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巢、國家大劇院、國家博物館、蘇州博物館……這些建筑如果有一個共同點的話,那就是由同一個公司裝修蘇州金螳螂建筑裝飾股份有限公司。
從2002年到2011年,金螳螂公司連續9年位居中國建筑裝飾百強企業榜首,有37項工程榮獲魯班獎。去年,金螳螂實現合同產值117.6億元、營業收入101.45億元,成為建筑裝飾行業首家實現雙超百億的企業。公司總裁楊震說,人才、管理和創新是公司前進的“三駕馬車”,帶領公司駛入“藍海”。
相關閱讀 |
金螳螂:9年第一背后的技術革命 |
金螳螂5月資金凈流入4032萬元 |
金螳螂公告稱中標2.01億元重大項目 |
金螳螂飛進快速發展期 |
人才是發展的根本
成立近20年,金螳螂公司始終維護著一支優秀而穩定的設計師團隊,其中不乏來自美國、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頂級設計師。“現有在職員工6000多人,其中包括1800多人的國內最大室內設計師團隊,3000多人的施工管理團隊和500多人的注冊一、二級建造師。”楊震說。
金螳螂公司對人才培養同樣非常重視。4月19日,金螳螂向蘇州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贈1000萬元,設立蘇大金螳螂學院教育發展基金。其實,早在2007年,公司就與蘇大共建了首個校企合作學院,金螳螂對蘇大金螳螂學院教育事業的投入已累計近3000萬元。
金螳螂每年都安排設計師、建造師、項目經理和技術人員去歐美地區考察學習,了解新工藝、新材料。公司還與意大利米蘭多莫斯設計學院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定期送員工到該學校學習、交流和觀摩。
管理是核心競爭力
從一家民營裝飾企業發展到現在擁有35家駐外分公司的上市公司,金螳螂的管理有其獨到之處。
無論項目在哪個地區,金螳螂一定派駐本公司嚴格培訓、長期磨合的隊伍進行施工,堅持“不掛靠,不轉包”。對此,有同行認為,堅持“兩不”,資金和人力成本將大幅增加,利潤無法保證,工程也會來不及做。
“只有不斷打造人才團隊,并培訓和復制標準化流程,才能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保證項目品質。”楊震說的這個標準化流程,是金螳螂公司核心競爭力之一。
金螳螂打造了“總部直管”這一增強項目管理和風險控制能力的良方。每當一項標準化流程確定可行性后,就會被復制、放大,在更多的項目中執行。每年,各地分公司的員工都必須回總部參加培訓,嚴格按照管理體系去執行工作。
“我們公司自主研發了BI系統,我們稱之為管理駕駛艙。”楊震介紹,這個系統涵蓋行政辦公、人力資源、設計項目、材料、營銷投標、工程管理等七大管理系統,金螳螂也由此成為業內首家實現全面信息化管理的企業。
創新促進公司轉型
裝飾行業似乎總擺脫不了這樣的印象:一幫泥瓦工、木工,制造著高分貝的噪音,制造著重度污染指數……但在金螳螂,卻是另一番景象。
最讓金螳螂驕傲的是,這家從事傳統產業的企業,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金螳螂投資2億多元建成了10萬多平方米的木制品、幕墻生產加工中心,通過工業化生產、裝配化施工,實現了“綠色裝修”。
在公司總部大樓的3樓有一個房間,里面放著各式家具,兩個架子上布滿各式照明燈,這是一間專業的燈光實驗室,業主可以隨意調節燈具的高度和燈光的強度,直至處于最舒適狀態……而這只是3萬多平方米設計研發中心的一個實驗室。
截至目前,金螳螂已有33項技術成果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證書和實用新型專利證書,有7項軟件著作權,并建立了建筑裝飾行業首家博士后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