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里,我突然明白李克強總理提出“全民創業”的良苦用心了!
是誰打趴中國實體經濟?
我們今天為什么很困難?我們在制造業,78年以來的歷史上,第四次轉型結束了,當第四次轉型結束以后,36年來我們所具有的三大優勢,成本優勢、規模優勢、制度優勢,基本上喪失了。
1、稅費:不能承受之重
社會保險33%,企業所得稅20%,增值稅17%,個稅累進,粗算10%,貸款利息10%,還有各種名目繁多的收費項目;動不動被科長起訴罰款,你還得找個律師應付一下。如果還覺得容易的話,你可以辦個企業試試看!
做生意真的很難,在城中村開個快餐店,結果放眼望去,方圓500米就開了不下5家店。小店一開,動不動就要罰款,衛生啊,廣告啊,消防啊,搞不好還有人來收保護費。
2、各項成本不斷增加
對于制造業而言,主要的生產要素都在漲價。工資社保,每年增加12%-15%,食堂菜價,水價,氣價,都在漲,房租是長期合同,一般也是每年上漲一點點。再算算物流成本,中國到處是收費站,產品從北京出廠,到四川某市銷售,中轉三四次,價格基本是漲三倍,否則就是虧??偠灾袞|西都在漲,唯獨是出廠價格持續下跌,小老板真的是欲哭無淚了。
3、融資難,難過上月球
如果你要申請企業貸款,填無數表格和各種申請,會讓你覺得辦企業好像是在干壞事。如果是炒房去貸款,隨便開個假證明,說自己月薪四萬,銀行會默契的假裝不知道,閉起眼睛放貸。
為什么銀行不肯放款給中小企業?原因很簡單,你的生意不能穩賺錢,銀行不想借給你。貸款100萬元給小民企和貸款一個億給大國企,花費的成本是一樣的,銀行自然沒有心思理會中小企業了。
4、房地產摧毀實體經濟
房地產已經占領了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了。2015年中國GDP是67萬億,其中全國賣地收入是3.4萬億。在房價構成中,地價約占30%,也就是說房地產創造了11.3萬億GDP,再加上中介,裝修,家電家具,估計30%的GDP直接由房價而來。另外,3.4萬億的賣地收入,又拉動了鐵公雞,杠桿率至少是3倍,又是15%GDP。一賬算下來,房地產投資在GDP的占比超過45%。
2016老板挺住啊,看到最后落淚了!
1、小老板在愁、中老板在挺、大老板咬著牙夜夜難眠
每個月還能拿到工資的員工都應感謝你的老板,尤其是這兩年。
有人說:“小老板在愁、中老板在挺、大老板咬著牙夜夜難眠、這就是我們的2015!”這話可能說得有點嚴重,但2015年,老板們的確不容易。
曾經的百強連鎖、福建IT界的“龐然大物”——已經做了15年,年銷售額達50多億元、最高峰時員工逾2000人的一丁集團突然倒下了,全國數百家門店突然關閉。消息刷滿了朋友圈,也震撼了商圈。
12月1日,一丁副總林德志所撰寫的文章出現在網上,正式確認了一丁破產傳聞,并發了一篇長文,稱“解脫了”。
信里面,林德志說了三點反思:
第一,永遠不要跟銀行借錢;
第二,永遠不要向民間借貸;
第三,量力而行。
他說,以后牢記這三點,我們一定還會東山再起。
你也許不知道,你上班玩手機的時候,你的老板正在焦慮;你也許不知道,你盼望發薪的時候,你的老板正在下一張借條上簽名。
現在的老板,80%以上面臨著資金壓力、經營困難、倒閉風險。海難覆船的時候,最倒霉的是船長,船員可以逃命,但船長卻舍不得他那條船!
他不要求你與這艘船共存亡,只請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
很多人都想自己創業當老板。總覺得現在老板給的待遇太少,不夠,想單飛,其實,又有多少人真的明白老板的苦衷,為何不好好利用好現在的平臺,做最好的自己!謹以此文獻給各位老板,和正在努力拼搏的每一個人!
可以說10個老板,9個都是苦出來的。沒有誰隨隨便便就能成功,每一位老板們可以說都有一筆“血淚帳”。事實上,很多老板在日常生活方面,花錢不如職員瀟灑,甚至被人說“摳門”,做什么都要“算帳”。其實老板長期生活在成本和利潤之間,花一筆錢,自然而然就會細算,經營本來都要精打細算,何況當了老板,就等于是自己的長工,不管生意好不好,收入高不高,你都得扛著。
當一個老板,因為企業是自己的,開弓就沒有回頭箭,誰也不會因為你的生意不好就同情你,謙讓你;該交的稅要交,該付的工資不能不付,房租,水電,辦公費等,一分也不能少,說穿了,大家都是在這個市場找飯吃,大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首先必須考慮自己,就像打麻將,既然你點炮時誰都不會可憐你,該你和牌,你也絕不會心慈手軟。
在嚴酷的環境中,人最強烈的本能就是生存;老板在激烈的競爭中,唯一的選擇就是贏利。