供應商庫,雖然普遍都在一萬多家以上,但依然不能滿足未來的發展,需要更多的供應商資源。
● 管理跟不上,總部肯定要放權。伴隨規模化的擴張,區域采購將會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 對于供方的管控需要更精細,戰略合作上需更深入。甲乙雙方從買賣合作關系變成同路人。百強房企更注重供應鏈的競爭,而中小房企開始走細分、小而美的規模發展。
這些房企的快周轉、規模發展,意味著需要有更多、更優質的供方資源。而今天下午會做項目對接,是為了做更高效率的供方儲備,實現更好的精細化采購。因為高周轉離不開高品質的供應商和更高服務能力的供方。
2、質量問題成為地產企業的生死大考
成都最近的群訴事件可以看出兩個現象:房地產企業現在限價了,精裝修作為一個重要的盈利點,可能三千塊錢、五千塊錢,甚至更高精裝修的價格要讓業主買單,業主覺得不值。所以從現在開始,行業一定面臨品質大考,尤其是精裝修品質。
今年上半年中消協的數據顯示,全國圍繞裝修投訴的比例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一倍。可以說沒有被拉過橫幅的房企不是好房企,當然這是玩笑,但也透露出房企都被客戶投訴過質量問題,這也意味著房企對供應商的需求逐步提升。
● 產業地產、養老地產、文旅小鎮、海外地產的興起,供應商的主要業務會開始細分。不同的產業形態對供應商的要求也不同,如部分供應商專做中式住宅、歐式裝修。
● 未來房企需要更多元的供應商、更好的產品以及持續的服務能力。比如中國前20強開發商都有自持產品,意味著過去單純賣業主,現在是長期自持出租,對供應商的能力要求和品質要求都更高了。
面對質量問題不要回避,關鍵是怎么解決。尤其是在未來,質量問題越來越成為地產企業的生死大考。
3、政策導向決定全裝修必須標準化
政策的影響與房企的發展非常密切,不僅是體現在售價、地價方面。2018年為什么成為火爆的精裝修元年,最主要是因為政策導向,國家政策大力推進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很顯然政府用這個指揮棒指揮著我們的轉型和變革。
所以這三個是競爭因素和外部因素,導致我們必須要轉型。回到現實情況,房地產和供應商,包括我們的承建商之間存在巨大的鴻溝。開發商找不到合適的供方,合作之后感覺不是那么回事。我們的供應商,也苦于找不到合適的開發商資源進行接軌,最終導致了巨大的交易成本和質量以及效益明顯在下降。
留給我們轉型的時間確實是不多了,不管是內部、外部的影響,還是現實情況,我們必須實現均衡發展。質量、成本、進度,不同的企業,這三者各放在不同的位置。碧桂園過去把進度作為最重要的一個點,從現在開始把質量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有一些企業可能把成本放在很重要的位置,這三個都需要均衡發展,否則步子快了肯定會扯了蛋。
二、地產供應鏈正在實現四大變革
某種意義上地產企業本質上就是供應鏈企業,其產品建造過程就是如何將土地與供應商產品、服務高效協同打造成滿足客戶需求的高品質產品,這個過程就是供應鏈的高效整合。
1、傳統采購模式必須要革新
地產供應鏈這個詞,開發商此前比較少說,大部分都是說采購、成本這種部門視角,很少能站在整個行業鏈來思考。正因為此,供應商和開發商業很難了解對方,信息資源不對稱,導致雙方互動較難,溝通合作過程中難以協同;業務不在線,紙面的模式無法進行智能化處理。
我們明源一直在思考,伴隨需求量增大,供應商采購需求數量多,管控難度也會加大,急需采購創新變革,供應商與戰略協同也將要求更深入。
然而,信息不對稱,協同效率低,成為當前供應鏈的通病。比如開發商采購前,供方拓渠道窄 ,合作中供需連接效率低,采購后跨區域間協同難。反觀供應商,采購需求獲取難,且真假難辨,招投標不透明,想合作進不去,與開發商互動手段少,成本高。這個行業必須做變革,必須打破傳統的操作模式。
應該是哪些變化呢?從整個供應鏈來講分四個階段,尋源、招標、采購、管控要有變化,最終要走到平臺模式、線上招標、供應鏈閉環、智慧大數據決策。當然,這是最大的轉型,也可以幫助我們實現進度、成本、質量的均衡發展。
2、數字化、在線化、智能化,供應鏈“三化”
明源云鏈將采購、交付、履約、客戶服務、入駐打通,將施工單位、開發商、業主打通,實現供方資源在線、采購招標在線、材料訂單、工程履約、質量安全、交付評價實現數字化、在線化和智能化,這是智慧供應鏈核心的特點。
接下來我把明源整個大體系稍微展開一下,目的只有一個,實現成本、質量和進度的均衡發展,提升整個供應鏈的效率和效益。
過去開發商尋源占工作量的很大部分,今天在場的有很多是開發商采購線人員,三分之一的工作是在做供應商建檔案,尋源,找新的供方,包括詢價,這個過程要花很長時間,但是效率很低。現在從過去的線下模式變成平臺模式,我們要搭建一個全中國最全的供方庫,平臺上面有接近400萬的供應商,包括其各種信息、材料及價格信息,在平臺上均可以查詢。
(1)建立龐大數據庫,便于搜索供方
通過數據庫的建立,開發商在上面尋供方就很簡單了,供方的資質、證照、榮譽、案例等都可以查詢。而且查詢之后開發商可以快速進行選擇,甚至可以智能匹配。比如說我需要什么供方、注冊資本是多少、做過什么案例,對于相關的案例有什么要求,給出條件,平臺就可以從700萬里篩選出最匹配的供方,并且可以迅速推送到供應商手機上,可以幫助你進行一次最優質的適配。
找到合適的供方可以做考察,采購人聯合工程、營銷、設計以及各個部門一起對供方考察然后做報告。考察的標準會不一致,各個部門的人可以一起定義,手機端拍照、填寫問卷,考察部門再做內部的流程。還有一個新方向是委托專業第三方進行考察。現在我們在和全球和全國三大機構,包括中國的CIC、瑞士的通標等合作。可以按照開發商的維度進行實例考察,通過有高品質保障的第三方做實際考察,減少投入的時間成本。
(2)搭建采購招標平臺,提高采購效率
第二個是當我們尋到了合適的供方之后,最終決策是否能夠合作,進入招標模式。過去傳統的招標隨隨便便就是兩個月,內部多個部門、外部多個供方大量的協同工作要做。如何提升招標的效率,做到合規,引入競爭性,這是房地產企業所思考的,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可以把這些問題解決。
房企可以在平臺上面搭建采購招標平臺,在平臺上發布招標需求,系統匹配相應的供方,可以收到招標的預告,供方可以進行應標。平臺可以幫助供方在第一時間實現效率的提升,并結合我們的ERP系統更好地解決內部、外部的協同。
包括開發商的采購,了解供方是不是已經回標了等,都可以用手機處理。在決策招標的時候,以往開會的方式,輔助定標不出現問題。但是集體的智慧也是有盲區的,所以把數據充分呈現出來之后,再用集體的智慧決策,才更有把握。
平臺這些數據已經幫助很多企業,很多供方以及質量數據,都能更好地幫助我們作決策參考,我們不僅和開發商進行合作,也和中城聯盟合作。比如通過線上招標模式,快速地把34家房企的共同需求集合起來,今年6月份完成了上半年第一次定標,定標金額超過125億元。現在是抱團取暖的時代,可以快速連通。
(3)交付履約,全部在線化完成
最后是交付履約,我們知道不是定完標就可以合作愉快,合作中最痛苦的地方是在工地現場。剛才深圳中天精裝的張安總提到工程質量的問題,工作協同上出的問題,有誤工、驗收與維保、工程質量的問題。工地是離信息化、互聯網或者智慧更遠的,能不能做改造呢?一樣可以。
這是我們一家合作的客戶碧桂園,之前工程要大量變更,大量的蓋章、簽字。甚至對于很多敏感數字要用大寫,而且這個數據不能及時給到總部,效率也非常低。現在用明源移動端的方式,開發商和供應商在同一個平臺上面,在現場用手機可以變更,可以給到開發商總部,總部審批完了直接給到供方,效率極大的提升,關鍵是信息對稱,不會再有很多扯皮的事情。
包括材料進廠、驗收、配送、質量都可以通過手機端。因為現場不可能有電,手機就是更好的協同工具。把監理、施工單位、開發商、現場人員通通連接在一起。而質量問題是靠第三方巡檢,靠現場工程師的責任。但是那么多的巡檢報告,如果沒有及時體現到平臺上面,或者沒有被開發商總部所了解,往往還得重新做。
通過現場手機端進行拍照、填寫、匯報,收樓再也不用一張紙密密麻麻的記錄問題,用手機端就可以采集問題,因為是施工單位,問題出現了之后派單給相應的供方和承建商。
整改了問題,業主還可以進行反饋形成閉環。最重要的不是解決這個問題,而是對數據的采集,這些數據是用錢、用時間,甚至用生命買下來的。如果數據沒有發揮它應有的價值,它是一個無效資產。怎么讓數據有效協同起來,這是我們的終極思考。
(4)大數據幫忙開發商更快找到供應商
我們服務了2000家開發商,每天有大量的開發商在采購,在工程協同和采購,1億次的實測實量,工程覆蓋1500個工地。這些數據如果提供給供方和開發商,價值是巨大的。工程質量的數據,對于供方最終的定級成為戰略合作伙伴,還是被踢出黑名單有明顯的參考價值,對于改善施工工藝也有幫助,可以反向倒逼各個價值鏈環節。
剛才沈總(編者注:中國金茂客戶關系部總經理沈濤)也提到的很多數據都發生在工地的各個業務環節,總部通過分析這些數據,形成相應的解決方案,再反饋到相關部門,反饋到設計、工藝和服務上,可以更好地提升產品質量。
有了大數據之后,開發商可以很快知道供應商的核心能力,哪些區域需要很強的供應商,大數據都能分析,然后推薦最適合供應商。供應商基于大數據也能更有針對性進行精準營銷。
供需雙方的“三個更”價值
更快,通過信息對稱、資源直連之后,可以讓運轉效率/協同效率更快;
更優,推動行業的進化與凈化。不良的供應商淘汰出局,讓害群之馬從行業中除名掉,讓優秀的開發商、供應商得到發展,這也是云采購做供需雙方評選的核心點,推動行業內進一步升級換代。
更高,通過供需直聯,云采購專門為供需雙方賦能平臺,為供需雙方搭建信息的高速公路,讓供需雙方實現供需直連、信息對稱。供需雙方可以自主選擇合作伙伴,可以充分降低交易成本。主導權是用戶,云采購只是信息的基礎設施提供者。這也是云采購有別于其他平臺的一個根本點。
大數據,幫助供應鏈精準營銷
對于供應商,尤其對于很多施工企業,項目好與壞,因為很多材料通過經銷商賣出去,是不是用的假冒偽劣產品等等,是不知道的。這些數據可以分析,比如說我剛剛看一個報告,比如他們說打假,某區域普遍性的滲透率低于全國水平,防水企業就可以去看有沒有問題。這些數據對人員培訓和產業布局都有幫助,包括更好的適配開發商需求。開發商最近招什么標,什么時候需要我們,可以更精準。包括在線上可以實現精準到達,給到目標客戶。
比如說精裝修工程類,數據可以給到相關匹配的供方,我們可以實現相關的匹配。看了多少案例,看了多長時間,都可以給到你幫助,這是數據帶給我們巨大的價值。
四、用變革之心,擁抱供應鏈未來
地產智慧供應鏈的影響才剛剛開始,過去都在傳統、線下、偏內部的,都會變成在線化。從而實現數字的管控、智能化。某種意義上,數字化是基礎,在線化是讓業務數據更好的被采集回來,再通過大數據為整個鏈條實現賦能。未來社會商業本質的核心點就是在線化、網絡協同、智能商業。
今天我們的大會主題是智慧精裝,鏈接未來。現在這個時間點,我們要用變革之心,擁抱未來。我們做這個平臺,是希望實現供應鏈的凈化,讓不良的供方、不良的供應商出去,成就美好建筑。明源作為主辦方之一,感謝各位的蒞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