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一:行政體制改革重點是簡政放權
相關媒體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出臺的方案中,簡政放權是重點。具體措施包括,減少使用計劃經濟中政府對于經濟的多項管制,以及進一步下放行政審批權。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7月在武漢的講話中提到:“進一步提高宏觀調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以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為抓手,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在學者們看來,政府職能轉變不僅僅是簡單的機構變革。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新一屆政府以向市場放權、向社會放權的機構改革開局,表明了經濟體制改革和政府轉型相結合的改革方向。今年以來,國務院已取消和下放200余項行政審批事項,三中全會可能將提出進一步推動行政體制改革的相關舉措。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也提到,行政體制改革的目的是簡政放權,其方向是進一步減少政府對經濟的直接干預,繼續削減政府審批權限,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細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上海自由貿易區采用負面清單管理,就是加快行政改革的突破,未來舉措值得期待。”汪玉凱說。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政治體制改革將為經濟體制改革創造條件,主要舉措是加強預算監管,加強對政府的監管,收縮政府權力,簡政放權。
熱點二:財稅體制改革成為突破口
財稅體制改革被公認為是改革的另一個重點,也是改革的突破口。匯豐報告指出,改革的第二項為財稅政策,將主要為降低對中小企的賦稅,及有效管理地方政府財政。
事實上,新一屆政府上任后,確定了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位居首位的是行政審批改革,位列第二的是財稅改革。
今年,財稅體制已有擴大改革之舉。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2013年5月24日聯合印發《關于在全國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稅收政策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今年8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相關稅收政策。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孫學工認為,財稅體制改革實際也是行政體制改革的一部分,有利于厘清政府和市場、中央和地方的關系。相關改革的方向應該是進一步完善分稅制,擴大營改增試點范圍,完善收入分配體制,擴大房產稅等財產稅試點也應考慮。
對于財政體系改革,相關機構認為,促使地方政府投資在有助可持續增長的公共品。調整地方政府稅收結構,改革中央地產分權責任,增強地方財政的可持續性。改變激勵機制,促進地方政府投資于醫療、教育、環保等領域的公共品投入。
熱點三:金融改革向深水區推進
除了行政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外,市場對金融改革繼續向深水區推進預期較強。相關機構預計,金融改革將是十八屆三中全會議題之一,關注市政債發行、利率市場化以及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開放等。
今年7月份,央行提出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下限,證監會等將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額度增加到1500億美元。輿論在為此叫好的同時,也呼吁利率市場化改革更為關鍵的一步應盡快到來,即放開存款利率管制。
而在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中,穩步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作為金融體制改革的首項要求被提出。其中對于存款利率改革的表述為,逐步擴大存貸款利率浮動幅度,建立健全市場基準利率體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表示:“推進金融改革有利于完善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提高境內外資金配置效率。未來相關改革的首要任務是建立多層次金融市場,包括批準設立民營銀行等。”近日多家媒體披露,國內首批10家民營銀行名額已經下放到了各省,廣東(除深圳)、江蘇、浙江各拿下了兩個名額,而深圳則單獨獲得1個名額。
熱點四:城鎮化發展等待大綱
城鎮化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大的潛力和機會,也被認為是本屆三中全會可能發出的“好聲音”。目前對于中國的城鎮化發展還沒有一個具體性的綱領,市場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政治局將對城鎮化發展給出一個系統性的綱領。
今年6月,國務院《關于城鎮化建設工作情況報告》指出,目前土地城鎮化快于人口城鎮化、市民化進程滯后、體制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嚴重影響新型城鎮化進程。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鄭新安認為,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破除地方土地財政等將是下一步相關改革重點。
其中,戶籍改革涉及面廣,但進展緩慢,目前仍停留在地方有限試點的層面。三中全會之后,戶籍制度將如何改革?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今年國家發改委提出國家城鎮化的規劃,可能戶籍制度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未來一兩年中小城鎮的戶籍制度會初步放開或基本放開,三、五年大中城市的有條件的農民工市民化會推開,未來十年左右,八到十年,2020年前后,我們基本解決戶籍制度問題。這樣使得農民進入城市,成為市民,成為一個有序的過程。
熱點五:資源價格改革有望被提及
資源價格改革被業界認為有可能被會議提及。
今年以來發改委頻頻發力,通過減少電煤價格干預、調整成品油定價機制、調整非民用天然氣價格等進行改革。業界人士認為,未來幾年將會持續推進構建支撐經濟發展的資源價格改革,有關資源環境產權制度、資源要素市場體系等亟待建立和完善。
值得留意的是,有些分析人士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7月在武漢的講話視為11月報告的基調。7月23日,習近平在湖北省武漢市主持召開的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上的講話,是近期他關于改革最為全面的一次講話。
習近平首先提出的是進一步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形成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與十八大后在多個場合相同,他再次強調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他說:“要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作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具體來看,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表示,對脫硫脫硝電價進行補貼,對生物質、太陽能光伏、垃圾發電等實行支持性價格政策,實行階梯電價、水價、氣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