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活必須要拿下來
——江蘇南通三建三公司奧林匹克網球場1號館施工紀實
2006年8月,江蘇南通三建集團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陸正初接到了一個光榮的任務,但是他卻有些擔憂。
奧林匹克網球場
調兵遣將為奧運
這個任務是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網球場1#賽場的建筑施工任務。1#賽場位于中心賽場的北邊,是一個僅次于中心賽場的奧運網球賽場,加上附屬功能用房,建筑面積一共為 11000 平方米。1#賽場和中心賽場一樣,都是清水混凝土表面,12邊形花瓣狀構造,技術復雜,施工難度很大,而且要求在三個月內完工,時間非常緊。在南通三建三公司接下這個工程之前,總包方中建一局曾和另外幾個施工隊伍接洽,卻沒人敢接手。
“恰好中建一局與我們公司之前有過合作,也信任我們的施工能力和施工質量,就將這個工程交給了我們” 陸正初說,“能參加奧運工程,我也覺得很榮幸,但這個場館比較復雜,時間也緊,到底能不能做起來,我心里也不踏實。”
正在陸正初心里打鼓的時候,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徐忠將他召回到了總部,開了一個動員會,“奧運工程是國家大事,我們有機會參與,是機遇,也是挑戰,無論有多難,這個活必須要拿下來,而且必須做好。”徐忠說。
董事長的決心激勵著陸正初,而老總親自布置,調配最好的人力資源組建網球場項目部,也給他吃了一顆定心丸。
“公司把技術高手都調了過來,我們還聘請了中建一局退休的總工來指導,工人,也是從整個公司的班子中挑選最強的人員。”8月25日,陸正初帶著精兵強將,進駐到了網球場工地。
從頭開始嚴格管理
工地上工人最多的時候有400多人,作為項目經理,陸正初有著自己的管理方式。
“做一個工程,首先要有安全,才有進度、質量。”工人進場后第一件事是接受安全教育,因為工期緊,工人基本上都是從其他工地調過來的熟練工,但必須還要進行轉場教育,經過學習、考試合格后方能上崗施工,使每個職工從進場的第一天就能清楚的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
這個工程的結構類型比較特殊,因此在安全防護方面項目部也煞費苦心,既要滿足正常的施工操作要求,同時又要必須保證安全。安全工作是一項動態的管理工作,這就要求項目部現場的全體管理人員齊抓共管。比如各種臨邊的安全防護,由于結構的特殊性,無法按照正常的要求進行設置安全防護設施,項目管理人員深入現場研究解決方案。在整個結構施工期間項目的全體管理人員基本上都全天候的泡在施工現場,及時在現場發現并解決問題,確保了在整個結構施工期間未發生一起安全事故。也算是為平安奧運做出了一份屬于自己的貢獻。
“通過這個工程,我有一個體會,工程質量也好,安全也好,必須從頭開始嚴格管理,如果你一開始放松,再在中間要求嚴格要求工人,工人很難轉變過來。”陸正初說三建的名氣是過硬的質量打出來的,奧運工程更應該一開始就嚴格要求,在平時的過程控制中項目部以高于規范的要求來控制工程的質量,打造奧運精品工程。
整個工程是清水混凝土構造成,對混凝土施工要求比較嚴格,尤其是表面的平整度和密實度。
“第一次澆筑頂板混凝土的時候,我罰了一個混凝土工人二百塊錢。”陸正初說。“混凝土澆筑完后,我們去檢查,板面還比較平整,平面比較細,但發現其中有一個看臺表面有一處與模板口相差半公分,如果是普通的混凝土相當不錯了,但這是清水混凝土,要求不同。模板拆除后會出現表面彎曲的現象。”
陸正初在施工交底的時候就要求工人清水混凝土模板的拼縫、接縫都要嚴密、平整,不能漏漿,因為混凝土會縮水,混凝土在初凝后必須進行最后的搓毛,將表面的平整度進行最終的找平,沒有這最后一步,凹的地方就沒有補平,因此必須進行處罰。
“我召集所有施工人員集中開會,現場處罰,讓所有的工人都知道這個工程的質量要求,讓大家在質量意識上有所提高。”陸正初說。“因為他是第一次,必須嚴懲,如果在第一次就馬虎了,跟著就更馬虎了。通過這次處罰教育,后來所澆筑的混凝土沒有一次出現問題,都漂漂亮亮的。”
克服難題,增加經驗
網球館的結構復雜,都是斜挑梁,雖然最后的花瓣效果很漂亮,但結構非常復雜,而且它的柱子和一般的方柱子不同,是多邊形的,最特別的是兩個花瓣拼接的地方,兩個斜挑梁壓在一個柱子里,這個結構非常難做,而且表面又是清水混凝土,對制模的要求相當高。
“我們這個施工,柱子和梁不能一起搞,肯定有一個接茬,通過我們技術人員的研發,在接茬的部位,我們想了一個有效的辦法,做了一個技術處理,最終的效果非常好,一般人看不出接茬的位置,看上去好像一起打出來的,其實是有先有后的。”
柱子和斜挑梁交叉處的鋼筋處理也是個難題,“鋼筋涉及結構安全的問題,規范要求相當嚴,節點的位置,搭接的長度、位置都有要求。”陸正初說柱子和斜挑梁各有幾十根鋼筋,穿插進行,互相交叉,怎么綁是個問題,木工支設模板也是一個難點,雖然有施工圖,但很抽象,一般的施工人員不一定看得懂,幸好有公司的優秀技術力量作為后盾,直接在現場進行指導,另外為了增強工人的直觀效應,項目的技術部門按照比例制作了一個花瓣節點的模型,模板支設過程中通過放樣、制模、配模,最終解決了問題。
陸正初說這個工程施工很難,但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他學到了很多好的施工技術和施工經驗,而這些施工技術,他已經用到了其他的工程上了。
除了技術上的經驗積累,陸正初也將奧運工程的其他經驗用到了后來的工程管理中。比如奧運工程都用安全網覆蓋沒有硬化的施工場地,不會揚塵,達到綠色奧運對環保的要求,后來這項措施也被他使用到城區的其他工程上。奧運工程質量監理全程監控,陸正初說他的質量意識和安全意識更上一個檔次。
2006年11月15日,1#賽場主體結構封頂,比總包方的要求提前了十天,陸正初說他在奧運工程中學到了很多東西,更收獲了自豪和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