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26日電 (記者 羅旭 黃子娟)25日上午,中國首艘航母平臺“遼寧”艦正式交接入列,實現國人百年航母夢。國防大學副教授房兵今天應邀做客人民網,就中國航母的相關問題接受記者專訪。
說到中國的航母,不得不提到之前一直在熱炒的印度從俄羅斯購買的二手航母,很多網友會拿中國的航母跟印度新買的航母進行對比。
對此,房兵說,這個對比恐怕不是一天兩天了。其實這兩個國家最終的對比,走到現在可以打一個結。9月25日,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我們這艘航母雖然船體是引進的,但引進的就是一條廢棄的航母船殼,里面什么都沒有,動力系統、武器系統、航海導航系統,全部給拆掉了,關鍵部位拆不掉的,進行了爆破性的處理,我們買了一個大殼回來。然后在這個基礎上,花費幾年時間進行改裝。“遼寧艦”上絕大部分都是我們自主創新的結果,都是我們的國防工業,特別是造船工業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結果,所以這艘航母就相當于是我們新造。相比之下,印度海軍的航母之路主要靠引進,最早從英國引進維拉特號,后來又引進競技神號,都是兩萬多噸級。引進兩艘航母之后,又看準了一個“大餡餅”,也就是當年俄羅斯海軍的一艘航空母艦。俄羅斯的這艘航母最初叫“巴庫”號,蘇聯解體之后改名“戈爾什科夫”號,在俄羅斯海軍中服役。在俄羅斯海軍服役期間由于管理不善,航母上還發生爆炸,起火了,被炸成廢船,扔在那里。普京訪問印度的時候把它送給了印度。印度與俄羅斯于2004年簽了軍購協議,當時確定交艦的日期是2008-2009年。俄羅斯名義上說是送一艘航母給印度,實際上卻“宰”了印度人一把,不斷地加價,而且交艦日期從2008年、2009年一直拖到現在。原來約定今年年底之前一定要交艦,因為今年12月是印度的海軍節。沒想到在試航時,沒走多遠,又炸了,八個鍋爐壞了七個,現在自己都無法開回港口了,這說明什么?二手貨買不得,自己不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真的很可怕。
房兵說,中國和印度走的是不同的航母發展之路,從中也能看到一個國家的國防工業依靠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完全依靠外援的結果對比。不過,客觀地說一句,印度畢竟比我們早幾十年擁有了航空母艦,所以在航空母艦的使用、艦員培養等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而這些經驗,我們是不具備的,這些也是我們下一步需要努力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