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蓋房子,大家的印象都是工程浩大、塵土飛揚,你能想象,有一天,蓋房子像“玩樂高”一樣簡單嗎?不僅流水線生產,而且可拆卸、能重復利用。裝配式是建筑工業化的一大革新舉措,與傳統建筑方式相比,它節能環保、工期短、效率高、質量優、施工安全性更強,這種建筑方式在歐美及日本等地已被廣泛采用,近幾年國內也大力推行。作為行業領軍者,金螳螂一直走在時代前沿,大力研發裝配式設計安裝,打造了全國首個可拆卸裝配式售樓處。
一拍即合 跨界合作
2018年,投資方合景泰富集團提出,希望打造一個裝配式售樓處,并且特別強調,該售樓處要可拆卸、能重復利用,且裝修效果與傳統施工一樣。合景泰富集團想找到一家能夠整合各專業裝配式的公司,但目前市場上裝配式建筑與室內整裝單位往往脫節,各自為戰,打造這樣的項目恰好是金螳螂研發方向,于是雙方一拍即合,簽訂合作協議。
當前國內的裝配式建筑大多是用PC(precast concrete預制混凝土)搭建,在工廠里完成主要構建、部品的生產加工,運送到施工現場進行澆筑連接。這種裝配式改變了工作場地、改善了工作環境,但是不能實現可拆卸、重復利用,內裝和外幕墻一體化,裝修效果與傳統施工一致。
作為國內“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金螳螂對這個新領域高度重視,二十三分公司承接施工,建筑、結構、幕墻、機電、智能化、內裝等多專業聯合設計。項目經理高鵬實地考察雄安等地的裝配式案例,走訪多家裝配式供應商,多次探訪發現,要實現這個項目的目標,核心問題不單是裝飾面層的裝配,更重要的是裝飾基層骨架的牢固耐久、可拆卸。
怎樣才能做到既能裝配,又能拆卸重復利用,同時還能實現傳統效果呢?“現代建筑的旗手”法國建筑師柯布西耶提出建筑要向飛機、輪船學習。于是,項目部決定跨界研發,從輪船集裝箱的角度去尋找可完整保留內部結構的模塊式建筑,來解決周轉損耗低的需求。經過設計階段多次討論,研發小組得出一種新型建筑形式--內箱外框式復合裝配式建筑。
從“做項目”變成“做產品” 用實踐檢驗理論
裝配式改變了傳統建造方式,所有預制、半成品加工、部品集成等都在后場完成,現場作業變成地面作業,建筑工人變成產業工人,“做項目”變成了“做產品”。
第一次做裝配式建筑,國內又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學習,一切只能靠自己,為此,公司研發部、供應鏈、土木文化公司、幕墻公司、設計部門聚在一起頭腦風暴,研究施工方案,項目部拿著方案去和每一家供應商溝通,核實該方案的可實施性。歷經三個月的研發和論證,終于拿出了一個可實施性強、周轉率高、成本利用率高的最佳方案。
本項目結構上是框架-填箱體系,主體為螺栓連接的裝配式鋼結構,分為公共區和功能區,公共區約600㎡,是一個挑高到頂的區域;功能區約150㎡,共兩層,由12個集裝箱組成。
按照方案,項目進場前,需要先用BIM技術導出施工圖,供應商按圖加工,貨到現場組裝后,再用3D掃描儀進行三維放線,實地復核尺寸、調整糾偏。想象很美好,可現實往往比較殘酷。盡管施工方案非常精細,但是實際操作過程中仍然遇到了問題。
首先是預埋件的點位問題。基礎的立柱和地梁鋼結構關系到項目的框架,因此立柱、地梁、幕墻上的預埋件是本項目的核心要點,有一個預埋件點位不對,就會導致鋼架構、幕墻框全部對不上位,項目失敗。實際生產過程中,預埋件是在混凝土澆筑之前放進去,澆筑時,在黃沙石子沖擊下,預埋件的點位很容易偏移。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項目部在混凝土澆筑后未凝固前,一一檢查所有預埋件的點位,一旦發現位置偏移,立即整改。
其次是預制構件尺寸的精度問題。在國內,裝配式預制構件的后場加工和現場組裝是人工操作,人工操作不可能像機械化操作那樣做到模式化絲毫不差。一面墻需要由幾十塊構件組成,如果工人在加工時有1mm的尺寸誤差,或者安裝時構件之間的拼縫有1mm的誤差,幾十塊構件排在一起,就是幾厘米的誤差,這樣就無法保證所有構件成功拼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進場前,項目部把預制件陰陽角做成了成品,拿到現場直接安裝,基層鋼架裝配時留下調差空間,等現場框架搭建好之后,三維掃描再次復核尺寸,統一分隔縫尺寸,二次下單,這樣平板部分拼接起來,誤差就小很多,能實現傳統的飾面效果。
第三是工序需要隨機應變。按照施工方案,應該先做鋼結構,然后做幕墻框,最后再封頂。但是由于施工期間氣候多雨,室外用電不安全,項目部只能調整工序。鋼結構封頂后先做屋面,再內外搭好腳手架,開始內裝和外幕墻同步施工,滿堂腳手架落架后,快速采用架空地板找平作為地面基層,為室內面層裝配施工最快速度創造出作業面。
服務為上 主動思考
裝配式所有預制件是在后場加工,因此現場需要一塊大面積的空地堆放預制件成品,但是項目進場時,周圍場地已經開始挖地基、修景觀,材料無處安置成了一大難題。為了不影響項目整體進展,項目部主動調整施工方案,大部分預制品在后場集成組裝好,現場用大型吊機進行吊裝,盡管增加了操作難度,但是秉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項目部不懼挑戰,迎難而上。
考慮到售樓處的拆卸、二次組裝,項目部在BIM下單時給每個構件配了二維碼,掃描后能夠看到該構件的編號、在三維圖像中標注的位置,和構件安裝的小視頻。現場施工全過程要求視頻記錄存檔,對每一個細節有相應的記載,便于后期檢修定位,在拆除階段,也可以提前策劃,降低損耗。
在項目部全體成員的努力下,工程進展迅速,取得施工許可證后一個月完成現場安裝,半個月精修,大大減短了現場工期,提升了經濟效益。經過測算,本項目鋼箱結構可實現98%周轉率,鋼結構可實現90%周轉率,單元式幕墻可實現80%周轉率,內裝塊材可實現70%周轉率,達到了很高的預期,預計將滿足2年內周轉3次,實現了“做一個省3個”的經濟效益。
目前,本項目已經完工,這是全國第一個落地的可拆卸裝配式售樓處,結束是新的開始,金螳螂將繼續加強裝配式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針對本項目施工情況進行總結復盤,優化完善,為今后進一步開拓裝配式市場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