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軍語:公共建筑的室內裝修設計更多需要還原建筑本身的特性,太多花哨的裝飾反而畫蛇添足。
機場、車站、酒店、寫字樓,每天行走在我們的城市,看到無數公共建筑,外表的造型、內部的奢華,無一不體現我們設計師的理念、創意、夢想。我們的設計師踐行著“賦予建筑以生命”,用他們的筆畫出了一道城市亮麗的風景線。我們走進設計師,走進設計團隊,感受設計的魅力。今天,我們走進呂氏國際室內建筑師事務所,走進呂軍。
公建項目:更多需要還原建筑本身
談到呂軍的作品,毫無疑問要提到早已投入使用的深圳北站。“深圳北站項目從09年開始,這個項目在全國、甚至全亞洲,應該算是一個最大轉換類型的車站公共空間。”呂軍給深圳北站的項目定位。
“整個建筑的設計理念是山林連接城市,城市連接國際。”由于深圳北站的地理位置在山坡和平地之間,整個建筑設計的手法將山林和城市進行了連接;同時深圳北站又是一個集火車站、地鐵站、地鐵接駁站、停車場、商場的公共空間,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室內裝修的設計方案時,呂軍考慮最多的是如何還原建筑本身。
“把之前建筑設計的理念引進來,不能喧賓奪主,在以前的架構下進行深化,把建筑留下來的基礎,跟我們室內聯系起來。建筑為主,室內設計不會花太多花俏的東西在里面,而只是對建筑本身的還原。”
盡管如此,深圳北站的室內裝修設計依然有其特色之處,飲用水、電話亭等等細節處理使得輔助功能的設計在整個方案里面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我們參考了國外一些做法,比如日本,比如德國的柏林火車站,我們把一些好的東西補充進來,同時結合我們中國的一些國情,然后經過設計深化,運用到我們現在這個空間里面。”
談到做完深圳北站項目的感受時,呂軍毫不諱言最深的感受就是把控能力。“有這么多空間:公交場站、地鐵站、商場,很多不同空間在里面。如何將這些空間區分清楚,每個之間又要有所聯系,但是又要有不同的變化。這些都是在設計過程中比較難的。如何將這些聯系在一起,既能滿足業主,又能做到我們設計師喜歡的東西,那是我們最難的。”
雖然深圳北站這個項目很大,但是真正實現創新的地方并不多。“因為這是一個百年工程,必須要穩。”盡管如此,呂軍和他的團隊還是在一些小細節上設法有所突破。比如空間里增添一些趣味性的東西;項目后期的陳設藝術系統等等。“這些東西是對整個空間的一個補充。”
商業項目:尋求平凡中的突破
公建項目對于呂軍和他的團隊而言,是一個基礎。想要在設計上有所創新和突破,商業項目無疑是一塊綠洲。如何在成都彭州酒店項目上尋求突破,呂軍認為從項目本身出發非常重要。
“整個城市以牡丹為主。怎么樣把這個牡丹做的跟人家不一樣,這個牡丹的主題又能顯示出來。這是我們設計最重要的一環。”
呂軍和他的團隊最初就去了成都進行考察,看看其他酒店是如何運用牡丹這個元素的。結果發現大家都只是將牡丹直接拿過來而沒有經過深化。呂軍認為將牡丹提煉成一個藝術品以后,從平面、洞天華、墻面、立體,不同的空間出現,不同的形式出現。
盡管這樣,牡丹這個符號也不宜用的太多,“在關鍵的轉角位,或者視覺上很重要的位置,或者補充的位置,出現這些藝術品就可以了”。
裝修設計:還要善于做減法
設計不僅僅是添加新的元素,有的時候還需要做減法。呂軍舉了大芬美術館的例子。
大芬美術館位于大芬油畫村里面,在很多農民房里面做了一個很時尚、很酷的建筑。利用地形做了一塊一塊的組合體。
“我們接了整個項目以后,總在想怎么去完善它。它本身是一個美術館,如果你在里面做的很花俏,也跟外面一樣想表現一些東西,那就絕對完蛋了。”
呂軍認為建筑是一個整體,室內也是它的一部分。“就跟人穿衣服一樣,穿個西裝,里面打一個小花的底衣,這樣剛剛好。外面是花西裝,里面是花底衣,那完蛋了,這是一個道理。美術館最后的主角不是裝飾,而是以后展覽的畫、工藝品。”
最后呂軍在設計方案中用了減法,“如何做好設計,從建筑本身出發,了解建筑,才能將建筑和室內設計進行聯系,從而賦予建筑以生命。”
企業發展:從單打獨斗到團隊力量
談到如今呂氏國際的發展歷程,呂軍覺得一個人單打獨斗的時候是非常不容易的。“你知道一個人做設計師時,又要管設計,又要組織方案,又要學習管理,這對于設計師而言,是非常不容易的。”隨著業務不斷的拓展,呂軍認為光靠一個人單打獨斗是滿足不了公司發展的。
“后來我們組建了一個團隊,包括創意、建筑、管理,每一項都由專業的人員負責推進,整個團隊得以完善。”就像深圳許多設計師公司一樣,呂氏國際的規模并不是太大,但是整個團隊用其專業水平做出了不少精品案例。“專業設計公司不一定要很大,專、精是最主要的。只要東西做的好,推廣的好,客戶就會找上門來。”呂軍在此毫不諱言呂氏的發展正式團隊力量的結果。
對年輕的方案設計師,呂軍也會嚴格要求。“我們現在設計師來了以后,基本上要懂得手繪。”呂軍認為用筆畫出的是一種感性,而方案設計師很多時候是需要感性的。“從一個大框框,一些線條,一些弧線出發,整個靈感就出來了。”
市場戰略:二三線市場是未來主攻方向
企業發展壯大的同時,對市場的需求更加渴望。在這一點上,呂軍和他的團隊對于公司的發展戰略看得非常清楚。“從幾年前,我們就開始了市場的轉移,從一線到二三線城市。”
呂軍認為渠道下沉也是市場的一個自然選擇的結果。“這幾年,二三線的五星級酒店特別多,每一個地級市都有兩三家酒店。”而深圳這個平臺跟二三線城市的平臺正是一個結合的契機。“今年我們簽的項目基本上集中在二三線城市,比如南昌、彭州、南平等等,都是二三線城市。”戰略的轉移不僅是呂軍團隊的做法,很多跟呂氏國際類似的設計公司都在走這條路。
深圳設計:優勢在減弱 聯合更重要
當評價“全國看廣東,廣東看深圳”這句話時,呂軍認為深圳作為全國設計之都的優勢已經在慢慢減弱了。“深圳跟香港非常近,我們其實靠的是這一優勢”。
談到深圳設計獲得突飛猛進發展的原因時,呂軍認為香港帶來的信息給了深圳很大的支持。“97年以后,香港從國外得到第一手信息,新的設計理念,新的管理經驗,我們深圳先拿到了。”正是由于此,深圳的設計公司在給甲方的提案時,整體優勢比內地明顯。
而如今,這一優勢正在慢慢弱化,“因為媒體傳播比較快,內地設計公司學習了以后,眼光也開了,底氣也足了,再加上本身城市的文化氛圍、文化沉淀,一上來以后肯定會比深圳強。”
談到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時,呂軍給出的答案就是:聯合。“聯合國外的,聯合內地的”,呂軍認為相互學習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僅要從傳播信息中學習,還要親自到國外去考察。“到國外好的酒店去考察,跟那邊的設計師交流,收集到第一手資料,作為學習積累,對未來的創新肯定是有很大幫助的。”
明年市場:比較有信心
談到房地產調控給設計行業帶來的影響時,呂軍認為去年比較明顯。今年整體形勢又有恢復。“今年酒店項目情況還可以。”這與企業規模也有一定的關系,“我們公司也不是特別大,走的路很重要。我們一個團隊20多個人,這個規模剛剛好。一年只要做幾個精品的酒店就足夠了。”
對于明年市場情況的預估,呂軍還是有信心的。“今年項目基本上飽和,酒店我們有四個,下半年還在談。明年像深圳北站這樣的項目還比較多,像動車、高鐵都比較多。”因為承接公建項目的經驗在手中,呂軍并不太擔心,“明年業務應該沒什么問題,接著做吧,東西要做好,要做精。”
編輯后記:
與設計師對話,盡管不是第一次,但是卻是第一次那么完整的走進他們。原本以為設計師們都會侃侃而談,整個采訪下來,都是樸實的語言,就如呂軍說的一樣,“設計再好,始終是要還原建筑本身,還原設計初衷的。”
我想正是這樣一種理念,這樣一種原則,成就了深圳北站項目,成就了深圳大芬美術館項目,成就了成都雙流機場T2航站樓項目,成就了我們熟悉的建筑,成就了呂軍和他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