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世界上許多國家標準和企業標準,都是高于國際標準的。而要做到這一點,制訂行業和國家標準時,必須排除行業協會和企業的參與。
家具銷售商達芬奇家居涉嫌造假的問題,無意中又踢爆了中國家具行業的諸多“潛規則”,國家標準形同虛設即是其一。不過,這只是新近暴露的一出而已。標準問題頻出,是到了追問制定標準的出發點和首先服務于誰的問題的時候了。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某家具專家說,家具行業很多標準制定過低,國家標準GB18580-2001《室內裝飾裝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釋放限量》中明確規定,國內家具原材料及裝飾品材料中的甲醛釋放量限量標準為E1,即只要甲醛釋放量不超過1.5毫克/升就可以應用于室內。而國際比較通行的是E0標準,即要求甲醛釋放量不超過0.5毫克/升。日本則早已采用了F4星標準,即建材產品甲醛釋放限量平均值不能超過0.3毫克/升。
這種在有關民眾的生命健康上的標準低于國際標準的事情,并不鮮見。最近就爆出中國奶業行業標準低于國際標準,甚至低于舊標準的事情。北京4號線地鐵電梯出事后,業內人士稱國內標準落后國際標準10年。
此類事情在短時間內接連曝光,可能不是偶然的,而是在制訂標準的出發點和首先服務于誰的事情上出了問題。果然,某家具專家說,“由于中國家具企業在技術上要全部達到國際標準較難,國家以及行業協會考慮到行業發展,暫時放低行業標準”。某乳業協會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國乳業還處于初級階段,如果現在就要求按照乳業發達國家的標準來執行,那么占總量70%的散養戶絕大部分都要倒奶、賣牛、殺牛。
從上面的話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至少在牛奶和家具業的標準上,標準制訂首先考慮的是行業的利益,標準的調整等要適應行業的發展現狀,而人們的生命健康并不是首要的、絕對的標準。至此部分標準的出發點和首要服務對象就清楚了。
如果標準的制訂是由行業組織或者大企業密切參與,過程不公開,大眾的生命健康就無法得到有效的保證。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出現以后,就有企業的負責人公開宣稱銷售到香港的奶粉的質量比銷售在大陸的質量要好。再如,1個多月前,玩具業曝出“雙重標準”事件:玩具企業生產的出口產品生產標準很高,使用無毒無害的原料,而在國內銷售的產品生產標準低,使用低成本有隱患的染料和原料。
在產品的標準上,絕不應搞國內標準低于國際標準的事情。所有產品,只要有國際標準,那么國標就必須不低于國際標準,甚至要高于國際標準。事實上,世界上許多國家標準和企業標準,都是高于國際標準的。而要做到這一點,制訂行業和國家標準時,必須排除行業協會和企業的參與,而應開放標準制訂的過程,以國際標準為最低標準,以民生為第一服務對象,以保障大眾的生命健康為絕對的、首要的出發點。
作者:陳德成(財經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